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相比咋样?( 二 )
上外北外其实一直都是同档次的学校,实力相当,即使是在北外历史上备受考生追捧的的那些年里,上外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两外无论是升格大学还是进211双一流都是同一批,每次外语学科评估都打平手,都很难考)。(1)在外语方面,北大是绝对第一,但学生外语综合素质,还是两外更牛。北外虽然语种最多、实力强,但并不是外语界的至尊霸主,上有北大,且与上外并肩,近处还有南大。北外只能说是中国外语界的最高学府之一,而不是唯一(上外北大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外语界最高学府);
(2)北外的"外交官摇篮",一是因为北外曾直属于外交部,而上外一直是教育部的学校,然后北外又在北京离得近方便,彼时全国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上外学子们北上自然多有不便,而且上海本身经济又这么好,所以进500强是主流(上外也是“500强高管摇篮”/“翻译官摇篮”呀~)。而且南大外交学院北二外也一直是外交部供应大户,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外交官摇篮",所以并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好拿来说道的。外交部也只是外语学子就业时的选择之一,并不是什么最好或最高的出路,进投行、进商会、进律所、搞教育、进联合国组织或者做自由译员,真不见得不如进外交部当公务员好啊,更何况外交部宣讲会不是单单在北外开的,上外也是其目标院校(现在上外进外交部的也没比北外少多少),而且其他外院和大学也都可以考外交部;
(3)两外既然都是"大学"了,自然也要看看其他大类的专业,不然就不应该叫大学了。而其他大类,上外作为语言类高校无疑是出彩的。在诸如政治学、工商管理等大类上,上外单拎出来也是能PK掉很多985名校的,在评估里非外语学科有B+(全国第8)出现,也算是同类高校的零突破了。上外不仅外语全国第一(与北大北外并列),非语言类专业也有拿得出手的,不牛吗?
当然,北外历史上曾红极一时,文科高考录取分数比肩人大(贸大也有过录分一度高过北大的爆红时候),上外没有走过这种极致,但一直很稳,实力也没差过,在各省市的高考录分也都能排全国前20(其实那时候北京之外其他省市的名校也很少有这样阶段性爆红过的)。这也是不少人总觉得北外特别牛叉的一大原因,但彼时北外的爆红是有历史因素的(那个年代网络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很多人都是奔着"当官"的心态往北京挤的。以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太严重了点,所以说那个特殊年代全国范围北外报考热度更高),时过境迁,民众们思想也没那么刻板了(当然了现在就算人大毕业也难当官,更何况其他院校呢?),现在上外无论报考热度还是高考分数都与北外不相上下。而且也要知道,那时爆红的是学校的报考热度而不是学校实力,这点得搞清楚。实力如何,就是得靠事实/硬指标来说话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事实胜过雄辩。
上外在各方面政策优惠都远少于北外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发展,实力强悍如此,还是值得大家正视之的。
2,学校层次上外北外级别相同,都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和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全国重点大学,都是外语牛校,都是最顶尖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与上财央财贸大中政一起,被誉为"两财一贸"、"两外一法")。六校都不是985,但也都是完全不逊于任何985的牛叉存在。
(ps:上外60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北外是80年代开始才划归教育部的,之前属于外交部。另外,高校定位方面,社会只认211/985/双一流,其他的什么平台什么计划的就别拿出来说了。)
(“两外一法”和“两财一贸”都是211非985,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211就已经封顶了。985是综合类和理工类大学,没可比性。此外那个部分人提的所谓985平台,是学科创新平台,跟985工程是两码事,官方给出的名单一共33所部属211高校入选,涵盖了理工、信息、国防、财经、交通、农林、人文、政法和医药,里面并没有语言类这一项,所以在官网所查的985平台名单里有四所财经类都有中政也在,但是没有“两外一贸”。而且985平台到底是什么,终极名单都有哪些高校,没人说得明白,网上好几个版本。上头也没解释清楚过,民间很多人其实也怎么没听说过,不了解这个平台,所以有人看到985平台里的985仨数字就不往后看了,导致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某些33所里的211是985,也是汗==b。这个也没深究的意义,毕竟是10几年前的东西了,也没形成过啥实际影响,而且现在"双一流"工程也出来了,就更没985平台什么事儿了。那33所985平台高校本身也一直都是211非985,感觉这个平台除了部分学校喜欢写进百科里当门面,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和影响。两外和贸大这样的行业顶级牛校,想必也不会这么计较这个伪985名号,"两财一法"想必也不会因为入选这个创新平台就觉得怎么怎么样吧,毕竟六校是可以傲视一票985高校的存在,想必也不需要这个数字平台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吧。)
3,外语学科实力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上外北外北大三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均为A+级,并列全国第一。
上外北外的外语并列全国第一!
