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有效提高记忆力( 二 )
■因为你只停留在第一步,只局限在阅读.简单一点就是:整理、思考、行动、记录、改进,分享。如果说得复杂一点:阅读是种连续的体验和过程,读书只是最开始的第一步:要做笔记,要主题阅读,要分析整理,建立框架,要实践,要改善,要记录,要分享,要了去了解对立的观点,要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资讯,音频、影像、沟通、交流,这才是一种连续。而不是单纯的阅读,阅读需要连续、需要越界。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把新的知识跟大脑中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多重复,多实践,多分享。---------------------------------------------------------------------------------------------补充一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认为单一的方法解决(比如写笔记或复述给别人听)效果有限,而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综合在一起的效果要好于单一方法。转述这种方法不是不好,但大脑想象一下,跟实际上去做一遍的相差很大,你可以找本书试试,对比一下大脑想象中的转述跟实际上写出来或面对面转述之间的区别。想象中的转述最大问题是没有反馈,无法评估,而且时间一长记忆本身就是会消退。
■想提高记忆力,其实可以尝试一些记忆方法。今天,我会给大家讲解串联记忆法和抽象记忆法。
一、串联记忆法
第一个部分,串联记忆法。串联记忆法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串在一起来记忆。如果是死记硬背的话,一旦出现很多个信息,那么很容易中途就断了或者忘记了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前面的课程中,通过锁链法或故事法记忆的圆周率前60位,14159265钥匙、鹦鹉、球儿、尿壶等等就是通过锁链法把这些数字编码串联起来,想象出图,联想记忆,这个就属于串联记忆法。
再比如,如果要记忆「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那我们就可以把他们串联起来记忆。比如「齐桓」谐音「奇幻」,奇幻的事物;「宋襄」谐音「送箱」,送箱子;「晋文」谐音「经文」,有文字的经文;「秦穆」谐音「秦墓」,秦国的墓地,「楚庄」就是字面意思,姓楚的人的村庄。如图1所示。
春秋五霸
这里,要强化的是,前面四个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都是「公」,而楚庄是「楚庄王」。另外要跟大家说的是,我教给大家的这种记忆方法速记非常非常快,只要出图能力强,几乎是过目不忘。但是,大家一定不要舍本逐末,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和体会,而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
比如,如果是学知识和自己兴趣的话,你们应该知道,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去了解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故事,去体会作为一国之君的这种重视人才为国考虑而不只想到个人恩怨的胸襟,要知道管仲可是当年差点把齐桓公射死了的人。去看看齐桓公和管仲老马识途的故事,想想当时没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没有GPS的时候,古人让老马来导航的智慧。
去看看宋襄公在泓水之战所表现的「仁义」究竟是愚蠢还是「贵族精神」?去体会下后人对宋襄公的种种争议并作出自己的思考。
去看看晋文公重(chóng)耳为什么流亡在外十九年,回国登位成为了一方霸主,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做到的?你会知道原来退避三舍是晋文公和楚国在城濮(pú)之战的时候,为了报答楚成王当年的厚待,你会知道除了报恩也有战术上的原因。
去看看秦穆公是怎样重用贤士百里奚的,百里奚为什么被称为「五羖大夫」。去看看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后来「一马换一命」的故事,想象如果你是秦穆公,你会怎么做?
