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相比咋样?

两外都逃脱不掉外语院校衰落的大环境,加上现在人工智能,不是“一流高校”,双重打击。市场与政治资源,不断流失。中国的高校,由之前的发达地区市场主导(就业主导),到现在基本完全政治主导,政治地位越高,学校发展越好,分数越高。作为211的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之前都是强985分数,但之后会因为政治地位不高,资源不断被削弱。
两外作为行业类高校,恢复到十年前的地位是不可能了。上外十年前的分数能排到全国十五六位,最近十年慢慢到了三十位了。
最近两年,上海本地的分数,上外本来是比肩同济,到现在是被华师大吊打。
如果上外的商学院(商学院主要做管理工程)不迈上一个新台阶,政治学不做到A+,不出五年,就会被上海大学追上。
....................................................
更新:我更看好上外,当然也可能因为我是上外的,屁股决定理论,比较主观。新的学科排名,外国语文学学科,两外和北大均是A+并列第一。上外的其他学科略好于北外,政治学B+,进入政治学第二阵营。新传与工商管理为B-。新一轮学科授予点上,上外也拿到了工商管理的一级博士点,核心期刊也达到了7本,其中政治学有两本。新设立了全球史研究所等机构。这也贯穿了上外一直以来的发展目的,以外语为特色的文科综合类的大学。
高翻学院方面上外起步也很晚,2004年创设,但是现在也基本上算高翻学院第一把交椅。
.....................................................................................
北外名气更大,语种数量非常多,有一百余种,比上外多了小一半。曾经在外交学院超分数超清北的时期,对外经贸收状元的时期,考生一看到外字就癫狂的时期,北外是真正的211之王,上财跟北邮都没得比,在两千年后的一段时间收分也比贸大高很多。但是最近几年外语院校的光环普遍褪色,央财逐渐在跟贸大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外交学院跌入中后段985,北语泯然众人,广外分数线逐渐广州前五不保。
要比上外保留更多的政治优势,比如外交部和商务部的校友更多,前几年的985学科平台,财政部做的几个“小而精”京内高校的补助。这些政策与补助上外拿不到,北外有他的地缘优势。
......................................................................................
原答案:
首先在学科方面。上外跟北外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上外的领导很早就意识到语言只是工具,外语院校现在还在吃这个时代的红利,早晚都会地位不保flop......所以才会想尽办法比北外多了个政治学博士点,主打国际关系。另外全校推行双学位、多语种+,除非你专业特别冷门,比如斯瓦希里语、希伯来语,反正就是别让你仅仅单学一门语言.......除了双学位外,还有一些名字如日语国贸,德语经济学,西班牙语管理一类的复合专业。对外交流上也有体现,比如国内和巴黎高商建立关系最早的就是上外法语系,每年往巴黎高商(HECparis)稳定输送生源,其实前几年这个级别的学校而且纯语言本科申请HEC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语言学科方面最实用的就是翻译了,比着北外语言学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亚洲第一的高翻学院。

相应的在就业方面,上外优势在商业领域,校友比如最近打破外企华人职业天花板的GE的中国老总全球副总段小缨。且相对于同级别学校在顶尖咨询领域算是有优势的,比如你想进麦肯锡,上外应该是门槛最低的目标院校吧。另外据说在北美搞咨询行业的华人,上外在大陆学历中的数量能排到前三,当然这个没有考究过。
不过领英15年做过的一个顶尖咨询行业的校友分析,这个应该是国内。




领英同样做过一个金融类的高校排名,不过排名标准未知,应该也是比较选定的投行或其他顶尖金融类公司的校友人数吧




那么上海跟北京有什么区别呢,我并不觉得上海这个地方很待见人,但是在就业上,北外上面有北大,生源相似的有外交、贸大,北语、甚至国关学院,低下还有北二外,都能算是语言学校。上海这边语言学方面就不说了,就一个上外。
另外上外其他学科,比如经济类、法学。除了复旦、上财跟华政的强势学科,上外稳居第二梯队。在北京的投行和顶尖律所,北外背景的屈指可数,毕竟那么多金融或法科名校,轮不到北外,但是上海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就算北京就业机会更多一点,也抵不上学校多。在大摩这种一流投行里还经常会有上外这种二流语言学校的,比起北外这就是价值洼地啊。
所以上海也不是个创业的地方,为什么呢,都顺利的就业了,哪还有创业的动力啊。

