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冯唐的新书《成事新法》,有一句话把我逗笑了,他说:
“我是业余写作(尽管不业余),其实一直有个全职的管理工作。我真的是顶尖的管理专家,而且是战略管理专家,只是极少人知道。”
我笑(褒义)是因为他是多么的迫切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不仅仅是位作家,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其他面。
冯唐的多面中,有妇科博士的样子,也有管理者的霸气,不仅有作家的才华,还有诗人的浪漫,但好像每个身份之间都不太搭界。
《环球人物》杂志上是这样评价冯唐的,“他真正厉害的是,既能做个霸气侧漏的商人,也能做个文艺洒脱的作家。”
文章插图
冯唐的前半生分为三部曲,也正是他多层身份的诠释:
1. 医学博士
冯唐1971年出生,原名是张海鹏。从小就是一名学霸,考试次次第一。在某次采访中,他说过:“我考试没得过第二,记单词看一遍就会。”
有这样的儿子,开家长会时,家长是何等的开心与自豪?1990年,他考上了协和大学,当时北京区只收2名学生。
通过8年的刻苦,他拿到了“妇科肿瘤专业临床医学博士”。他见过太多病人从化疗到离开,有种无能为力的无奈。
文章插图
2. 前“麦肯锡合伙人”
【 近百|冯唐:37岁弃医从商,周工作近百小时,16本书出版,凭借四个秘诀】随后,他辞职不做医生。考了托福去了国外,拿到硕士,通过五轮面试,进了麦肯锡。又通过8年时间,成为了麦肯锡的合伙人。
想着跳槽到华润集团,工资少一半,图个清闲,结果工作量依旧,又坚持了5年。直到2014年,他决定当一位医药投资人。
3. 作家、诗人
冯唐家庭一般,小时候他会拿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看书。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汗流浃背也会继续看。
这种生活苦吗?当然不,因为喜欢。成年后,即便在高强度每周近80-100个小时的工作下,他依旧会找时间来写作。
从医到商的20年间,他写了16本小说,也出版了16本,据说《春风十里不如你》是他的第17本小说。
文章插图
我实在好奇,他到底是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呢?在《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中,他介绍了四个诀窍:
1. 有所“逼”
在《谢谢你来了》这档节目中,37岁的何瑜娟,曾经在欧洲当导游,每个月2万多的工资,不少人羡慕不已。
但她很疲惫,很纠结,天天工作,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当她遇到爱情时,毅然决然地去了爱人的家乡,扶贫创业。
常言道,不逼下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但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有工作,而没有消遣,实力也终究无法体现吧?
上文介绍过冯唐的工作时长,他最长有68个小时没合眼,如果遇到开完会,没几个小时就又要继续干活了,怎么办?
他靠游泳来让自己清醒一些,游个一千米,接着再去工作。他原本没打算在写作上发展太远,但是:“…只工作我会疯的”。
冯唐不仅靠写作缓解压力,同时他也一直遵循着一条麦肯锡学到的铁律:“晚上12点以后,不讨论严肃问题”。
反而有些事第二天很快就解决了,效率大大提升。不要过度强迫自己发掘潜力,累了就歇一歇,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才能做到良性循环。
文章插图
2. 有所专
专在此处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专心,一个是专业。
所谓专心,就是我们小时候总听老师说的一句话,“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认真学。”可惜我们大部分时间,玩和学是分不开的。
推荐阅读
- 当年击败北大硕士,拿下诗词大会冠军的37岁外卖小哥,如今变化让人认不出
- 张荫麟37岁早逝:如若不是因为婚姻不忠,《中国史纲》还有后续
- 北洋军阀时期最出名的变色龙——杨度《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的必经点,藏有近百尊的佛像,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 他因一句诗家喻户晓,却在37岁拿斧头杀妻,头上总是带着奇怪帽子
- 历经祖国近百年沧桑巨变的12位老戏骨,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 那位击败北大学霸,获诗词大赛冠军的37岁外卖员雷海为,近况如何
- 丈夫女儿早逝,她吃咸菜度日、捡废品为生,死后遗产近百万
- 20名工艺传承人获“北京老字号工匠”称号,最年轻的37岁
- 盲人教授杨佳:29岁失明被丈夫抛弃,37岁考上哈佛,学成归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