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安全威胁论”下,中国如何突破封锁包围
5G被人为分割成使用中国网络设备和不使用中国网络设备的两大板块 。 这将极大地阻碍5G的发展 , 并给刚刚起步的6G预研笼罩上沉重的阴影
文章插图
文 | 葛颀人类对自由沟通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 1897年马可尼在英国陆地与一只拖船间完成无线电报实验 , 就此揭开移动通信的大幕 。 1973年库柏在美国打通了第一个基于手持终端的电话 。 从只能打电话发展到可以发消息、高速上网和物联网 , 移动通信已有51亿独立个人客户 , 连接数更是超过88亿 , 成为全球最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 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种类越少、标准化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市场就越大 , 网络建设维护的成本越低、消费者的红利就越大 。 但移动通信作为自然垄断行业 , 政府对运营牌照和频谱授权实施着高强度的监管 ,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状况各不相同;全球研发生产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和解决方案的公司数万家 , 技术专利积累、产品演进路线和市场格局千差万别 , 全球只使用一个标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 事实上 , 模拟通信(1G)全球并没有技术标准 。 网络规模较大的有美国1978年开始商用的AMPS系统 , 北欧的NMT(1981年)、英国的TACS(1985年) , 中国在1987年引进爱立信设备也实现了商用 。 刚刚起步的移动通信被分隔成不能互联互通、无法异国漫游的多个区域性市场 。 大哥大迅速成为成功人士的标配 , 模拟通信的海啸式发展 , 让各国政府、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等对标准化的工作高度重视 , 以“技术最大程度的平滑升级”和“经济最大程度的带动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全球标准化之路就此开启 。
技术标准在2G时代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 。 符合欧洲GSM标准的数字移动通信服务于1991年商用, 之后有美国的D-AMPS和CDMA , 还有日本的PDC 。 四大标准家族台前的技术竞争、漫游联盟与幕后的国家意志、产业阵营加速了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壮大 , 设备厂商“七国八制”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 Nokia、Siemens、Alcatel、ITATEL、Nortel、Motorola、Ericsson、Lucent、Fujitsu和NEC等等都是这个时期非常活跃的公司 。 直到今天 , 简单、可靠的网络架构 , 便宜、多样化的终端和遍布全球的漫游服务仍然让GSM被公认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移动通信标准 。 3G全球继续保持了四个标准 。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标准 , 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主导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 2007年在美国政府的反复运作下 , WiMAX被补充接受为3G标准 。 但3G商用后长时间备受质疑 , 宽带移动通信到底用来干什么?如果只打电话的话 , 2G就够用了 。 这个问题直到2007年乔布斯的苹果手机iPhone问世 , 才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 很多时候 , 主业不一定全能 , 跨界才有可能是惊喜所在 。 过度碎片化的标准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反噬 。 运营商投入巨资建设的CDMA2000、WiMAX等网络 , 由于终端昂贵种类少、网络功能升级缓慢和国际漫游困难等诸多问题 , 渐渐被广大消费者抛弃 , 不得不退网暗淡离场 。 规模效应这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给全球的移动产业参与者上了一堂成本高昂的公开课 , 标准不能太多了 , “少”才是真正的美 。 2010年10月Verizon率先在美国大规模商用4G , 这一次全球终于做到了只有两个标准 , TD-LTE和FDD-LTE 。 更让人欣喜的是 , 在中国移动、日本软银等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 , 系统设备实现了TD和FDD无线接口的融合 , 从而在消费者体验上实现了一部手机走遍世界 , 运营商也做到了一张网络服务全球客户 。 这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黄金十年 , 也催生了苹果、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兴、百度和字节跳动等一大批新型“超级公司” ,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等迅速成为社会的焦点议题 。
推荐阅读
- 印专家: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它都已经领跑6G了各国还在争5G
- 中国移动良心了?10年不换号,老用户将享4大特权
- 虾米音乐,中国在线音乐发展的牺牲品?
- 苹果为中国用户发了款新品:AirPods Pro?年限量款
- 美媒:美国拉小弟搞开放网络规范摆脱华为 但更多中国公司加入竞争搅黄美方计划
- 苹果为中国用户发布牛年限量款AirPods Pro,售价人民币1999元
- 德国专家:中国这项顶尖科技尚未突破,还请你们不要盲目自嗨
- 华为连续三大动作,开始全面自救,比尔盖茨:中国芯破冰指日可待
- 1999元!苹果推出中国专属AirPods Pro,在耳机盒上印了个牛年标志
- 为何日本实体店能“干倒”电商,中国实体店却不行?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