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在木兰山下的木兰湖畔,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就静静地躺在青山绿树之间,享受着湖水的绿意,拥抱着青山绿水。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以涅盘重生的独特面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沧桑,俯视着百年风雨和滚滚红尘,展现了江山永固王者归来霸气。建筑雕梁画栋,碧瓦飞凌,与山同寿,相得益彰。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走进明清园林,触摸深深嵌入厚重木门的铜钉,推开这扇沉重的大门,就像开启了辉煌的二十五史。你会看到历史上的忠臣孝子、贞女、帝王、将领、仆人轮番上演。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当我们进入庭院时,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座古老的豪宅,青砖、灰瓦和飞檐。仔细一看还是我们卢家的老宅啊,呵呵!卢家老宅原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陈家巷正街17号,紧临武昌白沙洲长江岸边。是清末武汉市著名的竹木集散地和贸易码头。清朝末年,竹木商人在武昌白沙洲长江边建房,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一度十分繁荣。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卢家老宅为竹木商人卢明凌于清光绪年所建,其长子卢从序继承父业、生意兴隆,大规模扩建宅第。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卢家搬迁他居,1945年重回白沙洲,到1966年卢家老宅产权被政府没收,1980年按政策重新返还部分产权。卢家老宅为武汉市优秀的历史建筑,也是研究武汉码头建筑文化仅存的历史建筑实物。2006年,武汉市武昌区陈家巷一带整体开发,经市、区两级政府同意,由武汉市巡司河物业公司出资,将卢家老宅抢救性搬迁至湖北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复建,实施永久性保护。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史书记载,明代共有220余名藩王,湖北是藩王重地。朱元璋始封藩王,武昌即为楚王的府第所在,在那之后共有44位藩王均受封,藩王数量仅次于河南。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目前卢氏老宅也是湖北明代藩王历史陈列馆,该馆收藏了我省历年来考古发掘的明代楚昭王墓、钟祥梁庄王墓、郢靖王墓、蕲春荆敬王墓等精美文物,王府、王陵建筑构件及相关的科研成果等,专题展示湖北明代藩王的历史人文轨迹。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据史料载:明代实行藩王分封制,今湖北地区因地域辽阔土地平坦,富庶繁盛,先后有楚、湘、辽、郢、襄、梁、荆、兴、岐、寿、景、惠等12王分封于此,建府兴陵,一时“宗藩棋布,岁赋实繁”,对明代湖北地区社会生活诸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这些文物具有独特的环境特色、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具有珍贵的历史、科技、艺术审美价值,成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复建|借鉴三峡文物搬迁经验,异地复建,黄陂收藏着散落民间的古建珍品
文章插图
湖北散落的民间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湖北省文化厅在借鉴外省和三峡工程库区文物搬迁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将因周边环境遭到破坏,缺乏保护的古民居文物和建筑构件转移到明清园集中复建。每户房屋的砖、石等在拆迁和运输过程中都有编号,便于重建,黄陂区木兰乡免费提供黄金地块供建馆保留文化遗存之用。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60亩,有明清古建筑13座,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在国内尚属罕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