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朱棣成功夺权之后 , 开始执掌大明江山 。
立储一事 , 在任何时候 , 都是大事 。当然 , 此事在永乐一朝 , 毫不例外 , 也是大事 。因为此事 , 当日还不止一次地翻起过巨大的波澜 。
对此 , 有人认为 , 这是简单的事情 , 为什么弄得那么复杂?
“立储以贤” ,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真的就可以用“立储以贤”来解决这关系到江山社稷永续经营的大事了吗?
仔细想一想 , 其实 , 还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
如果可以“立储以贤” , 那么 , 在帝王之制下 , 长久以来 , 为什么非得“立储以嫡、立储以长”呢?为什么还要弄到皇帝不逝 , 储位就秘而不宣呢?
回顾以往 , 在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中 , 任人的确可以唯贤 , 但是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立储都是以嫡、以长(嫡、长有故 , 也要按次序顺位递延) 。
为什么不能“立储以贤”呢?
因为:
“立储以贤”时 , 所运用的标准是“贤”;但是 , “贤”作为一个标准 , 太过灵活、很难把握 , 也无法用结果来进行验证;以“贤”所立者 , 无论他是多么地“贤”、多么地“能” , 对那些觊觎者、反对者、攻击者而言 , 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所立者“非贤”的证据、素材、资料 , 并借此对所立者进行抹黑、进行诽谤、进行攻击 , 并且 , 他们总是可以找到理由 , 来进行争斗 , 以图取而代之 。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立储以嫡、以长呢?
因为:
立储以嫡、立嫡以长 , 就要简单地多 。身份为嫡 , 年龄为长 , 这是很难进行攻击、也是无法从中操作的 。当然 , 立储以嫡、以长 , 执行起来 , 也十分方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基于历史惯例、现实状况、长远考虑及种种因素 , 朱棣虽然是一位强势的君主 , 但是 , 在立储之时 , 他最终还是遵照了立储以长的原则;这也是朱元璋的旧制 , 即所谓的祖宗法度吧!
迟至朱棣掌权的第三年 , 也就是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 朱高炽(即明仁宗)才成了皇储 , 被册立为太子 。
同年 , “靖难之役”中劳苦功高、朱棣意属的朱高煦被册封为汉王 , 藩国云南 。
对于这个结果 , 皇次子朱高煦怏怏不乐 。
按照当时大明宗室制度 , 册封王爵之后 , 这些藩王就必须去藩国居住 。
当日 , 朱高煦不肯前往藩国 , 他发牢骚说是:
“我有什么罪啊 , 要把我贬斥到万里之外去?”
猜想 , 朱棣没有册立朱高煦为太子 , 他心里大约也有些觉得对不起这个曾经帮自己打江山、拼性命的儿子吧 。
听闻朱高煦的牢骚之后 , 朱棣就将他的藩国改为青州(今属山东) 。
即便如此 , 朱高煦还是闷闷不乐 , 他仍然不肯去青州 , 又说是:
“我有什么罪啊 , 要把我安置到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去?”
结果 , 朱高煦就一直留驻京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留驻京师 , 朱高煦并没有安省 。他向朱棣请求 , 并得到朱棣的同意 , 将天策卫作为自己的护卫 。
何谓天策卫?
天策卫(一卫有兵士5600人)属于皇帝亲军 , 是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 。
得到天策卫护卫之后 , 朱高煦曾说:
“唐太宗曾封天策上将 , 我今得天策卫护卫 , 这难道是偶然的事情吗?”
这里 , 朱高煦自比李世民、自比天策将军 。
既然如此 , 那就顺便看一看天策将军及相关情况: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 , 位在亲王、三公之上 , 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 , 在十四卫府之上 。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