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网络和信息的飞速发展 , 很多词汇一经产生 , 便会在网络上引发一阵热烈的讨论 。 比如说之前的所谓“隐形穷人”、“努力的废物”等等 , 突然出现 , 随后成为热词 。
那么这些乍一看不知所云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隐形穷人”指的是那些看上去生活好似十分富有 , 每天享受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 , 其实经济情况却十分的窘迫 , 甚至身背很多的债务 。
除了这个词之外 , 另一个词“努力的废物”指的是那些看似十分忙碌 , 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的人 , 尽管他们看上去一直在努力 , 但是却始终未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
在此之前 , 在网上还曾经流行过一句话 , 是众多年轻人用来调侃自己的 , 那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 , 持续性混吃等死” 。

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文章插图
还有一些类似的语言 , 比如说“人间不值得”这样的话 , 都表现出一种十分明显的“丧”文化 。
那么这种十分消极的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之前很少有大规模的这种情况 , 这也许和源自东亚近邻日本的“佛系”文化产生有关 。
“佛系”指的是那些对于生活十分随意 , 没有目标 , 得过且过的人 , 尤其是年轻人们 。 他们对于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 , 口头禅往往是“可以”、“都行”、“随便”这样的话 。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社交好友: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关于自己目标的计划 , 比如减肥、学习等等 , 但是往往在几天之后 , 就会没了音信 。
【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在放弃坚持之后 , 往往整个人就会陷入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 , 并且会在内心安慰自己:没事的 , 只是暂时停止或是反正本来也做不到之类的话 。

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松蔚 , 根据所谓“努力的废物”当中的“努力”二字进行过一定的知识普及 , 他认为很多年轻人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只不过是生活在社会当中 , 被迫做出的决定罢了 。
比如考各种证、进行各种编制的考试 , 都是因为老一辈人希望他们去做 , 他们被迫去做的 。 其实无论是自己内心 , 还是身处的环境 , 都不是特别适合这样去做的 。
根据他的分析 , 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在为自己制定目标时 , 一定要真真正正地弄清楚自己的需求 , 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以心理学的眼光来看 , 假如只是为了迎合某些社会的观点 , 强行参与某些考试 , 最终也只是徒劳 。
所以生活就会陷入一种“制定错误目标→目标失败→再被迫制定新的目标”这样的恶性循环 。 在不断的失败与重新失败之中 , 生活变得十分挣扎 。

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文章插图
假如以社会心理学的眼光去看待“努力的废物”这种现象 , 其实他们不是无法实现目标 , 而是失去了目标 。
我们活在世上 , 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声音:来自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身边亲人长辈的“先见之明”;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朋友的“真诚建议”……太多的声音让我们难以做出明智的决定 。
所以所谓“废物”其实是一个不合理的评价 , 因为没有人是生来就没有价值的 。
再反过头来看 , 尽管经常处于忙忙碌碌和屡败屡战当中 , 但是终究还是证明他们在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 内心是想要进行变革、做出改变的 。

北大心理学博士:经常给自己定目标的人,或将成为积极的废人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