去看看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原来以前发生过那么多事情,古人那么有智慧。学习历史,会让你更有智慧。总之,学习知识要深层次的去了解和思考,再结合记忆法,就能够学习更高效,并且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接着说回记忆法,再比如,我们要记忆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用串联法直接记忆,三部曲就是三个阶段,童年、少年和青年。可以出图记忆,想象高尔基小时候童年很快乐,少年是经历了人间的种种人情冷暖,然后终于上了大学。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我是坚定的“最浅的墨水胜过最深的记忆”党人。这辈子永不退党,哈哈。读书记不住,可能原因有两点。一,那是你不得不读的书;二,你没有随手做点笔记的习惯。拿我自己来讲,如果是我想读的书,我才不会正襟危坐从头读起,我会快速翻页,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关键词、图片,从最有兴趣的地方读起。比如,最近两天出差,读完了陈平原的书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豆瓣)。300多页的书,一阵乱翻后,从顾炎武开始看,然后又跳到前面看张岱,接着又跑到后面看黄宗羲,继而跑到前面看陈继儒....一边看一边用我自定义的符号系统做记号。这是头一天的看法。第二天上了高铁,从北京返回武汉。我又读了一遍陈继儒和顾炎武,这次对上回做了记号的地方就不陌生了,记住了好些关键点,同时发现上次看漏了一些重要信息。接着,在微信中写读后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时就发现当时有印象的,其实已经忘记了,但有些东西记得很清楚,比如陈继儒的“装自在”、成为畅销书商后的愿打愿挨,与黄宗羲的交往细节.....如此,两天下来,为这本书在微博、微信上加起来写了千把字的读后感,并计划五一期间为这本书认真写一篇读后感——一打算写这篇读后感,我就开始琢磨我首先会写什么,为什么,然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就保持了我阅读这本书的一个连贯性,直到我能整理出一篇较为全面的读后感。而让我愿意写一篇长的读后感的书,必定是今后我会重读的书。如果我不写下来这些读后感,日后未必我还能记住它为什么被我看成是很重要的书,乃至于需要重读。人的记忆是很不可靠的,它只能在大脑里装那么多东西,后来的兴奋点一定会冲淡此刻的记忆,所以必须趁记忆鲜活时赶紧写下来,这样就真的能够记住好些重要的点了。日后倘若忘记了,翻出书面文字看看,会很快就回忆起对这本书的整体观感。看看,对自己想读的书,只要是重点书,也得这般对待才能记住一些价值点。对自己该读而一时阅读兴趣不浓的书,则更要立些规矩才能读进去。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自己为这本书建立索引表。再大的部头我都会迅速翻页,不会按部就班从头读到尾。对这种该读的书,我会仔细阅读导读和前言,以及推荐序,要求自己用几个问题总结导读前言和推荐序:1)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我是不是“谁”里面的读者?2)这本书最核心的章节是什么?作者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3)用三个词概括这本书,将怎样概括?4)以前读过这种结构的书吗?5)这本书是泛泛之作,还是“书中之书”,倘若是后者,为什么?把这几个问题的功课一做,这本书就没法对你关上门了,接着即便没法长驱直入,也会找到通幽小径。接下来的步骤和上面讲对待想读的书没啥两样,总不过得动笔。So,推荐大家看看写作,为什么如此重要-虚晃一枪-专栏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转)越写越聪明这时候,楼主提的这个问题,也就乖乖地向楼主投降了。楼主,问东问西,不如拿起笔,在书上留下你的印迹,告诉自己:不破楼兰终不还——搞定!■跨考P大中文时,读了几百本书,1小时60页~100页的速度吧。(主要是都是同一领域的,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速度是很快的。
我只讲一条,大概花费2分钟,提供一种非常有用的思路。基本可以解决80%的问题了:如何让读的每一本书变得有用、有意义。
①记住和复述不是目的,能够将每个知识点、观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重新加工后,可以随时调取出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指导自己行为的素材,才是读书、学习的真正目的。
