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唐前历史地理与诗歌地理中的不一样的”江南“( 二 )


值得注意的是 , 江南亦即湖南一带是当时的流放之地 。楚灭罗与许之后 , 将两国迁往江南 。郑国国都被攻破后 , 郑伯自愿要求流放江南 。屈原触怒顷襄王后 , 顷襄王怒而迁之 , 据《离骚序》曰:“迁于江南 。”而项羽迁义帝于江南 , 其具体地域为湖南之郴州 。
当然 , 《史记》中的江南也并不仅指今湖南、江西 。《史记》卷五《秦本纪》载: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 , 为黔中郡 。三十一年 , 白起伐魏 , 取两城 。楚人反我江南 。”此一江南 , 指的是黔中郡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 “大兴兵 , 使王贲将 , 攻燕辽东 , 得燕王喜 。还攻代 , 虏代王嘉 。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 , 置会稽郡 。五月 , 天下大酺 。”这里的江南所指区域更加广大 , 包括了原楚国地区所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 , 同样包括属于越国的会稽郡 。《史记》中有以江南指代今江苏地区之例 , 《绛侯世家》载:“吴兵既饿 , 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 , 大破之 。吴王濞弃其军 , 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 , 保於江南丹徒 。”亦有以江南指代会稽之例 , 如《史记》卷二《夏本纪》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 , 计功而崩 , 因葬焉 , 命曰会稽 。会稽者 , 会计也 。”此一“江南” , 指的是会稽 , 即今绍兴 。
总的来说 , 《史记》中的“江南”应该是广义的“江南”概念 , 但由于当时南方的中心地区为楚国 , 所以 , 往往以楚国国都为背景而言“江南” , 所以 , “江南”指称湖北、湖南的例子更多一些 。
《汉书》中的情况与《史记》相类似 , 直到西汉末年 , 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域还是处于湖北省的长江以南地区 。《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载:南郡下属十八县 , 其中包括夷道县 , 治所在今湖北宜都市陆城县 , 此夷道县在王莽时被称作“江南” 。所以 , 《史记》、《汉书》中对江南风俗的记载 , 主要并不是指江浙地区 , 而是指湖南及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 。
诗词歌赋|唐前历史地理与诗歌地理中的不一样的”江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致在两汉的末年 , 由于中原动荡 , 士大夫纷纷避乱到现在的江浙一带 , 江浙一带的文化地位开始得到提高;更因为东吴的立国和江南的开发 , 此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 , 用“江南”指称长江下游南方地区的例证越来越多 。兹举两例说明如下 , 《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任延传》:
更始元年 , 以延为大司马属 , 拜会稽都尉 。……时天下新定 , 道路未通 , 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 , 会稽颇称多士 。
这里的江南所指为会稽郡 。《三国志》卷一三《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曰:
孙策略有扬州……乃前与歆共坐 , 谈议良久 , 夜乃别去 。义士闻之 , 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 。策遂亲执子刊、之礼 , 礼为上宾 。是时 , 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 , 皆出其下 , 人人望风 。
这里的“江南” , 同样仅指东汉时属于扬州刺史部的江南地区 。狭义的“江南” , 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 。这一涵义的确立 , 可能始于唐朝对行政行域的命名 。设立江南道 , 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 , 以及贵州、福建等地 。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江南西道后来就简称为江西 , 而江南东道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 , 后世的江南基本上指的就是这一地区 。
二、唐前诗歌地理中的江南
上文我们说了 , 在先秦两汉的历史地理中 , “江南”往往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湖南、江西一带 , 人们对其地的认识是火耕水耨、龉窳偷生之区 , 因而常常成为罪臣逐客的迁谪之所和流放之地 , 从屈原到义帝到贾谊 , 都被贬流放到江南 。但在诗歌地理中 , “江南”的所指与形象与历史地理中的“江南”有所不同 。诗歌中的江南 , 似乎从西汉开始就是指狭义江南 , 即今江浙地区 , 如《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中的有如下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