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孝献皇帝 初平元年 公元190年卓议大发兵以讨山东 。尚书郑泰曰:“夫政在德 , 不在众也 。”卓不悦曰:“如卿此言 , 兵为无用邪!”
【译文】董卓准备大规模发兵讨伐崤山以东地区 。
尚书郑泰说:“为政之成败关键 , 在于是否施行德政 , 而不在于兵众数量 。”
董卓不高兴的说:“照你这么讲 , 军队岂不是没卵用!”
【解析】五百多年前 , 吴起陪魏武侯游历陕西西河的时候 , 也对武侯说过差不多的话:武侯浮西河而下 , 中流 , 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 , 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 , 右彭蠡 , 德义不修 , 禹灭之...武侯曰:“善 。”
魏武侯听明白了 , 所以回了一个大大的:“善” , 但这里董卓没整清楚 , 所以杠了一句:“如卿此言 , 兵为无用邪!”
这就是任何人的差距 , 也是董卓失败的原因 。
他不明白 , 为政之道 , 在德不在险 , 在德不在众的道理 , 因此逐渐失去人心 , 最终导致失败 。
毛主席说 , 枪杆子里出政权 。
军事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势 , 而军事上的胜利 , 靠什么来保障?孙子曰:“一曰道 , 二曰天 , 三曰地 , 四曰将 , 五曰法 。”
在孙子的眼中 , 影响战争成败的要素主要有五个 , 除了天时、地利以外 , 剩下的三个 , 都是关于人和的 。
吴起和郑泰口中的政之要在德 , 其实就是讲的人和 。
放在军事竞争中讲 , 取得战争胜利的客观条件 , 其实就是比:
谁兵多将广、谁武器精良、谁训练有素、谁的后勤保障更加充实、谁的将士更加卖命、谁的将领更有智慧?
当年抗美援朝时 , 美军占的优势 , 主要是武器精良、士兵训练有素、后勤保障更充实 。
最后在战术上打了个平局 , 在战略上打了个败仗 , 为啥?因为美军在其他方面都不占优势 。
特别是在将士的战心层面 , 美军吃了大亏 。就这 , 中国用的还是以解放战士为主 。
中国的优势是哪里来的?士兵的战心是哪里来的?这就是吴起和郑泰口中的:“夫政在德”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谁兵多?
从军事上来说 , 士兵来源于人民 , 军民一家 , 一个组织的平时的政治措施更符合民心 , 自然就更能得到士兵的拥护 。
特别是在由乱到治的节点 , 冰与火的差异化体验下 , 人民更能够感受到谁好谁不好 。
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满意的组织得以长期运行 , 自然会踊跃参军 , 保卫胜利果实 。
一个组织能代表的利益越广泛 , 能够得到的支持也就越广泛 , 征兵的范围自然就越大 , 兵也就越多 , 兵多了自然就会增加军事上胜利的概率 。
一句话说就是政治的普惠性覆盖面不够广 , 导致真心实意参军的人不多 。
2.谁的将士更加卖命?
【三国两晋南北朝|董卓失败在哪里?】光兵多还不行 , 还得要人家是真心实意的为你而战 , 而不是强迫抓来的壮丁 , 或者是光用钱招募来的“雇佣兵” 。
被机枪顶着上战场的壮丁、或者是雇佣兵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
能够被机枪顶着上战场 , 是由于害怕牺牲 , 害怕牺牲的士兵怎么能够勇敢的冲锋?
用钱雇佣来的士兵 , 愿意上战场是因为钱 , 他是为钱而战 , 如果把命交到战场上 , 岂不是有命赚没命花 。
所以说 , 一旦用上了这类士兵 , 即使是雄兵百万 , 那也是纸老虎
他们不仅关键时刻顶不住压力 , 投放到战场上也是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 时刻想着开小差、保存实力 。
这样的强迫来的士兵 , 你就算每个人都给他们装备最先进的换装备 , 他们也不想卖命 , 因为没有什么比带着武器脚底抹油更划算 。
推荐阅读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