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二 )
在感慨记忆的奇妙之余,也瞬间对这门课有了兴趣——大不了,我就当传统文化来学嘛!最近很喜欢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其中第三期张淼淼身着红色汉服上台,加上此时舞台的布景,当即联想到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里的薛宝琴,随后董卿、蒙曼也提到了这点。
所以我想,若用考卷来度量,那么这些读过的书,我的确是忘记了。可往往触景生情,即使记忆深处只剩下模糊不清的背影,终有一天蓦然回首,便如同邂逅了灯火阑珊处的秋水美人一般。那种欣喜,不足为外人道也。感谢阅读\u0026gt;--------------------------------------------------------------------------------------以下内容出自我的另一篇答案,或许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注解。人容易出现哪些认知偏差?-甘儿油的回答-【5】线索依赖性遗忘(cue-dependentforgetting)由于缺乏恰当记忆提取线索而导致的遗忘。电脑与人脑不同,前者依靠关键词,遍历搜索即可得到相关内容,而人的记忆提取则依赖于各种「相关记忆」。若回忆时未能找到恰当的的相关记忆(线索),即会导致「线索依赖性遗忘」,即使此时相关记忆仍储存在大脑中。听一首很久没听过的歌,曾经听这首歌时的记忆就会浮现。在这里,「老歌」和「往事」之间就是一对关联记忆,前者的激活引起了后者的提取。
此类遗忘每个人都应体验过:感觉一个人的名字就在嘴边,然而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对应一个专门的概念——Tipofthetonguephenomenon。。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首先必须要纠正一个在很多人脑中都存在的错误认知,即为“读过的书只有都记得清楚才算是对阅读者有用”。这样的看法忽视了人类大脑对知识的无意识储存属性。在我们一辈子阅读过的书籍中极少有阅读完不会忘掉的这种情况存在,只有那些经过艰难的训练,有意识的反复阅读甚至是背诵的书籍才有可能让大脑实现或长或短的清晰记忆。
阅读有很多种状态和方法,不同的状态和方法对我们起作用的方式和呈现结构将有很大的区别!
那问题来了,读过的书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1、在阅读一本书籍的过程中当遇到某位作者提出的新颖观点或者某一言词有可能会一击即中解决读者悬在心中很久的某个疑问,这就叫做阅读的即时性收获。“即时性”收获甚至很多时候与整本书的完整内容没有多少关系,他只重视一本书极少的某个观点或者言词对读者所带来的茅塞顿开的效果。这种情况会给读者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一只缺少一块木板的木桶,补齐这块木板后木桶就拥有了装水的功能,知识的连贯性就建立起来了。这种情况往往也具有偶然性,有时候是整本书的观点,有时候又是局部的某些段落,有时候又仅仅是导言或者序幕里的某个解读,有时候可能是作者引注的反论,有时候要阅读很多很多本书都未曾遇到,有时候刚刚拿起某本书只阅读第一行便意外相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读书给我带来的收获与是否能记住这本书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这种“即时性”的收获会解决阅读者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让阅读者的研究可以继续往前推进、让阅读者的知识盲点得到补全,至于整本书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反而变的不那么重要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2、在阅读中同样存在另外一种情况,阅读当时理解的观点或得到的知识在当时并没有直接产生多大的意义,而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突然在脑中被唤醒从而起到催化作用。阅读书本所获得的知识具有“即时性”的同时也具备另一种重要属性,那就是“潜伏性”。书本作者的观点和言论会通过我们的阅读而被全部或者部分的储藏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个储藏的过程和题主所说的忘掉非常类似,默默无闻就像我们放下书本后就此和我们再无任何瓜葛。可是这种潜伏在脑中的不自知知识会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会突然被我们记起,然后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几乎被遗忘的内容可能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不断完整的过程中又一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样“潜伏性”与“即时性”的一个共有属性就是“不确定性”、“偶然性”,他们更像是一种可望不可求的阅读快感、一种非常能给阅读者带来幸福感的阅读体验。长时间坚持大量阅读的人会有更大概率遇到这种阅读的幸福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3、在更多的常态阅读中,长效阅读并逐层积累的知识会一点点的成就阅读者本身。而这种逐年叠加的知识积累并不表现在某一本书或者某一本书中的某一段话等这些局部内容所带来直接阅读收获,相反书本知识经过沉淀并起作用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我称这种书本所摄取的知识具有“长效性”。所谓知识的长效性就是读者需要经过无数本书籍的叠加阅读并在较长时间内缓慢的形成知识之间的互相佐证、补充甚至是互相淘汰后剩下的一种系统启发。这种阅读中所具有的“长效性”属性给读者带来的表象错觉就是读什么书都感觉对当下的自己没有产生实际的作用,更可怕的是这种局面会持续多长时间并无标准,可能是10天、可能是1个月、可能是1年?都有可能。多数人在这种“长效性”的磨练过程中就此放弃了持续阅读。于是演化成了类似本提问这样的疑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当我们遇到此种情况的时候请一定坚持阅读,且要学会在面临不同的书籍时采用深度阅读与框架阅读等各种方法交叉进行,以保持对阅读本身的乐趣。当越来越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量的累计与叠加,打破知识自身的“长效性”是一种必然结果。而一旦从知识的“长效性”中突破获得阅读收获,这种被自我沉淀后的知识成果会直接构成我们学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阅读中的“即时性”收获与“潜伏性”收获对我们更多的是点拨作用,那么这种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与互佐、叠加与交织、量变到质变的“长效性”突破更像是知识堡垒中的基础部分。他无声无息的决定了我们知识构成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4、学会正视并承认在众多的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无意义知识,言下之意即为在我们终其一生的阅读历程中有较大一部分的书籍确实不具有明显意义甚至是无意义,这是一种阅读的“无用性”。