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部分中国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主动提问
缺少一定的分析评价的思维能力。先来看看美国历史课堂上,老师是如何引导的,或许能找到更准确的答案。加州高中世界史教科书用的是麦格劳-希尔(GlencoeMcGraw-Hill)出版的《世界历史:近现代》(WorldHistory:ModernTimes)(图2-1),课本又厚又重,差不多是A4纸那么大的开本,铜版纸,全彩印刷。翻开课本,几乎每一页都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正文847页,外加十几页的目录,拿到手上,实在是比砖头还重。这套教材按照单元/章/节的格式进行编排,全书只有四个单元:
图2-1第一单元:现代来临之前的世界:3000BC—1800
第二单元:欧洲殖民时代,1800—1914
第三单元:20世纪
第四单元:面向全球文明
第一单元分成三章: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遗产,3000BC—1600
第二章:革命与启蒙,1600—1800
第三章:法国革命和拿破仑,1789—1815
讲课时,Mr.Buccieri跳过了第一章,直接进入第二章。第二章共有三节:
1.光荣革命
2.启蒙运动
3.美国革命
一、一张家庭作业纸在总结完「午餐打架事件」后,Mr.Buccieri给我们发下了一张家庭作业纸。
Mr.Buccieri的家庭作业纸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作业纸的第一部分是预习题。第二章的预习题是:
阅读教科书P176~197,使用课本的证据来回答以下问题,写在笔记本上(笔记会在周五检查)。
周一,阅读课本P176~180。
1.「君权神授」到底是什么意思?
2.英国内战中的两个派别是什么?
周二,阅读课本P181~182。
3.约翰·洛克的一些关键理念是什么?
周三,阅读课本P184~189。
4.解释「分权」思想。
5.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什么?
周四,阅读课本P194~195。
6.约翰·洛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如果不带着作业纸上的问题去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如何。Mr.Buccieri是不会照本宣科的,他很少在课堂上打开课本,而是给出事先准备的材料让同学们去阅读分析。
班上的同学都会认真地预习,因为在威尼斯高中每个老师都可以自己设计评分标准。Mr.Buccieri的教学大纲上写道:
90+=A,80+=B,70+=C,60+=D,。
你的分数由以下作业成绩构成:
①笔记本检查(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②考试与小测验;
③班级项目;
④写作任务。
周五的笔记本检查很重要,因为这一天是一周所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最后完成期限,并且这一项占很多的平时分。
作业纸的第二部分是一道批判性思考题。第二章的批判性思考题是: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相信人就本性而言是理性的和善良的,他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建立在理性之上。你是否同意人类本质上是「善」的,能够用理性来支配行动?或者你持相反意见,认为人类生而有原罪,需要依靠严格的法律武器来强制维持秩序?请说明你的理由。
每周五Mr.Buccieri检查家庭作业时,这项作业是他重点检查的,如果发现某位学生有一些独特的观点,他就会单独和这位同学交流,或者发起班级讨论。
作业纸的第三部分是一幅和章节内容相关的图画。第二章的图画如图2-2所示。
图2-2在Mr.Buccieri的课堂上,阅读地图、卡通图画、照片、油画等是极为常见的教学内容,针对作业纸上的图画,Mr.Buccieri会做一些简要提示。比如,第二章的作业纸上的插图主要描绘了启蒙运动时代的人物,画面围绕一盏灯光展开,这盏灯光的寓意是「启蒙之光」,然后让我们透过图画去发现启蒙时代有哪些特征。
二、一堂让我目瞪口呆的讨论课去美国之前,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留学生普遍羞涩,不喜欢参与课堂讨论。到美国后也常听到同样的说法。我一直认为不参与讨论和羞涩无关,应该是和英语表达能力不够好有关。比如,我参与了「午餐打架事件」的讨论,但说得不太多,因为尽管我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历史故事想要分享,但语言组织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可是,Mr.Buccieri一堂围绕启蒙思想家的讨论课让我目瞪口呆,我发现中国留学生不喜欢参与课堂讨论不仅仅和语言能力有关。
这节课上,Mr.Buccieri发下了A4纸大小的课堂作业纸,题为「启蒙思想家」(表2-1)。
我对启蒙运动思想家不算陌生,在中国的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过有哪些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约翰·洛克是我熟悉的名字,我读着作业纸上的四句名言,觉得每句话都意义深刻,似曾相识,但看着「对你而它的含义」的问题,脑子突然一片空白,默默想了一下,决定暂时把这个问题替换成「这些思想有什么含义」,于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几行文字。接下来的问题「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对我同样有挑战性。一开始我有点吃惊,这四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重要言论我还能选择「不同意」吗?我在笔记本上写上都同意,只是我为什么同意呢?我的脑袋再次一片空白。
独立思考完成课堂作业之后,开始了小组讨论。讨论很热烈,我的美国同学有各种想法,也有大胆质疑的精神,我意识到语言能力不是我参与美国课堂讨论的最大障碍,我的障碍是我在中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练习题」,在中国的历史课上,我主要练习的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这种开放式的分析题和评估题是我没有练过的。
我并非不知道中美教育是有差异的,但Mr.Buccieri围绕启蒙思想家的讨论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留学生即便克服了语言关,缺少分析评价等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将是一道障碍,且是最关键的一道障碍。我有点担心自己能在Mr.Buccieri的历史课上逾越这道障碍吗?
