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毁孩子,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说说伤痕实验( 二 )
从为人方面说 , 他也是成功的:他忠于友谊 , 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一遍遍跑回去背出战友;他信守诺言 , 退役后 , 他实现了布巴的遗愿——去布巴的家乡买船捕虾 , 因为他曾经答应过布巴一起来做这件事情 , 尽管他被布巴的家人认为是疯子;他善良 , 公司有了赢利 , 尽管布巴早已牺牲 , 但他仍然把布巴的那一份送到他家 , 从而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 多余的钱财 , 他拿出来做慈善 , 捐献给医院 , 捐献给教堂;他勤劳 , 不愿为名利所累 , 义务做割草工 。 ……
这就是阿甘 , 这就是那个最初被认为是"笨蛋""傻瓜""疯子"的阿甘 , 他曾受到那么多嘲笑、那么多威胁 , 在嘲笑和威胁面前 , 他不停地奔跑 , 似乎也只能不停地奔跑 。 但是 , 就是这奔跑 , 让他跑出了绝境 , 跑出了辉煌 , 最后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功 。
突然想起卢思浩写的一句话: 你要忍 , 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 , 走到灯火通明 。 这似乎也映衬了阿甘的一生 , 阿甘在不停地奔跑 , 跑过了黑夜 , 跑到了灯火通明 。 他的单纯、他的执着、他的认..... 这些美好的品质陪伴着他 , 随他一起静待花开 。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 , 我不由得又想到我们的学生 。 一个个孩子 , 来自有着不同背景的家庭 , 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 不同的思维方式 , 不同的生活习惯 , 当然也有着些许的智力差异 。 正因这些不同 , 才有了一个个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的孩子 。 我固执地相信 , 人生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 , 只要有一个长项 , 就足以让人生精彩 。
但是 , 我们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吗?不 , 我们总是拿着一把尺子——考试成绩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 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 , 这个孩子就是不优秀的 , 就要受批评 , 受打击 , 甚至受讽刺挖苦 。
也许你会说 , 这是当今的教育体制造成的 , 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面前 , 学生拼的就是成绩 。 诚然 , 我们不否认这一现实 。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 , 长远到十年之后、二十年后 , 我们想想 , 他们真的需要现在的成绩吗?在学历面前 , 他们的某项能力或者某个特长是否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 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是一点点在进步的 , 我们的社会已经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历+能力"型社会 , 我相信 , 我们的社会最终将走到"能力"型社会 。 到那时 , 不管你的学历和起点怎样 , 只要你有能力 , 就会有一方展示能力的舞台 。
看完这个电影 , 我还是不由得又想起那几个"逆袭式"的人物:在班上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名 , 因而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作"笨蛋"的牛顿;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智力低下的达尔文;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高尔基;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被赶出学校的爱迪生……
文章插图
03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伤痕实验":实验者通过化妆 , 在志愿者脸上画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 , 先让志愿者看了效果后 , 借口补妆 , 悄悄把伤痕擦掉了 。
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到各医院的候诊室 , 观察人们对他的面部伤痕反应 。 当志愿者返回后 , 惊奇的现象出现了:
返回的志愿者 , 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 , 他们感觉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 , 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 , 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标签的威力 。
文章插图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 "有时候 , 父母或许因为生气 , 或许一时情急 , 有心或者无意的把孩子某方面缺点无限放大 , 说出了负面的话语 。 比如"你简直就是一个笨蛋!你就是爱挑食!你性格太内向了!"等等 , 给孩子贴上了一个负面标签 。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
- 当心!这些危险的“解压玩具”,你孩子手边有吗?
- 莲藕和鸡肉的美味新吃法,简单营养,好吃解馋,孩子爱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