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二 )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羡道是地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陵“地宫”的墓室。经过羡道,即可进入墓室。墓室是地宫的主体。据考古学家研究,唐代以墓室多寡区分墓主人地位的高下,一般官吏为单室墓,重要的文武大臣和宗室密戚为二室墓,因而,皇帝陵墓当为三室,因为皇帝的规格不可能与臣下相等。这一点,我们可从五代十国时的帝王陵墓中找到旁证:目前已发掘的前蜀王建永陵和南唐二陵都是三室墓。但是,唐陵是否皆为三室?现在还不能肯定。
从《五代史》所载温韬进入昭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情况及《通典》所载《大唐元陵仪注》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因山为陵”也可能是巨大的草室墓。不过,即使是大型单室墓,也可能象征性地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考古学者认为,唐陵的外部结构是仿照京师长安的,则唐陵地宫也有仿照内宫设计的可能。《新五代史·温韬传》载,温韬入昭陵地宫,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说明,上述推测至少有一定的可靠性。
 地宫|“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文章插图
关于墓室的形状,从唐人的观念和已发掘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及六朝五代帝王陵墓分析,应该是上圆下方,顶部为穹隆式,底部呈四方形的。至于墓室的大小,虽然目前尚无具体材料可以说明,但肯定不是像唐太宗所说的那样“足容一棺”而已,相反,比我们看到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及南唐二陵的墓室要大得多。《长安志》载,昭陵封域一百二十里,封域最小的献陵也有二十里。地面气派如此宏大,地下规模绝不可能低矮窄小,这是可想而知的。
地宫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大唐元陵仪注》等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在地宫的中室或中部,有所谓“棺床”,棺床上停放着皇帝的“梓宫”,也就是棺椁。棺材的底部有防潮材料及珍宝之类,上加“七星板”。板上有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六玉’’。皇帝穿一百二十套大敛之衣,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面对棺盖。棺盖内侧镶有黄帛,帛上画着日月星辰及龙鱼等物。
地宫的后室或后部设有石床,石床及其周周放置着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玩好之物。前室或前部则设有“宝帐”,帐内设有神座。神座之西,放着玉制的“宝绶”、“谥册”和“哀册”。神座之东,放着一些“玉币”此外,地宫中还置有“白佩”、“素幡”和“明器”等等,这是元陵仪注所反映的大体情况。当然,各陵的具体情况因各个帝王的“平生玩好”不同而势必有所差异。据《新五代史》和《唐文续拾》,昭陵、乾陵中藏有许多书画古籍,其他陵墓有没有就很难说了。
 地宫|“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文章插图
在众多的殉葬品中,数量最大的要数明器。从《大汉原陵秘葬经》、《宋会要辑稿》、《宋朝事实》及有关考古发掘报告所提供的材料推测,唐陵地宫中有数以千计的陶质、瓷质、木质明器。这些明器大都经过锦绣金银装饰,极为精美,是帝王生前生活的象征。此外,金银珠宝也是重要的殉葬品。
地宫|“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尽管唐代帝王临终时都对他们的子孙说“陵园制度,务从节俭”,“不得以金银锦彩为饰”,但他们的子孙的所作所为正好与此相反。如唐高祖去世后,太宗令依长陵故事,务存崇厚。大臣虞世南认为不可以这样铺张浪费,太宗还是固执己见:“朕既为子,卿等为臣,爱敬罔极,义犹一体,无容固陈节俭,陷朕于不义也”。德宗在埋葬代宗时,甚至下诏说:“应缘山陵监护卤簿等事,……不得节减。尽库藏之所有,成迁厝之大仪”。可见唐朝帝王以金银殉葬是不容辩驳的事实。这一点,已为温韬的盗墓行为所证实。
 地宫|“关中十八陵”——唐陵“地宫”之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