综上,如果你是个高三生,报上外不吃亏。第一,大部分地区比北外分数低,但是就业不会更差,性价比高,比起通过公务员考试进部委的随机性,有好的绩点,攒够实习后。进一个好的企业相对说还是比较可控的。第二,有更多行业跟学科的可能性,语言学科越往上走局限性越大。
|毕业8年多的上外人忍不住来答一个。我在上外的时候松江基本还是个大工地,漫天尘土飞扬,民工在街上乱走。学费10000一年,其中5000是建设费(然而并没有产权,别多想了)。系里差不多本地人一半,外地人一半的配置,日常本地人交流上海话为主。宿舍没有空调,没有Wi-Fi,网线拉一根,月费80,速度奇慢。对于当年500-600一月的生活标准来讲,好贵。后来有门道赚钱了,就搬去了边上的酒店式公寓。(别多想,没有赚那种钱的盘亮条顺,赚的的都是辛苦钱)食堂不太好吃,上外的姑娘们(爷们少到忽略不计)一般去外贸或者东华吃。即便这样,回忆大学那四年,依然是满满的欢乐。其间有个男人是北外的,名字到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但那段时间常去北外。在北外的小伙伴不少,也听说了不少北外的有的没的。想说的就是,那些把硬件软件翻出来逐条比,论证两个学校到底哪个更好,没半点意思,原因如下:1、就算北外进官场容易,上外进商场容易,对于平头百姓,这种“容易”,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人一辈子,不过都是这个场那个场里的小人物,哪个场没太大差别。2、一个人今后的人生怎样,和你是怎么样的人关系比较大,和你的本科在哪里念能有多大关系?3、学外语的,说实话,靠吃四年本科饭就能够凭借外语养活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少数天才除外。更别说外语类学校氛围松散,大家花在学业上的时间也不太多。外语的顶尖人才,能做得了大佬的贴身翻译的,或者能去国际会议做同传的,努力和天赋一样重要,也少不了演几出甄嬛传。(别看了,很大概率你没有这种天赋,也没有这种美貌和悟性)4、大多数不靠外语吃饭的,在上外或者北外或者其他学校,有毛毛区别。5、提这个问题是为了看两边吵架还是怎么着?我们偏偏不吵,我们要友好。
■帖子多少会有引战的后果,看完大家的回答。劝学弟学妹们以后再来答不要太自我。可能天子脚下确实需要这样的霸气,不过逐条浏览,上外的同学心胸广一些。不褒不贬,中肯客观才是合格的高等教育的产品。
■补充一点上外校园硬件上的东西,北外我不了解,我自己是上外研究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吧。上外的研究生公寓条件堪比宾馆,面积大概27平米。有独立卫浴,空调阳台齐全,大窗,宽敞明亮。可选双人间或三人间。恰巧我两个室友均不住校,我一个人就住了整整一年,不要太舒服。住宿费1500,这个价去外面租个小屋子住一个月都不够吧。话说我身边真没几个考公务员的。而且大家对外交部什么的普遍没什么向往。
■竟然那么多回答扯了那么久都没人说地理位置问题吗?北外只有一个校区,在北京西三环北,算市中心,直接临近的区域不繁华,但去哪里都不太远。宿舍在北方和某些南方大学的古老宿舍楼里算条件比较好的,但跟新一点的学校不能比。今年刚有空调。上外本科生在松江校区,新校区条件都不错,就是到上海要挺久的。北外确实有一些人想进部委,但大多数人其实也是外企啊500强…上外的直接没多少考虑政治生涯的。其实两个学校水平应该差不多,不过传统上外国语大学的老大还是北外,好像是因为以前排名比上外高吧。现在一样了。北大的外语系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学术排名靠前的代价是学生语言基础能力不够,听说啊这方面训练得没有语言类大学好。认识一些人,感觉搞什么文学理论啊文化研究的多一点…最后,闲着没事别学小语种,除非你是男的而且没什么太高远的志向,就想学个技能赚点(相对某些金融服务业)较为轻松的前,或者就想进外交部。否则其实蛮坑的。
■我们学外语的同仁其实还都是蛮温婉蛮礼貌的嘛,完全没有其他对比两个学校的帖子火药味那么重。。。。
我是北外毕业的,好多年前了,上个世纪入学的,小语种。北外的学术水平和师资力量包括生源都还是非常不错的,据我所知在很多省份有时候北外的分数线甚至比北大还要高。前面有同学说的对,毕竟一个是帝都一个是魔都,上外的毕业生可能更多踏入商界,北外的被国家部委消化的相当多。
都是好学校,我是BFSUer我自豪,哈哈

