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_原标题: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北宋词和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在写到水的词作中 , 一条“横亘中国 , 首承大河 , 漕引江湖 , 利尽南海 , 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 , 悉由此路而进”(《宋史·河渠志》)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汴水) , 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位置 。它在众多作品中 , 都或明或暗 , 或直接或间接 , 或显豁或隐晦地存在着 。
这种存在 , 是多方面的 。如歌咏城市繁华 , 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 。翻检《全宋词》可知 , 北宋词中所歌咏的城市 , 主要有开封、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徐)、淮安(楚州)、仪征(真州)、嘉兴(嘉禾)、常州、宿州、成都、太原、洛阳等 。除少量作品歌咏成都、太原、洛阳外 , 北宋词歌咏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 。又据旅美地理学家马润潮《宋代的商业与城市》一书中按商税收取多少统计 , 排在前六位的北宋城市依次是开封、淮安(楚州)、扬州、仪征(真州)、苏州、杭州 。这是北宋最繁华的六座城市 , 无一例外 , 也都在大运河一线上 。而北宋词中 , 歌咏作品最多的城市恰恰是开封、扬州、苏州、杭州这四座城市 。这也说明 , 北宋词所歌咏的城市 , 和北宋城市的繁华程度是高度叠合的 。再如 , 在北宋词中 , 会经常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 , 像“隋堤”“楚天”“汴水”“汴河”“汴堤”“淮水”“清淮”“长淮”“淮岸”“淮浦”“淮天”“淮山”“淮上”“淮口”“淮南”“江淮”“淮海”“楚山”“楚岫”“楚甸”“楚云”“楚江”“楚岸”“三楚”“平楚”“楚乡”“吴楚”“吴峰”“吴云”“吴天”“三吴” , 甚至“河桥”“长堤”“柳堤”“柳岸”“柳边”等 。这些词语在北宋词中大量出现 , 实际上是和北宋词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来写各种题材的内容有至深的关系 。
诗词歌赋|苗菁丨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全宋词 》书影 资料图片
最重要的是因大运河的关系 , 北宋词以送别为内容的作品中 , 送别方式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 。贺铸曾用《醉春风》词调填过一首伤春怀远的作品 , 词中的“隋岸伤离 , 渭城怀远”两句 , 就高度概括了唐代与宋代送别方式的不同 。
唐代都城在长安 。长安的交通 , 既联系西域 , 又联系关东 , 所以送别地点主要有二:一是渭城(今咸阳东)附近的西渭桥 , 一是灞陵(今西安东南)附近的灞水桥 。两桥分别送西行与东行之人 。所行之人主要借助陆路 。所以 , 唐人送别诗 , 除长安之外的送别可能会写到水、写到舟船外 , 写长安的送别 , 一般多写的是陆地出行 。因是陆地出行 , 这些作品中往往离不开马 。这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写送去边塞之人 。这类人多是从军或到军营 , 而去的地方又是大漠、荒野 , 所以凡送别必写到马 。如骆宾王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柳叶开银镝 , 桃花照玉鞍 。”张谓的《送卢举使河源》:“故人行役向边州 , 匹马今朝不少留 。”这些作品中都有马的形象出现 。一类是写送出关东之人 。东去之人 , 在离开长安及其附近时 , 因交通主要是陆路 , 所以送别诗中也多有马的形象出现 。如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李贺的《代崔家送客》:“行盖柳烟下 , 马蹄白翩翩 。”即使被送的人 , 其最终去处或中途 , 可能会借助舟船 , 但在写离别之始时 , 都会从骑马写起 。如刘长卿的《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江春不肯留行客 , 草色青青送马蹄 。”杨凭的《送别》:“江岸梅花雪不如 , 看君驿驭向南徐 。”同样 , 外地到长安也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从边塞到长安 , 自然和马有关 。如岑参的《送崔子还京》:“匹马西从天外归 , 扬鞭只共鸟争飞 。”钱起的《陇右送韦三还京》:“嘶骖顾近驿 , 归路出他山 。”一类是除边塞之外的天下四方到长安 , 途中虽会有水路 , 但最后“一里路”往往还是陆路 , 所以也离不开马 。如李贺的《韦仁实兄弟入关》:“何物最伤心 , 马首鸣金环 。”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 , 行人芳草马声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