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应该少读一些文学书,您是否同意
文学可以成为人前进的精神力量源泉,为什么要少读呢?真正有成就的人反而更喜欢读文学作品,比如扎克伯格。扎克伯格一直就是个学霸,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中学期间不仅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优异,欧洲古典文学的学习成绩更是出类拔萃。他的家人和周围的朋友都能感受到扎克伯格对经典史书的偏爱。那是他的一部分,扎克背诵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史诗段落,跟玩一样。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建立帝国」这种事情感兴趣。」
《埃涅阿斯纪》是他最喜欢看的书,他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上高中学拉丁语期间,书中有关埃涅阿斯苦苦求索并渴望建造一座城市的故事,让他十分震撼。经常翻阅《埃涅阿斯纪》的扎克伯格,到后来可以大段背诵其中段落。埃涅阿斯要建造的那座座「在时间上不朽、在空间上无界的」城市也成了他心心念念想要探索实践的目标。
申请哈佛时,他一度因「能熟练背诵《伊利亚特》等长篇史诗中的诗句」而小小出了个名。扎克伯格对古典文学绝对是真爱,计算机专业的他专门选修了古典文学的专业课,不仅如此还利用专业之便,开发过一款以古典文学为主题的游戏。这款游戏便是以古罗马帝国为中心,游戏的终极任务是和恺撒大帝一决高下。如此看来,扎克伯格似乎从来不曾掩饰他的帝国梦野心。
而现实中,Facebook的市值确实撑得起他的野心,在2017年,他以560亿美元的身价荣登美国《福布斯》「2017年度全球富豪榜」第五位,一举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巨富,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很多人送了扎克伯格「第二盖茨」的称号。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用十三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有着20亿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这个数字相当于地球目前上网人数的三分之二。可尽管如此,一直以来,扎克伯格始终觉得自己创建Facebook的目的不仅仅是做成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践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
如今,扎克伯格正走在一条让Facebook帝国走向更开放的征途上,这条征途需要一个雄心壮志掌舵者,而《埃涅阿斯纪》无疑是他创建新帝国最好的精神力量源泉。
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下《埃涅阿斯纪》,这本书实在是有点冷门。
它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于公元前29-19年创作的史诗,讲述的是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破后,率众历经千险辗转来到意大利拉丁姆地区,成为罗马开国之君的故事,可以说它是罗马帝国的「史记」。
我们都知道那个电影《特洛伊》,里面有两个特洛伊王子,一个叫赫克托尔,后来被大英雄阿格硫斯杀死了。一个叫帕里斯,是他勾引了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埃涅阿斯是他们的族人,也是传说中古罗马的开创者。
在《埃涅阿斯纪》创作的时候,正是罗马共和国转型期,也是帝国最后成型期。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颂圣的史诗,维吉尔并不是在写一个古代神话传说,而是在写他心目中的偶像奥古斯都·屋大维,也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维吉尔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领袖,应该像埃涅阿斯一样,具备虔敬、克制、勇敢、仁爱、公正不阿的品德。而这些品质其实正是屋大维统治时想倡导的罗马精神。可以说《埃涅阿斯纪》一书集中表现了罗马帝国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
书中埃涅阿斯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民族、新国家。可以说,埃涅阿斯代表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民族英雄、领袖、组织者和民族形象。
这本书对于屋大维只字未提,但维吉尔塑造的埃涅阿斯几乎是屋大所所倡导道德的完美践行者,有些行动甚至是以屋大维的行动为蓝本的。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看文字叙事类小说可以提高情商。
阅读和社交有关的小说,尤其是文学叙事类的小说,可以帮助你在大脑中模拟真实的社交世界,促进阅读者对社交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多伦多的科学家RaymondMar等人做了一个研究,让一部分人读叙述文学类的小说,另外一部分人读非小说类的书。然后让他们分辨36个照片中人的眼睛所表明的情绪或者感觉。结果发现,相比起那些只是读了非小说类书的人,看了叙事文学类小说的人分辨他人感觉的能力明显增强了。
除此之外,当一个参与者看故事类的电视剧,或者玩故事类的游戏,也有类似的共情能力提升效果。
这些游戏或者电视剧的共同点在于:让一个人参与到故事的角色中去,并且随着这个角色思考感受。比如一个对种族主义的研究发现,阅读故事可以让人对和自己不同的其他种族或者文化产生共情。让美国人阅读一本关于生活在纽约的穆斯林女性的小说,在看完这本小说之后,人们对于阿拉伯人脸的偏见就减少了。
补充推荐一些心理描写比较细腻,或者人物视角比较丰富的书:忏悔录-卢梭,追忆似水年华,毛姆的书,金庸系列。
参考文献:
K.Fiction:SimulationofSocialWorlds.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16DOI:10.1016/j.tics.2016.06.002
想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在公众号“酷炫脑”搜索关键词:
抑郁、焦虑、愤怒|衰老、发育、性别|精神病、自闭症、拖延症、多动症、强迫症|迷幻药、上瘾|智商、情商、社交|抗压、心理弹性、游戏、音乐、冥想|记忆、学习、专注力、意志力|睡眠、熬夜、做梦|意识、认知|酷炫脑英语系列|(持续更新中)......
