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破解大月氏之谜——中乌联合考古的新进展( 四 )


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址南、北两侧的台地上发现两处公共墓地 , 已探明40余座墓葬 。在北侧墓地发掘了一座残存的墓葬 。该墓葬仅存墓室底部 , 四壁用泥砖平铺砌筑 , 墓室内散乱堆积大量人骨 , 出土了带有熏烧痕迹的陶片和少量玻璃珠饰 。经鉴定墓室内至少埋葬了4个个体 , 并且人骨残缺不全 , 均为二次迁入葬 。根据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判断 , 该墓葬是被破坏的地面式龛室墓 , 为贵霜人的典型墓葬 。采集自该墓葬内人骨标本的测年数据显示的年代范围是公元前20年—公元130年 。调查勘探发现 , 墓地内除已经确认的地面式龛室墓外 , 还存在地下式的端室墓、竖穴土坑墓等形式的墓葬 。
契纳尔特佩贵霜时期城址和多种类型墓葬的同时发现 , 在巴克特里亚早期贵霜和贵霜帝国时期考古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这样的发现 , 为探讨贵霜聚落空间布局、墓葬特征及多元文化面貌提供了更全面的考古资料 。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新资料 , 并参照东西方古代文献和考古出土文献的记载 , 可以认为: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至公元1世纪前半叶 ,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河谷平原周边的丘陵、山前地带分布的以拉巴特墓地为代表的遗存 , 在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上 , 与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大月氏西迁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历史相合 , 应该是大月氏留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
同时期北巴克特里亚地区苏尔汉河流域河谷平原地区分布的以卡尔查延、达尔弗津特佩等遗址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存 , 虽与周边的游牧文化遗存关系密切 , 但却是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完全不同的人群 。这类遗存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继承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的传统 。因此 , 可以认为 , 这类遗存是大月氏统治下的早期贵霜的考古学文化 , 贵霜人是希腊-巴克特里亚遗民的一部分 , 并不是月氏人的分支 。其后的贵霜帝国延续的是早期贵霜的文化传统而不是月氏文化 , 建立贵霜帝国的应该是贵霜人而不是月氏人 。
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学术界 , 长期以来对丝绸之路考古研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 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 , 占有着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研究主导权 。但是 , 西方学术界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区域中亚地区的考古研究 , 多站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视角 , 关注古代波斯、希腊、斯基泰等对中亚的影响 。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以古代月氏文化为切入点的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站在东方的视角研究古代中亚 , 并挑战国际学术界的一些主流观点 。目前 , 他们正在通过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 完善证据链条 , 力求使全新的研究结论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
考古盗墓|破解大月氏之谜——中乌联合考古的新进展】《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 13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