这里讲的更多的是一种读书的常态,在我们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接触到的很多书籍可能的确不会对我们产生意义甚至产生非正向性质的反向作用。读书本身和做人、做学问、做研究一模一样,读书也存在试错象现。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书从头到尾的完整阅读后反而感到失望,因为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其书中所讲观点可能毫无新意或者整体架构知识有违常识、或者书中论点较为过时不再具有借鉴启发意义等等。因为在我们当下名目繁多的书籍世界中充斥着大量的低质量书籍,在众多读者中对书籍本身具有分辨力的人群尚属少数,所以我们大概率会遇到很多写作逻辑并不严谨、学问见解并不完整、论述观点并未正确或者局部错误等等存在各种问题的书籍。这是对阅读者本身的一种考验!当然这些这种试错性阅读带来的另一个间接收获即为提示阅读者了解到了更多的错误道路,从而让阅读者自身越来越多避免他者已经犯过的错误,这也是间接的为阅读者自身节省了试错时间。我们可以把阅读中遇到的这种情况称之阅读的“试错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当自我知识架构逐渐较为完备,系统认知的自主性达到较强阶段的时候一方面会让阅读者的阅读深度陡增,另一方面也会让阅读者对更多的书籍形成辨别意识从而大大降低阅读者试错阅读所消耗的阅读时间。但是由此也会带来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即为阅读者的阅读范围可能会随之缩小,阅读书籍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越来越艰涩,阅读者在更加精进的自我专业领域内越走越远(当然对于另外的一小部分人即便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到了金字塔的塔尖,而自身仍然保持着对众多非自我领域外的知识的全面兴趣,其阅读的广度也并不会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这是切实存在的极少部分人)。
5、当阅读者在漫长的时光中阅览众多典籍,书籍本身会不自觉的给予阅读者一种“不自知”状态与气质,这种收获是阅读者自身并非会明显感知到的,这就是阅读书籍中知识所有的“不自知”属性。我们经常会被很多阅历丰富、知识雄厚的长者的一言一行所动容,这类人一般有着绝对精彩的过往,这类人一般有着无以复加的自我态度。而往往在这样的人群中绝大部分都保持着常年持续性的阅读习惯。博览群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加豁达的心胸,赋予了他们了解世间百态的内在奥秘,助长了他们在自我专业领域内不断深度钻研并形成自我认知系统从而达到为本专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能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众多书籍并不存在某一本所起到的某种具体作用与意义的说法,而更多的是在一个并不“自知”的过程中无声无息的影响着阅读者的言行举止,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改变了阅读者自身的内涵。
这就是阅读本身、知识本身所具备的“不自知”性,他结合了“潜伏性”与“长效性”共同对阅读者产生作用,一点点的以极其微弱的脚步不断的影响着阅读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6、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有时候读一本书我们会一无所获浪费了大把时间,但是可能会在下一本书阅读完成时突然想起曾经那本一无所获的书而惊喜万分,这就是知识的“交叉性”。很多时候因为阅读者自身知识的局限或者在某一领域内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在阅读完一本优秀书籍后阅读者自身并无收获甚至都无法支撑阅读者将此书读完,而往往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者阅读另一本书籍的过程中想起了曾经那本让人失望的书籍,从而感慨万千!这就是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交叉”属性,他会在漫长的阅读历程中往前往后交叉互补互证从而让阅读者呈现出在阅读行为本身结束后的某个不特定的时间被另一本书籍所激活。这种“交叉性”何时呈现也同样具有“偶然性”。我想唯一锲而不舍的持续阅读才能在未来那些不可知的瞬间被阅读本身感动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7、所有的这些读书中遇到的转变和知识所具有的属性可能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伴随着阅读者终身。言下之意即为并非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即时性”的点拨收获,阅读知识就不在具备“潜伏性”、“长效性”与“不自知”性。反而往往在绝大部分时候通过读书这件事所获取的知识同时具有以上提到的多种甚至全部属性。他们会不分先后、不固定次数、不表达结果且还会反复多次重复之前重复过的一切行为,他们就这样肆无忌惮的交织融合在了一起,他们随时可能给阅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那些不自知的过程中知识一定会反哺阅读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总结:在长达十年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我本人足够感受到了读书本身所带来的快感。“读书”本身也需要每一个有阅读冲动的主体进行有计划的经营与练习,有太多太多的方法和千差万别的阅读要求存在。当我们面对一本未曾读过的书籍,记住内容只是一个浅层的字面意义与假象标准!更加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惊喜,更加重要的是当你以为一本已经读完的书被自己充分遗忘的某一天又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更加重要的是那些耗费大量时间所啃下的或生涩、或激昂、或悲壮、或唯美的各种书籍在你不知不觉间所给你带来的知识维度的改变、处事立场的改变、面貌风情的改变。所有的这一切不间断的从读书中所获取的营养都在让我们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独立、有态度的个体!
推荐阅读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在平行班,周围的人很吵,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自己也容易受影响。可我也想学习,有啥方法
- 北京国际学校哪里管理比较好
- 当你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你会选择悄悄努力还是告诉很多人
- 很年轻就赚到很多钱是一番咋样的体验
- 咋样可以在家里高效的工作
- 还是继续好好生活吧
- 为啥很多老师向学生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的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啥影响
- 布偶猫很高冷吗
- 为啥有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啥都懂,但是做题却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