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非要上大学( 二 )
所以,从以上内容不难推断出,有一技之长,并且不断自我更新,精益求精,终身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所谓“你现在用功读书,等你将来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句话,也不用我来解释了吧?
促进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力是教育。
之前我们是在人才选拔制度层面和行业发展趋势层面来讨论,现在我们回到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往高处走。
按照本书的逻辑,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哪里是高处?我们又身在何处?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是这样回答的:他们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标准,将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基本形态划分出“十大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图1:十大社会阶层
图2:五大社会等级
由以上两张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由这两张图本身,我们可以看出越高的社会阶层,手里掌握越多的社会资源,并且对人本身素质和学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说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如果真的存在所谓“起跑线”的说法,那只有父母本身,孩子并不具备任何提高“起跑线”的能力:因为在18岁以前,你比较重要的决策和能够自由使用的资源,大部分都是由别人决定的,和你自己的关系真的不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当你还在思考要上什么英语课外班的时候,别人家直接把外教请到家里来,甚至把孩子直接送到国外去念书,这样的差距难道仅仅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弥补的吗?因此,主观努力很重要,但弥补不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差距,这就包括“起跑线”的差距;
·为什么你经常会听到你的长辈和老师和你说“人往高处走”呢?一般而言,一个人一辈子基本上只有一次决定自己阶级的机会,那就是高考。相对来说,你现在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也是往高处走最容易的时候,而一旦进入了大学,虽然我们说在校学生不属于任何阶级,但是基本上你的座次也排好了。你的长辈和老师们可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他们会希望你来实现;
·但我不是说你要是没有上好大学,你之后就没有办法往上爬了。我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想要达到和别人同样的状态,进入同样的社会阶层,会要在之后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就像前面所说的,你之后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无法弥补这种差距;
·如果你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看到一些热点新闻下的某些热门评论,你会觉得“为什么这个社会上还有这种奇葩?”而事实就是这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的,如果你真的和这种人接触一下,你会惊奇地发现,从他们的生存环境、知识见解和思维模式出发,他们形成那样的观点竟然是极其正常的!比方说,我们在下面即将讨论到的读书无用论。
·事实上,阶级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可怕。就中国而言,目前促进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力是教育。其他促进流动的方法还包括就业和收入分配,而后两者又与教育息息相关。所以,教育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我们要保证,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
驳读书无用论
如果身边有人和你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说“比尔·盖茨不也从哈佛辍学了最后成为了世界首富?马云不也只考上了个杭州师范创立了阿里巴巴?”
你就问他,马云还会让自己的子女上杭州师范么?对这个问题他又有何高见?
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要基于整体,而非单个个案,这是我们的讨论能够进行下去的前提。
就好像你问我清华北大的学生一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优秀吗?我们当然不可否认说清华北大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翘课打游戏考试不及格,但是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在平均表现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是要优于其他学校的学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用人单位会有对第一学历的要求,比如如果本科不是985学校的简历看都不看,这当然不是说那些人不优秀了。只是,从减少筛选人才的成本角度出发,这样做能选到合适的人才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因为985本科这一点本身就能说明不少问题。这些可能听起来不那么舒服,但这就是现实。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讨论一下这两个个案。
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创办微软最终成为世界首富,首先他能考上哈佛啊!(你要是能考上清华,然后再说“噢我不想去”,那我保证服气。)而且,他的家庭条件能够保证在那个年代,他能够接触到别人都接触不到的计算机,从而成为一名先驱者,这样的条件你能复制吗?而在马云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极低,能够考上杭州师范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你看到的大学生遍地也只是部分的事实。是没错,遍地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更多的大学以下学历的人都埋在地下当地基。只不过媒体关注的更多还是大学生的问题,权重较大,因而他们的问题也会被相应地放大,别的人群存在的更多问题可能只是你看不到而已,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其实说到底,读书无用论就是在自欺欺人,至于为什么能够有土壤让这样的言论生根发芽,还是因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是愿意逃避的,是不愿承认和正视现实的,这时突然有了一个好像可以支持自己做法的救命稻草,那么去选择性地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真的,高考已经是最宽的一条独木桥了。
我们之前提到,高考是当下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方式。听到这句话,有的同学可能就会不服气了:每年全国有将近一千万人参加高考,在这场战争中与同龄人拼体力、智力和耐力并成为优胜者实在太难了;而如今成才的道路远不止一条,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其他的可能性:书读不好我还可以干别的呀,成为职业玩家、当主播、代练、当网络写手或者去搞体育,似乎这些也都是不错的选项,并且如果能够依靠自己的爱好谋生,这是不是要比学习轻松许多?