②如何能够将别人的东西,拿来自己用?两个字:脑补(能力)。——就是在看书时,试着思考,努力去将不同的观点、素材,联想到一起,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不同”包括: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书本、不同作者、生活常识和阳春白雪等万事万物)
我主要以人文社科进行举例:
a.看过我之前文章的胖友们都知道,我在介绍集中注意力的五分钟起步法时,乱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让人忍俊不禁,成功地撩拨了无数软妹的心,搞了一个大新闻(10k+赞)。
虽然那段话是抖机灵,但是和五分钟起步法的干货联系到一起,也算活学活用(记住这四个字),就不容易忘记了,想必看过那个答案的你们已经感受到了。
b.我写过一篇如何避免学着忘着的文章,引用了鲁迅那句关于世上本没有路的名言,也确实以简单形象的方式,让胖友们和我自己,感受到了生理学上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将高深艰涩枯燥的理论,与生动形象的生活常识、熟悉的话,连通起来,确实非常有助于理解记忆。
c.我谈集中注意力时,讲到如果走神,不用自责,轻轻把注意力拉回来就可以了。是受到冥想理论的启发:在冥想过程中,心神游离时,拉回即可,不用自责。
所以你看,这又是将我看过的一个理论,应用到了生活的每个方面。这样的话,我还会忘记冥想这个理论吗?我也不会忘记我看过的《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和哈佛大学幸福课了。
书对我的生活,对提升我自己,有了切实的意义。
③我始终认为,书是能指导真实生活的。
我觉得,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些看似复杂、高深的观点,其实和最简单的道理如出一辙。只有你自己把新学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简单清晰的知识,联系起来想,才能不断让所学具有切实的益处。
一个破公式,一句简单的名人名言,一个众所周知的鸡汤段子,都尽可以作为你联想、脑补的生发点。
一句观点的背后,有无数可以运用的具体场景。看书的时候,去想:怎样才能有用?和什么相似?不仅仅限于此的话,如何应用?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58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你不妨先反过来思考:如何有效「遗忘」某事(很难让你忘掉的)
比如:
现在,闭上眼,忘掉这个朝你迎面走来的熊猫萌宝宝;
一小时后,再测下,看能不能彻底忘掉这个朝你迎面走来的熊猫萌宝宝;
一天之后,再测试。
我敢保证,你再这么测试下去,会一辈子也忘不掉它。
没错。很多人对「记忆」的理解都不科学。人人都想要“过目不忘”,但对“遗忘”却避之不及。
但真正牢固的记忆,却是以「遗忘」为前提的。
这正是为什么“学完即忘”“考完即忘”的现象经常发生。
下面,我分享一个经认知神经科学验证过的记忆理论:遗忘式记忆,即以遗忘为基础的记忆原则。
它听上去很反直觉,但符合硬学科的三个特征:
足够简洁拥有强大解释力经受了大量实证检验我先简单介绍原理,后面再谈如何落地。
*本答内容略长,约5000字,是我费了很多心血的研究,建议「收藏」常看常新*
一、遗忘才是记忆健康运作的关键记忆力其实包括“存储能力”、“提取能力”。
但很多人谈到记忆只想到了存储能力。
举个例子,你背了10000个单词(存储力强),但考试时偏偏一时只能想起100个(提取能力弱),就结果而言,你仍然“记忆力差”。
所以,哪怕你背了很多英语单词(下图右),但提取能力弱,在考场上仍会被你同学(下图左)碾压,哪怕他比你背的单词少。
当我们说一个人“记忆力”很强,实际上说的是他的“储存能力*提取能力”很强,两者类似乘积关系。比如:
60分的储存,40分的提取,记忆力水平2400分
99分的储存,1分的提取,记忆力仍是99分
我们一直只重视“存储”,却忽略了短板“提取”。而“提取”能力,恰恰需要“遗忘”助力。
现在,我们可以较为全面的透视「人类记忆模型」,简化描述:
当我们运用某知识时,首先,是在大脑中将关联信息尽量“唤醒”;
其次,压抑无关信息;
最后,把适合解决当前任务的信息“提取”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中。
推荐阅读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咋样系统全面地复习高中化学
- 你们谁用过北京广信康伤疤恢复的药,咋样
- 年薪20~50万的北漂生活是咋样的
- 杭州的麦曲婚礼咋样
- 大学表白墙找到人的概率咋样
- 雅思口语怎样在一个月左右迅速提高?
- 全国卷文综选择题咋样才能错五个以内
- 咋样反驳「女生为啥要学习要学历」这种观点
- 普通小县城高二学生咋样做,未来才能上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