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他被日本人称为真菩萨,是第五次东渡双目失明的吗?

他被日本人称为真菩萨,是第五次东渡双目失明的吗?
 称为|他被日本人称为真菩萨,是第五次东渡双目失明的吗?
文章插图
鉴真,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据史料记载,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留学僧荣叡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弘布戒律,但五次东渡因遭官府阻拦或遇飓风,皆未能成功。其间双目失明,荣叡身亡。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邀其“向日本传戒”,于是,鉴真决定第六次东渡,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公元754年)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鉴真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不久,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为八十余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纻法这一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还是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当时的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日本天平五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鉴真的弟子中有人劝他不要去。“到日本去,路途遥远,沧海森漫,百无一至……”鉴真说:为了弘扬佛法,何惜身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但是,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公元748年,鉴真又开始第五次东渡。由于船只误入海流,又遇狂风巨浪,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鉴真一行过海到了广州,准备北返再次东渡,但由于劳累过度,日本僧人荣睿又不幸病逝,鉴真的得力弟子祥彦也在途中死去。加上南方炎热,使鉴真患了眼疾,医治无效而失明。
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日本“遣唐使”藤原青河一行,在离唐回国时,特意到扬州拜谒鉴真,再次请他东渡。鉴真不顾高龄和双目失明,毅然决定随日本船第六次东渡。一个多月后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鉴真进入日本首都奈良。这次东渡,虽然终于取得成功,但他年近七旬。日本天皇下诏慰劳,并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宣布“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同年四月,鉴真初于东大寺卢舍那殿前立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不久又为沙弥澄修等四百多人授戒。已受过戒的日僧灵福等八十多人也纷纷舍旧戒,重新从鉴真授戒,日本佛教开始有了戒律。鉴真又在日本传戒、建寺、讲学、行医,生活了十个春秋,直至圆寂。
鉴真的事迹在日本人民中世世代代传为美谈,日本文化史学者甚至称他为文化的大恩人。弟子为他所塑干漆夹像,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这座塑像短期来华,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鉴真作为中日民间交流的使者,为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尽管如此,有些学者在研究了史料后,却对鉴真在第五次东渡过程中失明之事提出了质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