■特别喜欢北外的一点是:特别开放、尊重、包容。(不过上外肯定也是这样~~~)不要说北外都是去搞政治外交的嘛(不过学校的确是又红又专)北外不只有一心进部委的(其实不是很多),也有很多做设计的拍片的,也有很多外企四大的,也有很多为同志平权和女权做了很大贡献的,也有很多搞乐队的,也有钻研语言学、文学的,也有很多去做体育方面的,足球啊花滑啊,也有无所事事的,也有去国外读物理数学化学石油的。
■今年考北外高翻的大四狗来简答一下。就整体而言,北外的确比上外强,但在高翻这一块,上外当之无愧中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个杀进全球高翻前八强的亚洲高翻院校。■上外北外是外语界的top2,就像清华和北大。有人觉得北外更好,也有人觉得上外更好。上外北外在中国外语界各有千秋,都以培养顶级外语人才所著名,均代表了我国外语教育的最高水平。

两外的定位不同,但都是中国各大语言类高校中仅有的两所教育部直属211全国重点大学。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SISU)vs.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FSU),从英文名字也可见一斑。
总体来看,上外更像一所大语种(此处指:英法西德俄日阿语等国际地位较高的语种)顶尖、语种全、非外语专业实力也不俗的涉外偏综合型的文科名校;北外更像一所语种最多、实力好的专门语言名校。两外都有的语种(得有30+吧)势均力敌全国顶尖,都是全国外语界的老大哥。上外胜在涉外复合型专业和非外语学科的综合建设;北外胜在小语种更多,政治红利和媒体曝光更多。



北外地处首都,为政治服务更多,所以各种冷门语种开得更多,以政治外交人才培养为特色;上外地处魔都,为金融经贸服务更多,所以各种涉外复合型专业更多,以高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就像北大文理更强,清华工科更强。
如果两者不在一档次上,也比不起来的,不是吗?(评价高校,用"档次/级别"更为科学合理,就像"清北"无第二,"华五"皆第三。因为同集团的高校各有神通,凭什么你用某一项有利于自己的指标就可以宣称自己是绝对老大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D)



同档次的比差异,而不是差距。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两外谁也不比谁更牛,谁也高不了谁一头。
上外北外实力伯仲之间、品牌伯仲之间、地位伯仲之间、录取难度伯仲之间,所以看具体专业、学校坐标、学校环境和学校风格来选择。
上外在上海,北外在北京,两座城市气质文化环境等等都不同,两家外院的王牌也各有特色,所以适合自己才最好。



1,整体实力以两外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
a+:外国语言文学
b+:政治学
b-: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c+: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a+:外国语言文学
b-:政治学
c+: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
(教育部的学科实力评估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非其他各路排行榜可比。两外各自的强项和各大学科的实力水平如何,都显而易见。)
综合来看,两外的外语学科势均力敌并列第一,非外语类学科上外略强于北外。
常有的偏见是:北外被神话,上外却被严重低估。
(有人提到北外喜欢说"总体/综合而言比上外强,这话其实挺不负责任的。"综合"是什么意思呢?不少人都把其定义狭隘地缩减到"综合=语种多"了吧。其实北外语种也没传说的那么唬人啦,根据北外官网挂出的本科招生语种有34个,在官网可查的有具体语种名称的是49个,所谓的近百个语种是包含翻译专业和外国历史的,上外现在有39个授课语种(本科招生语种30个左右),北大的小语种有20多个(本科招生语种20个)。而且整体外语学科实力两外平手且国重语种都是3个,所以呢?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呀。还有人喜欢拿网上的什么排行榜来说事,我只想说,当你看到人大排在30名开外,中科大几乎都游离在10名之外时,你还觉得可信的话,那我真敬你是条汉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