对此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在某方面具有超过绝大多数人的能力,那么你有可能以此为生,但这也绝不会比学习轻松;如果你所考虑的那些可能性只是你的一项兴趣爱好,那你还是早些收起你的这种想法为好,因为一项兴趣爱好和一项可以赖以生存的技能有如天壤云泥。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这是一个专家型社会。不论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以此为生,必须精于此道。任何时候,别人都只会为你某项突出的能力买单,而不是你的兴趣爱好。
下面的小故事可以很好地体现兴趣爱好和谋生技能之间的差距:
羽毛球俱乐部里有个省队退役选手,叫光光,还有个业余选手,拿过本地羽毛球男单第三名,叫小猪。两人平时打球互有胜负。有一天,小猪向光光发起挑战,说光哥,我们认真打一局,2000元,21分,我拿满15分就算赢,如何?光光两眼放光,好的好的。结果是21:2,那两分,一分是斜线跳杀出界,一分是劈吊下网。再后来,有一天,光光说有个朋友来玩玩,现役国青队的。那天他和光光打了一场21分,21:7,光光7分。中间休息的时候,国青队的跟我们聊天,说,你们业余的打球,谁出汗多谁就赢了,至于谁打的好谁打的不好,那不是扯淡嘛,在我们眼里,都是一两拍就打死的。最后他说了一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不要拿你们的业余爱好挑战我们的吃饭本事。例子我不想多举,因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子竞技和网络小说的创作等。如果各位同学有兴趣,可以去上搜索相关关键词“辍学”、“职业电竞”、“写网文”等。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真的不服气,觉得自己打游戏很厉害,以后可以走上电竞道路,你可以找找直播(如果可以,最好是职业玩家),和他来几局,保证打得他怀疑人生,这样他便会收敛起自己的幻想。
而且,比起高考这座所谓的“独木桥”,其他的道路真的就更宽了吗?
我们举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例子吧。一共有12支战队一共60名职业选手参加了比赛。与此同时,中国目前LOL的活跃玩家也是数以千万计。能排得上号的职业选手在所有玩家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在十万分之一的水平。(所谓能排得上号,指的是你能以此为生,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再看看高考。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是940万人,本科招生人数是325万,一本招生人数是约在50万的水平。那么,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本科录取率约为三分之一,一本录取率约为二十分之一。
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考上一本的概率是成为职业玩家概率的5000倍!
所以,学习这条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实际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一条路。甚至从成本的角度来说,也是相对最低的。
说到底,你可以把运动、写作和游戏等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如果不具备超越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就不要产生以后也可以以此为生的幻觉,更不能把它当做你逃避学习的理由。
留给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谈了这么多,现在该大家自己想想了。
我给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吧:
·搜索并观看《潇洒一辣-你知道什么是高考吗?》这一视频,本文的一些观点都是出自这个视频,当然关于它的后半段,谈学习的道和术的,我想我在本书中已经回答的很好了。
【潇洒一辣】你知道什么是高考吗?
·搜索《社科院划分的十大社会阶层》,并且思考你的家庭现在身处哪一个阶层?你又想要进入哪一个阶层?
社科院调查报告: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搜索《作为即将被裁的Nokia员工,我来说几句》,并思考为什么诺基亚员工在被裁后会面临尴尬的境地?
作为即将被裁的Nokia员工,我来说几句
·查找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用工荒、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资料。
·在上搜索《如何打破青少年对于想休学去从事电子竞技的幻想?》
如何打破青少年对于想休学去从事电子竞技的幻想?-互联网
·在以上所有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上一个好大学?
我想要去哪一所大学?
我以后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之所以尔有读书无用论推广所谓的技职,宣传技工缺乏大多时候是因为缺乏议价能力比较差的劳动力念了大学有了一点议价能力对于开出来的低价往往就比较不情不愿了。就拿蔡英文想搞的东西来说事。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03260215-1.aspx
蔡英文要18歲年輕人先工作 幫開專戶存讀大學基金
先投入职场有没有?就是腼腆地说,先去替产业解决缺乏议价能力低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麻。哪些人的孩子要先投入职场?哪些人的孩子准时上大学?蔡家的孩子要先投入职场给自己存大学学费?就业几年以后再回头念大学要花费的心力难道还真比较容易?雇主协助存学费?与虎谋皮呢。呵呵之前有人提问说民进党是不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尼玛的狗屎党,让你阿装,装一副扶助工农的调性,还真有人信。顺便看下新闻下面的回复
我服役的时候有很深切的感受,部队中有大量年龄相近的毕业生有高中、职毕业,有硕士生,有大学生,领的工资都一样有一个政治大学的硕士被挑去给部内教育单位写条文,各处室选去打杂的义务役兵基本都要大学生,剩下的高中、职生基本无业(没被挑去做部内的处室的勤务,留在连上)。连内,大学、硕士生、高中生无形之中分成不同的圈圈,不同的圈子话没法放开讲话,普遍沟通都有障碍。有次有个硕士毕业生说,那些高中生,太离谱了,做事不负责任,公差派下来(个人业务以外派下来的团体承担的工作)都不接,就知道对连上主官谄媚拍马屁,没文化真可怕,没法相处。我说:你怎么这样,这跟什么学历有关系吗,歧视阿你。『不然你看他们不是都这样吗?』我竟无言以对我们放开嘴在骂主官和那些白痴部内官长或者暴一些部内猛料的时候,例如连内有政战官派来的情报兵在监控主官(女排长自杀未遂)也不让圈圈外的兵听到,或者讲一些圈圈外的人听不懂的黑话。久而久之,不同圈之间的横沟越来越大,对部内这个封闭社会可掌握的情报量出现巨大的落差。像是某某连有个女兵超漂亮,业务范围如何如何,什么时候去出什么差可以看到她。呵呵==.....退伍以后也是各自圈圈的人出来相聚而已。
推荐阅读
- 为啥女票特别爱玩手机?
- 为啥我接触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本人初二)?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为啥人运气好的时候总是一直好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年初总听说外贸是今年最难的行业,为啥现在反而总看到出口爆发的新闻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 大学表白墙找到人的概率咋样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