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他是有清一代的书画大家,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书法|他是有清一代的书画大家,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文章插图
明清时期,中国书法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名家众多,风姿百态。有论书道的认为,“自明、清之际,工书者,河北以王铎、傅山为冠,继则江左王鸿绪、姜宸英、何焯、汪士鋐、张照等,接踵而起。大抵渊源出於明文徵明、董其昌两家。”这里要提到就是深受董其昌影响的一位大家王文治。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史书评价他“工书法,以风韵胜。”王文治的书法艺术风神俊逸,与当时的诸城刘墉,钱塘梁同书齐名,时有“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之誉,可以说,王文治的“帖派”书法达到了清代中叶的最高水平。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传世。
王文治“生有夙慧,十二岁能诗,即工书。”长大后,游学京师,后来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当过一阵子云南临安知府,因事辞官,后又复官。折腾几回,王文治就烦了,“厌吏事,遂不出,往来吴、越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有次走到钱塘僧寺,偶然看到王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廷有以告,招之出者,亦不应。”后来,干脆也不出来讲学了。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
其实,王文治在书法上的名气并不是因为乾隆的赏识而被熟知的。早在他于京师为官的时候,已经名声大噪,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而且更令人惊叹是,在当时的有限的文化交流条件下,王文治的名声甚至传播到海外了。有次他跟翰林院侍读全魁出使琉球,当地人知道他来了,以重金求墨宝。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书法|他是有清一代的书画大家,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文章插图
在书法风格上,王文治得董其昌神髓。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王文治非常推崇禅宗的“顿悟”之说,很多作品都透出一种禅家的清远意味。???王文治这个人性格不同俗流,“喜声伎,行辄以歌伶一部自随,辩论音律,穷极幽渺。客至张乐,穷朝暮不倦。海内求书者,多有餽遗,率费於声伎。”也就是说喜欢女人和音乐,把写书法作品得到的钱都花在这方面上了。但是,在玩乐到“客散,默然禅定,夜坐,肋未尝至席。持佛戒,自言吾诗与书皆禅理也。”另外,王文治诗写得也不错,比如有一首《安宁道中即事》:“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意境盎然。
书法|他是有清一代的书画大家,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书法|他是有清一代的书画大家,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文章插图
他的学生潘恭寿善山水花卉,中年皈佛后多作仙佛像。被后世视为丹徒派的前期代表人物。其画多有王文治题跋,世尤重之,称为"潘画王题"。两人珠联璧合的合作被视为画坛雅事。王文治的女婿陆恭也是位书法家。陆恭字孟庄,号谨庭,吴县人。也是举人出身,有记载说他,“点染花卉,笔意古雅,眼高手辣。读书嗜古,工书善画,精鉴赏,多收藏古帖名画。”
王文治于七十三岁时去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