两外的国重语种(都是3个)分别是:
上外:英语、俄语、阿拉伯语
北外:英语、德语、日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相比咋样?】但其他诸如法语、西语等非国重的语种,两外的实力也是全国一流的。所以两外都有的语种里,选择任意一外学习都不差。在比较稀有的小语种上,北外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些。非外语类专业,上外更出色些,比如会计,即使在名校林立的上海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北外小语种比较全,有培养政治外交人才的传统;上外大语种实力强专业细分方向更多、涉外复合人才培养厉害、非外语专业实力也挺出色。
4,科研实力上外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3个(含培育)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中国第一个翻译学博士点,1个亚洲第一的高翻学院。
北外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管理工程与科学);4个(含培育)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核心期刊上外7本,北外4本国家级智库上外3个,北外1个
5,知名校友北外:杨澜何炅傅莹等上外:陈冲杨锐周锡生等
前者的特点是名气大,后者的特点是低调却厉害。比如杨澜的知名度国内高过陈冲,但陈冲是奥斯卡终身评委、金鸡影后、金马影后、金马奖最佳导演、好莱坞编剧、金像奖评委。具体到自己时要知道,知名校友只能说两外都是好学校,但并不代表进去了你就也能跟他们一样。多比比自己学会了什么比对比谁家知名校友多可有意义多了。
6,就业情况上外北外在各大就业及薪酬排行榜中都是全国前十。但上外强于北外,比肩复旦交大。北外进外交部商务部的更多,上外进世界500强、著名跨国企业的更多。
(不过,上外学生进外交部同样有优势,北外学生进外企也同样有优势,看个人取向)
北京各类名校太多,外语强的学校也多(北大北外贸大外交北语北二外中传国关等等),竞争太大,强手如林里拼杀,其实优势并没那么大。而偌大的上海,就只有上外一家语言类高校,外语实力最强,独树一帜。此外,上外在新闻、财经、法律方面的就业情况也很好,完全可以跟复交、上财华政pk。(上海的就业市场足够大,完全不逊于北京,就算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名校如南大浙大中科大都来上海,也容得下,上外的外语优势也完全可以轻松保持,不受威胁。而北京附近的南开天大哈工大吉大大工东师天外等实力强劲的名校也免不了进京分一杯羹。)
出了京沪,两校的知名度影响力是一样的,如果同样应聘一家单位或企业,学历关都过的去,这时候更多看的就是学生自己多大本事了。
7,生源质量(入学难度)高考生源,两外同档,近年来文理综合录分排名均为全国前20强。低于清北复交,部分省份约等于≈浙科南,与两财一贸中国政法相当,高过不少985大学,也是学霸云集。
研究生生源(含硕士和博士),两外都是全国外语类最好的,也是最难考的,能考上的都很牛(这点基本没任何争议),尤其是上外高翻和北外高翻,进去的都是学神,能从上外高翻会口毕业的都是大神中的大神,能从两外外语学科博士毕业的,也都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作为读过几年书的人,不应该用僵化固执的眼光来看待。
近年全国各地来看,两外高考录分没太大差别,有也仅是几分之差。两外曾经都热门过,北外一度更是热门到文科录分比肩人大。但时代总是变化的,现在外语没从前那么热门了,考生和家长们也都更明智了更知道怎么理性择校了,所以也更看重实力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了(就业、务实、自由等),大家也不会像从前那样迷信"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了,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名校也深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随着985深入人心,外语院校其实都没有2000年左右时那么辉煌了,不过上外北外都还能保持在"中坚九校"这一集团里。
传统印象里,江浙沪及部分南方省份,上外略高于北外,京津冀及部分北方省份,北外略高于上外(但都不绝对)。上外北外的王牌专业录取线很多是超北清复交录取线的。没有考上外的实力进北外也难,没有考北外的实力进上外也难。
以2013至2017年,陕西河南两个省份文理科录取线为例,上外在陕西文科录线整体高于北外,理科低于北外;上外在河南的文科和理科整体均高于北外。2018年浙江高考综评录分来看,上外652北外633。所以应以动态、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两外在全国不同省市不同年份文理录分各有胜负,所以不存在哪个绝对高过另一个的说法。
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2016年做的一项相关调研为例(仅为参考,并非权威):在近11年的全国各省市文理科综合录分排名,两外均在15-20名这一段位(北外略高),与两财一贸(11-15名)及北师大(16/17)相近。中国政法20左右。
如果谁还老拿自己的高考录分去攻击其他同档次的学校,只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希望两外这种档次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全国前20的高考成绩,不要本事没学多少,可笑的虚荣和自负倒是被发扬光大得不要不要的,那就太可悲了。:-)
(毕竟你贬损的那外里,比你分数高还比你厉害的学生可多了去了。)
当然,无论是"两财一贸"还是"两外一法",硬排下来也会有第一第六,我之所以选择忽略排名而用"档次/级别"而非具体名次来解释两外高考生源:
(1)因为没有官方权威数据支撑,大多是主观臆断和各种网络榜,不建议大家太迷信这个,尤其是对同档次的高校分高下的排行榜;
(2)因为硬排第一至第六并不公平,各校都不存在全国各省分数都高过其对手学校的情况,且全国均分没任何实际参考价值,还多有误导之嫌,因为考生最终还是按本省录分上的,跟全国均分没半毛钱关系,况且均下来六校都是0.0几的差别,这种排名意义何在?
(3)因为同级别的高校每年录分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所以排名也不可能一直固定不变,可能今年上外高,来年北外高,但这种差别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不管哪个更高,分数也高不了对手学校太多,更不可能高出自己的档位,比如六校录分再高也不可能高过清北复交。
所以,以2018年浙江高考总评为例,上外录分高北外19分,不会觉得上外已经甩开北外一个档次了,同理,以2018年河北高考文科为例,北外录分高上外8分,自然也不会认为北外能甩开上外一档。为了那点可怜又狭隘的自负而锱铢必较的话,总有被打脸的时候)。
所以,你不可能第一志愿上财,保底志愿北外对吧?也不可能考不上浙大再考虑南大是吧?(假设举例),而且那些现有的算了高考生源排名的榜单里(如华师大做的那个),六校的得分都是差零点零几分。所以此处高考生源用"档次/级别"更合理。
推荐阅读
- 医疗水平和资源 上海和北京哪里更好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 大学表白墙找到人的概率咋样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
- 为啥非要上大学
- 怎样看待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肝糖元教师节晚上宿舍灯光阵型工作人员公器私用趁机表白
- 从北京搬家到上海,东西怎样搬运
- 大学计算机系最努力的同学都是怎样学习的
- 在大学里,你最不希望成为哪种人
- 怎样看待上海每2.5天就有一个外卖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