■文学经典应该多看。
人一生做的最多的无非两件事:发现需求和解决需求~。
发现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叫享受人生。
发现别人的需求,满足别人的需求,叫创造价值。
文学经典的作用在于两方面:
帮助塑造自我,认识自我;
帮助映射他人,认识人性。
我认识的很多老板,并不是行业内的技术专家,比如不会酿酒的酒厂老板,不会砌房子的房地产老板,不会治病的民营医院院长,不会做鞋的鞋厂厂长.......
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属于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一群人,大部分普遍处于瓶颈期。
除了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在于书读的太少。
不是专业书读的太少,他们不会酿酒不会砌房子不会治病不会加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是领导者,他们要做的是发现市场需求,只要能发现需求,自然有专业人才想办法去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自己干专业的活。
但是大环境一变,他们发现原来的那一套已经不太适应了,能保住现状已艰难,想再进一步靠自己几乎不可能了。
他们是书读的太少,特别是文学书读的太少!
专业书能教你解决问题,但不会教你发现问题,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任何一本专业书著作出来的前提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出了书再根据书的内容来倒推能发现什么问题。任何一本专业书都是如此。
文学书不是。真正的文学书从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
熟读八百首唐诗,你也不知道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把诗经翻烂,你也不会因此学到什么技能;
把堂吉诃德倒背如流,你也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用。
读书无用论因此而来,尤其是文学书。
但是真的无用吗?
每一本文学书,都是一个世界,作者眼里的世界,作者经历的世界,作者脑子里的世界,作者向往的世界,作者害怕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以是一段恢宏的史诗,也可以是刹那间的情绪~
看一百本文学经典,等于经历百世轮回,体验百面人生,有爱情,有事业,有美好,有丑陋,有希望,有绝望,有粗狂,有细腻....
看的多了,不一定能帮助你认识现实的世界,但一定能帮你认识现实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
看的深了,你会学会如何去描述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
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所有问题所有需求,都是以人为本。
文学书不会直接告诉你现实世界里问题在哪需求在哪,但它能磨炼你的心你的眼,能在你心里拼凑起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你更容易认识现实世界。
书读的少,就只能靠经历来弥补,但一个人能经历多少。
就像这些老板们,向上,层次不够,摸不透上一层的需求,因为他们不曾经历;向下,看不透变化,因为不会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趋势。
人生经历终究有限,人生格局终究受环境影响,然而书海却无限。
比如有一个很信赖我的客户,模模糊糊知道市场的趋势,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皆因书读的少,无可借鉴,不会表达。而我能从他的只言片语里,在准确的角度用准确的语言把他心里模模糊糊的东西清晰表达出来,岂能不信赖我。
有一个不太信赖我的客户,我能懂他的痛点,可他却不懂我的想法,虽不明觉厉,却自然是不会信赖我的。亦是书读的少,看不到全局,执着于细节。
我这么一个排名垫底211大学的半吊子理科生,现在周旋于各行各业各个老板之间,居然颇受尊重。要问对我帮助最大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十八岁前乱七八糟读了一大堆的“无用”之书,二是步入社会经历一堆挫折后将“无用”之书转变为有用之识。
多读书,读好书,终究是有用的。至于说文学书无用的,终有一天会发现,无用的是自己。
至于网络爽文、心灵鸡汤、成功课程,这些不是书,是产品,分别是消耗时间、智商、梦想的奢侈品,专门针对穷人的高档奢侈品。
后记。
先感谢大家的认可和积极评论。
于我而言,答题其实有点像读书。
拿到喜欢的书不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就不痛快,看到合适的题不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答完也不痛快。
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最大的满足感!坏处是书看的太快,难免会漏掉一些精华;题答的太快,难免会有瑕疵。
比如上面的回答就没有提到看文学书的另一大作用:提高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现实意义很大。
为什么很多老板有钱之后喜欢玩字画古董这些艺术品,看起来是想附庸风雅,本质还是想提升形象更上层楼。但那些终究是外物,打铁还需自身硬。
有个老板,家里挂满了字画,也拜了个师傅学书法,但是直到现在依然张口cnm,闭口nmb,再多的包装也掩盖不了内在的不足。遇到比他混的差或者同级别的,别人看在钱的面子上还能忍着;遇到级别比他高的,人家是真看不上他!
