12月1日,《北京晚报》刊登了《大儒杨慎的戏剧人生》一文,讲述了明代大儒杨慎的曲折人生。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鲜为人知的是,他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明万历年间陈文烛所编《杨升庵太史慎年谱》记载:“弘治元年(1488)戊申十一月初六日,生公于京师之孝顺胡同。”
杨慎三十六岁以前,除短暂回乡丁忧以及参与乡试外,绝大部分是在北京度过的。直到嘉靖三年(1524),三十六岁的他,因为“大礼议”获罪于明世宗,远谪云南永昌卫,直至七十二岁卒于戍所。
明代时,孝顺胡同在哪呢?
众所周知,明代在北京城建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初,徐达攻占元大都后,将大都北垣(今北土城元大都遗址一线)向南收缩至今安定门、德胜门一线。随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期间,将南垣(今古观象台至东、西裱褙胡同一线)向南拓展约800米至如今“前三门”一线。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为抵御蒙古诸部不断地侵扰,明廷决定在京城四周增筑一圈外城。因财力所限,同年十月完成环护南城的一段,随即停止营建。北京城“凸”字形内外城格局得以定型。
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张爵编纂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现存最早记录北京胡同的专著)中得知,当时京城内有两条孝顺牌胡同,明代后期它们都改称为孝顺胡同。
【 出生地|明代有两条孝顺胡同,分别在内城和外城,哪条胡同是杨慎出生地】一者在当时的东城明时坊。其西起崇文门里街(即今崇文门内大街),东至内城南城根,位于泡子河南岸,与船板胡同一河之隔。另一条在南城正东坊,西起正阳门大街(今前门大街),东至崇文门外大街。该胡同北起打磨厂街,南至蒋家胡同(即今大江胡同),鲜鱼巷从中间穿过。
东城的孝顺胡同,1974年改作晓顺胡同。如今,这条胡同位于崇文门内大街东侧,是一条不足30米的背街小巷。南城的孝顺胡同,后来改为南晓顺、北晓顺胡同,胡同大体格局保存还算完整。
那么,杨慎出生于哪一条孝顺胡同呢?
文章插图
晓顺胡同位置示意图,明代大儒杨慎出生于此的可能性极大。冯晨清 制图
文章插图
明代两条孝顺牌胡同(明后期都改为孝顺胡同)示意图
两条孝顺胡同形成时间有早晚
杨慎的生平研究,以嘉靖年间简绍芳的《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为肇始,数百年间延绵不绝,成果颇丰。但对其出生地鲜有论及。杨慎出生的弘治元年,早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成稿七十余载。当时,北京外城尚未出现。由于可供参考的史料凤毛麟角,陈文烛之说又语焉不详,造成后世学者看法产生歧义。部分学者持东城之说,清末学者朱一新《京师巷坊志稿》中则断定,杨慎出生在南城。近百年来,两派各执一词,都未拿出有力证据。
笔者追本溯源,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的结论支持杨慎出生于明代东城明时坊孝顺胡同这一说法。下面试做如下分析。
元代时,东城孝顺胡同所在的文明门外,正是通惠河流经之域。明成祖时,外拓南垣,此地区首次纳入北京城范围内。随之而来的通惠河改道使这一河段失去上游水源,逐渐枯竭收窄,最终形成明清时期的泡子河。随着紫禁城修建完毕,一大批被召至京的江南工匠留在北京,另外政治中心北移,大小官员以及四面八方的商贾也纷纷举家北迁。他们当中就有一部分选择在长安街以南、崇文门以北,拆除大都南垣以及填平旧护城河后形成的大片空地上安家。崇文门内大街东侧的裱褙胡同、苏州胡同、镇江胡同等均产生于此背景下。从“拆墙填河”到名臣于谦正统初年安家西裱褙胡同的史实来看,这片胡同群形成的时间不超过30年。同时,大批军队被调来拱卫京师,以“神策卫胡同”的名称推测,应有一支禁军就驻扎在这一带。多种因素合力下,有理由相信:不迟于明英宗后期至明宪宗成化初期,即十五世纪中叶前后,孝顺牌(后改孝顺)、船板等胡同相继孕育而生。这一时期要早于杨慎出生日期。
推荐阅读
-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生而不凡,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宋氏三姐妹是其后人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明代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 【睢州历史】明代名臣李孟旸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
- 珠海挖出千斤重明代大炮 炮身铭文闹乌龙,疑半年未知崇祯帝死讯
- 明代才子唐伯虎最销魂的一首《一剪梅》,结尾流传千古,深入人心
- 斗门挖出一枚明代大炮
- 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