三、来不及做笔记的「一言堂」通常,Mr.Buccier的课上,讨论时间和讲课时间有着精妙的分配。看上去每堂课的提问、讨论和讲课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同,但都十分紧凑和谐,绝不会出现「一言堂」。
不过,有一堂课对我而言却是一言堂,整堂课我一言没发,一直在听Mr.Buccieri的讲述。
这堂课Mr.Buccieri给我们下发了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节录版,节录了11条宣言。课上开始逐条发起讨论:你认为这条宣言是受到哪个(哪些)启蒙思想家的哪种思想的影响?你认为每条宣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听到这两个问题,我脑子里完全空白。
在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以Mr.Buccieri开始逐条分析。课堂信息量实在太大,涉及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我这个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整堂课都在竭力捕捉老师传递的信息和知识点,我身边的同学记下了不少笔记,而我只记下一些要点。
下课回家后,我察看了一下历史老师的节录本和《人权宣言》的完整版,并根据自己不完全,甚至可能有点混乱的课堂记录整理了一个表格(表2-2)。
启蒙运动的课程无论是教授环节还是讨论环节都十分挑战我的英语能力,尽管我感觉这两堂课的内容我没有充分理解和吸收,但奇怪的是,不知不觉中,平等、自由、友爱的概念和思想开始在我脑袋中生根了。
四、理性或罪性——哪个是美国政府的奠基?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不要被网络上意淫出来的软文骗了啊...外国和中国一样好吗。我在伦敦上大学,基本上每节课一进去大家都先从最后一开始坐,然后个别迟到的人才会极不情愿的坐到前排。为什么?因为老师扔出来一个问题,基本上石沉大海,整场安静,然后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就会在前排找个人回答。有些课人少,教授前面可能四五排都是空的。我们物理化学教授经常就是这个待遇,以致于这个看起来很聪明的老头有一次默默地走到最后一排站了一会儿然后一脸迷惑地说,他一直以为我们坐在后面是因为这里暖气好一点,但是根本没有啊,我们真是莫名其妙。基本上进入青春期以后,不管中外,大家都进入到中二病时期,所以都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吧。如果你去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走一圈,你会发现老师问个问题底下不管知道不知道都是齐刷刷的举手。嗯。=======更新1=====看了评论里的意见,我认为课堂活跃程度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跟随课堂人数增多而减少并且与课程难度成反比。当然会有outliers出现,就是俗称的神烦,一节课问问问不停。
■因为部分中国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参与讨论,什么时候应该闭上嘴听老师说。
很多国内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对美国大学的课堂氛围产生过一些幻想,认为上课积极发言,争取多搭茬,才能符合美国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算是在高度鼓励课堂互动的法学院,不顾老师的教学计划一味搭瞎茬的做法都不值得提倡。法学院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形容经常做上述这种事的人,叫做Gunner。(我就被冠以过这么个称号,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什么好词。)
美国有个叫TopLawSchool的法学院交流论坛上有一张图,总结了鉴别gunner的几种提问方式,摘录翻译一部分:(以及附上我的吐槽)
“回答另外一个学生被问到的问题”(我们这行有一个规矩,无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让同行看起来很蠢,也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很蠢。你回答别人被提到的问题,答对了说明别人很蠢,答错了自己很蠢,都是坏了规矩。)
“引用教授发表过的论文”(套磁也要注意一个吃相问题)
“有没有人曾经想过”(有,但是他们不说,而且没准教授一会马上就要说了)
“这个好像不太相关,但是...”(知道了还说?)
“举手但是被忽视的时候仰天长叹”(这位Gunner入戏太深了)
“假设我们是在玩儿命地为罪大恶极的当事人辩护......”(绝大部分律师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穷凶极恶之徒,光是混口饭吃已经不容易了。)、
“这没有直接回答您之前的问题,但是...”(教授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说明他想把大伙拽到一个方向上,就您不老实)
“就简单说一点”(然后往往会滔滔不绝三五分钟,可怜的教授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因为害怕一名原教旨gunner会向学院投诉自己不尊重学生。一般来说,拿到终身教职的教授,这时候更有可能挺身而出替天行道)
--
这里绝不是说上课积极参与不对,只是说,参与课堂互动就像相声里的捧哏一样,是一门学问。
以法学院为例,课堂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讲出教授想传达的信息。例如,一开始就案例的事实和法官的论证逻辑进行提问,是为了检验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前准备,同时也便于让他发现容易被误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讲解。面对全班抛出开放性的政策类问题,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一个判决的社会意义,展示在不同社会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的复杂性。所谓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并非信马由缰东拉西扯,而是由教授带着逛。
美国一些同学习惯了将课堂参与作为学期总评打分依据的评价体系,因此可能认为只要存在感强,每节课都有个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就一定能从别人手里抢到课堂参与这部分的分数。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不值得我们一味效仿。
■因为“有问题下课问啊”
嗯,这个就像“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闵力。我在北大时,凌晨四点半给哈佛的同学打电话,他们居然都在学习,吓尿了!!我在哈佛时,凌晨四点半给北大的同学打电话,他们居然都在学习,吓尿了!!!!中国:“看看美国学生上课问问题多积极!”
美国:“看看中国学生下课问问题多积极!”
亲们,我们大班教学体制下,上课只要有1/3人提问,老师也难以继续教学任务吧~咱中国就是抓紧课间10分钟,歪果仁上课问问题而已(记得高一美女物理老师经常都是没有课间休息的,一直被同学缠着,有时连着几节课都这么上,好心疼我们的教师啊上课辛苦,下课也没有休息,继续答疑解惑)图片来源见水印侵删
推荐阅读
- 为啥女票特别爱玩手机?
- 为啥我接触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本人初二)?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为啥人运气好的时候总是一直好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年初总听说外贸是今年最难的行业,为啥现在反而总看到出口爆发的新闻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为啥部分学生宁愿花时间研究复杂的王者荣耀游戏机制,也不愿花时间学习正课
- 为啥要感谢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么
- 咋样反驳「女生为啥要学习要学历」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