还有个老板,出身低微,但是事业有成后,深知自己文化低,实实在在的读了不少书,加上本身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文化与历练一结合,有种无法言语的独特魅力,差不多男女老少通吃,现在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期。
文学素养不止是影响气质形象,最关键是影响谈吐,让你的表达方式更优雅更丰满。
同样是看到夕阳,别人说“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你只会说“卧槽,真tm好看”,如果你是上层的大佬,你喜欢和哪种人打交道?
前面的回答有提到,有的老板摸不到上一层,说到底还是素养不够,上面的人看不上。
就像我在评论里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陪领导散步,但是读了多少书能决定你陪什么层次的领导“散步”。
评论里有朋友要我推荐书单,这是有大学问的人才有资格干的活,我一个半吊子理科生,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书海无涯,经典很多,自己喜欢就好!
■我听说现在互联网上有了一种风气,宣扬文学是一种没用的事情,听到这种观点的人已经很多了。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听说后没有不感到鄙夷的;能提供一点自己想法的人,没有不行动起来的;大量反驳的回答,没有不想方设法及时发表的。
我听说古代的圣贤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登上那巍峨的高山,就不会知道天空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没有亲临过深渊,就不知道大地到底有多么的厚;没有对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就不知道学问到底有多么博大。这是至理的名言啊,为什么提出这种观点的这些人这么快就忘了呢?
我还听说,君子的资质秉性其实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一般人只是喜欢苦苦思索,而君子会在书中寻求启发;一般人只会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走路,而君子却会给自己装上思想的马车,去到更远的地方。那么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去装上思想的马车而艰难前行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的居心就很值得怀疑了呢。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坐船的时候不小心把佩剑掉到了水里,别人都很着急,他却不慌不忙的在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等到船靠岸的时候,他按照刻下的记号跳下水去,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剑,于是这个人之后在酒馆就到处对别人说:“我已经很努力的在寻找我的剑了,可是还是没有找到,看来还是不要努力的吧,没有一点用处。”于是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没有一门传承已久的科学是没有用的,也不能仅仅拿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问,这样的做法是非常肤浅的,还好我在这个平台上看了又看,觉得还是很欣慰的:不然的话,那么多克莱登大学的教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正是文学书籍的妙用无穷啊!
■一个人待在原本的境况中,无所思,无所为,一切欢乐与痛苦是平常的。文学是刀子,割裂原有的世界。及此,人拥有新念想,新行为。
推荐阅读
- 初二应不应该玩游戏,特别是那种肝的游戏
- 深知学习改变命运,有些人却为何不能坚持学习
- 睡觉前,啥东西应该离开你的卧室呢
- 如果想成为一个尽量完美的人,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 当你被困在着火的房子或公寓里时,应该咋办呢
- 怎样看待因为贴票错误被拒绝报销、连续退回多次,被同事质疑财务流程应该服务于员工,而不是负责“找茬”
- 你认为咋样能快乐的生活?
- 想要多方面发展的建筑师,应该选择北京还是上海
- 买联排别墅时,你应该考虑哪些事情呢
- 初学法律应该看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