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
囚徒的写作名单上,还有一长串名字。
王安石是其中之一。这个巨人极不好写,一直在积累资料、悉心揣摩。
明年是王安石1000年诞辰,所以一定要写写他,预热一下。
名如其人,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硬石头。
同样,我不想把他写成所谓的思想家、政治家或文学家,我想把他还原成一个人。
这个江西人给我的最初印象,不是因为他给躺在病床上的大宋动手术(还是开颅那种大手术),也不是他的早慧。
而是他这个人,十分的不讲个人卫生。
《宋史列传》中记载,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这句古文有两个意思,一是老王很节俭,他的购物车里总是空空如也;二是他很少洗脸,衣服总是脏兮兮的,有一股酸臭味。
不管是乡下小子,还是成为朝廷高管,这是他保持了一辈子的生活习惯。
后来果然发生了笑话。
他当上宰相后,身上经常有虱子,那种场景,真的有些难以想象。
有一次他给小自己27岁的宋神宗汇报工作,一只虱子爬到他的胡子上,钻来钻去。
神宗知道王安石的性格,微笑着指了指老王的胡须。
王安石就拍了拍胡须,等虱子落地,马上踩死,继续汇报。
神宗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他希望成为皇帝俱乐部的神人,所以他到处找魏征房玄龄那样的宰相之才,后来他找到了王安石。
他几乎能容忍老王的一切缺点。
2
表面看,王安石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
矛盾吗?
一点也不。
他年轻时的清高,就把所有的大宋官员们甩开了几条街。
众所周知,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属于神童级、少年班那样的人才(过目不忘,下笔成文),22岁就高中进士。
关键是,他还相当勤奋。
这让别人还怎么活?
他很重视基层调研,经常到很多村庄转悠,随身小笔记本里,记得密密麻麻。
了解到大宋最毛细血管的现实后,他立志要“矫志变俗”。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变法,已经在这个江西小伙的心里积攒酝酿。
他系统了解过以前的变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主持变法的人,下场都很惨,比如商鞅就被车裂了。
让人很是怕怕。
但是王安石不怕,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从他当时的一首诗可以端倪——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下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大概30岁年纪,正从杭州回到江西临川。
路上,他听说朝堂上希望变法的声音日强,不由得踌躇满怀。
这首诗之所以千古留名,是因为里面有一个普通读书人的伟大理想,那就是一心为国为民,不惜粉身碎骨。
——只要站在飞来峰的高塔上,就能看见初升的太阳,也能听到人间的鸡鸣。
这种情怀不是一种空想,它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后两句,更是名句中的名句。
——只要行得正站得直,不要怕浮云会遮蔽自己的视线,只是因为现在站到了最高层。
王安石的表白之作《登飞来峰》,与杜甫去泰山旅游时的激情之作《望岳》不分伯仲。
结合两人后来的仕途看,在落地和可操作性上,老王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超强的感染力,让人热血沸腾。
我一直认为,这两首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中国涉政文学作品中,可居前三。
3
王安石不仅是一个被仕途耽误的诗人,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型人才。
他曾经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归家,专心搞课题科研,结果成了远近闻名的“学术超男”,是不少年轻人的不二偶像。
他的著作和言论出版前,社会上的手抄本已经横行无忌。
推荐阅读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王安石励精图治,一场天灾和一幅画为何能够摧毁王安石的变法?
- 《金粉》原著清秋怀孕催婚,众人一致怀疑,还是相信了她老实外表
- 王安石早年最经典一首诗,每一句都气势磅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 王安石,退休之后……活的明白!
- 她是历史上的纳兰淳雪,因为她漂亮的外表,隔三差五被乾隆翻!
- 王安石: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宋代最杰出的宰相是谁?
- 考古队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前来阻止!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究竟是利民还是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