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文章插图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文章插图
宋 刘松年(传)《茗园赌市图》局部《东京梦华录》载:“朱雀门外街巷.......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梦粱录》亦有类似一记载:“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街坊里不仅开设茶谱茶肆,在街上甚至也能看到不少自带装备的斗茶人。
文章插图
于是乎,在文人士大夫的引领下,讲究“细碾点啜”的宋代点茶法将茶美学精致化的追求发挥到了顶峰。点茶,需要挑选合适的绿茶或白茶,事先挑净、火烤、包纸锤碎、碾茶成粉,调制茶膏,选一建盏,徐徐注入沸水,讲究击拂茶汤,打出“雪沫乳花”,这个过程很像今天的咖啡拉花。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徽宗《大观茶论》里说:“点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在于调膏和注水及汤花在每一个注水的阶段茶面显现的层度,如调如融胶、珠玑磊落、栗纹蟹眼等每一注汤都需洞彻发立,茶与水适当的相融,才能续点注水。”
文章插图
而全民热衷的点茶竞技“斗茶”,是一种茶竞赛的评比。对茶的色、香、味、操作技巧、茶汤呈现等进行全面考评。斗茶进行时,必须注意节制注汤,使茶末与汤充分融合,再以茶匙或茶筅击拂搅匀调成浓稠的融胶乳状,使之产生泡沫汤花。斗茶时不能出现茶沫汤花和茶汤分开的现象,如果汤花或茶沫与汤分离,或不咬盏,就成了“云脚散”、“水脚散”,如果茶沫汤花不再咬住盏沿,或茶沫自碗面退散,便成为输家。
文章插图
如何让白色茶沫充分呈现,最好使用厚胎黑釉茶盏来保温并衬托茶色。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中谈到斗茶:“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又有诗云“水脚一线争谁先”、“云迭乱花争一水”,描述的就是泡沫汤花不“咬盏”的情况。可见点茶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专业技术。参加过复原宋代点茶席的朋友讲:“捧著打好的茶,像是端了一碗雪,味淡而绵长。”这一番滋味,有如“镜中花,水中月”,若有似无,满口华彩。
文章插图
品茶,自宋代以来就和挂画、焚香、插花结合,成为文会雅集中的时尚活动,“四般闲事”是富裕年代的文化品位。点茶拉花的风尚在宋代大行其道,一直影响了日本茶道的主流发展,在视觉审美上提升到了极致,但也因为太过注重形式,忽视了茶的本质,以至逐渐走向没落。宋朝灭亡后,出身平民的明太祖体恤民情,认为在惊蛰以前赶制特供皇室龙凤茶团的做法,让茶农疲于奔命,于是废弃了点茶法。自此,中国饮茶历史完全改变,开启了啜饮芽叶茶的新传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泡茶法。
文章插图
图片|兰如隐
推荐阅读
- 李白出生在哪里呢外西北的条件太好了,俄罗斯真会挑地方
- 史林︱何谓“靖康耻”: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下)
- 蒋之奇写给司马光的一封信,是宋代学士的标准字体
- “小舟独棹烟波间”:关于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独爱舟船吗?
- 宋代娱乐活动大揭秘!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 岁岁平安——盘点国画中的那些鹌鹑
- 宋代谍战不逊“潜伏”:僧人反间计,读诗送情报
- 宋代官宴的政治考量和隐藏意义:吃顿饭而已,竟然讲究这么多?
- 他是老子同乡,是宋代理学奠基人,也是民间算卦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