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日私人成长暗器是啥( 四 )


在人生的成长中,其实也一样。
当你的眼界、思维、经验以及信息、人脉等都和别人拉开非常大的差距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你们处理的方式以及最后的结果,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讲「格局」的原因。
之前说过,格局就是些眼界、思维、经验等综合起来的一整套东西。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格局大的人对格局小的人,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当你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当年那些困扰你的很多看似完全无法摆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家境问题、自卑问题、感情问题、收入问题、职业发展问题等。
当你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眼界,相对于过去的你,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这才是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终极密码」。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提升格局来对自己进行「降维打击」呢?
下面,我从实际行动方面为大家分析一下。
这些行动看起来都是老生常谈,但如何从细节里着手行动,为什么要行动,才是决定这些行动是否有效,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概括的几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析/理解的过程,真正的干货不会藏在标题里。
第一,要读万卷书读书当然有用,关键的问题是读什么书。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小的时候,我们吃过很多食物,现在都已经记不起来它们是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们的骨头和肉。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说明,世上没有白读的书。
我的看法是,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白读的书。
我中学时,学校旁边有好几家租书店,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里面的书,除了武侠小说,还有各种言情、玄幻小说。
保守估计,我看了上百本。学校里看得多的人,估计看了上千本。
这些书,不客气地讲,很多是文字垃圾。
你看一万本甚至十万本,除了学习成绩下降,更沉溺于做梦以外,不会有任何好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提是,你读的得是「诗书」,而不是「种马小说」。
真正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书,有以下这五类。
(1)知识类的书。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里教的内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你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拓展认识世界的过程。
(2)技能类的书。工作以后,大家读的更多的书,都是这些方面的书,如编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这些大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经验积累。学习这些,相当于直接吸收了别人的「内力」。
(3)思维类的书。除了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图书,如一些介绍提升思维能力的图书,现在社会、历史、政治类图书,也可以帮助大家学习一些思考方法。
(4)审美类的书。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很多书看起来没用,但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塑造我们的三观,如诗词歌赋、文学艺术类图书。
有些时候我们看了一部小说,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洗礼,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所在(劣质「言情小说」是不可能有这种效果的)。
读书很重要,但真正能帮助人们提升格局的书,其实就是知识类、思想类的书。
第二,要行万里路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并不是一句押韵的口号,而是有逻辑支撑的。
书给人的启发始终是间接的。
经验也好,思想也罢,从学习到掌握再到指导实践,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能加快这个过程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去经历。
人生的很多成长都是由经历带来的,比如,有人从小就去过很多地方,所以眼界比较广;比如有人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等。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读的书除了在吹牛时有用,没什么其他用处。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看这些书,看得心比天高,现实里却命比纸薄。我进入社会之后,经历了起起落落,起承转合,摸爬滚打,才发现自己读的书里蕴含了太多的道理。
我用它们来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些独特的经历和之前广泛的涉猎相结合,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我认为,一个人要扩大格局,首先要清除内心对安定的追求,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能在一天之内做完的事情,就不费两天时间去做。能在两个小时内做完的事情,就不费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做。======================要给自己设定deadline!因为很多时候我发现时间一多了,效率反而低下,倒不如限定一段时间专门完成这件事,结束,回家;即使打游戏怕沉迷进去一打就是几个小时,不妨也限定给自己,玩几小时必须收场。看似好像累,实际上每一天效率都提高了,人就非常精神,喜悦,不会经常感觉忙了一天,但似乎没做成好多事。所谓“闲从忙中来”。=====================2015.11.6更新嘿嘿,谢谢大家点赞\\(≧▽≦)/,前几天看到一篇MIT博士写的时间管理文章,有干货,比较有启发,再次分享:一名MIT博士后的高效时间管理:1年时间3本书、1次博士论文答辩、发表6+份经同行审议的论文这位高人推荐固定时间表效率法(fixed-scheduledproductivity)按照这种方法,他能够把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都保持在早上8:30到下午5:30之间,其他时间完全自由。他说,我每天的锻炼时间、1小时的遛狗时间也都是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我真的很喜欢每天5:30之后的自由时间,完全的自由啊。之后他还列举了好多人的例子,讲述他们如何应用这种方法,并取得惊人的改观。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点进去看。这里我摘录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实践固定时间表效率法的步骤简单明了:1.选择一个你认为能达到最理想的劳逸平衡状态的工作时间表。
2.尽一切努力去避免破坏时间表的安排。
听上去非常简单吧,但,当然不简单。要满足第2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还放不下现在的项目、责任或者工作习惯,那么你很有可能远远达不到这个理想时间表的要求。
当你开始想要通过固定时间表来提高效率时,有一个简单的事实你必须面对:要坚持住这个理想时间表需要更大刀阔斧的行动。举个例子,你也许不得不:
¨给待办事项数目来个大瘦身。
¨痛下决心把那些缺乏效率的习惯从你每日的时间表中删除掉。
¨为了换取大量的自由时间,冒着一不小心惹恼他人或让他们失望的风险。
¨停止拖延。
理论上来说,这都是些硬指标,而且非常难达成。但是当你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目标——“我拒绝在工作日工作到5:30以后!”——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上面的要求变得没那么难了。而且,(下面是我结合这篇文章的经验分析,干货)我读完以后的感受是,要达到上面那方法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你必须张弛有度:选择一段能够全身心专注的时间(假设是3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全身心投入其中,不看微信,不聊QQ。30分钟以后,stop,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比如5-10分钟),这5分钟可以看一下手机,听一段音乐,然后,接着下一个专注周期继续做。(评论里说这是番茄工作法,原谅我孤陋寡闻了==,我只是知道这么玩,and说一点个人小经验和小工具,毕竟实行下来和知道一个理论不是一回事)事实证明,在写大项目大报告的时候,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很多人需要长时间写文案,做PPT,写报告。开始的时候还信心满满,精力充沛,一直在做,可是到了后面,比如你已经做了一个下午,快到6点钟了,这时人的精神会产生疲倦(排除专注度超强的大牛,这里只说普通level的人),你会慢慢开始思绪变得不清晰,这时候人就容易开始闲散起来,比如玩玩手机,看看视频。注意!这个时候,正是你的效率急转直下的时候。如果不加修正,你可能会一直这么倦怠的边玩边做地做下去,到了晚上9点,头昏脑胀,心头迷茫。如果当你做累了的时候,对自己说,stop,现在专门给你玩15分钟,回头再继续做,这样一段一段张弛有度的接续劳作,能够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前不久,自己在做数学建模,需要熬夜写东西的时候,这个方法就派上用场了。所以,这也就是每次都设定合适的deadline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握自己专注多长时间这个度呢?最简单的就是不用任何手段,比如觉得自己做了很长时间,超过自己一直专注所能达到的最大时间,觉得有点坚持不动了,而且,正好这个时候还不是收尾阶段,后面需要动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能一鼓作气结束。这时,或许就需要稍微停下来一会儿,闭上眼睛,再随意放松一下,伸伸懒腰等等,给自己设定几分钟时间,不要做事。几分钟过后,觉得有劲了,再接着干!如果需要精确的把握专注时间,我下过一个上(记不得是哪个答案了)推荐的神器,叫focusbooster:


用这个windows小应用能够设定自己一次专注多长时间,还有休息时间,然后它会给你倒计时。比如你设定专注时间30min,休息时间5min,它就会按照这个时间段来计时,计时过程还有滴答声(可以关闭),你就可以完全按照这个时间来工作,保证做事的效率很高(但我有时觉得5min还反应不过来,可以设成50min+10min)。一旦很早时间做完以后呢,就非常轻松啦,能给自己留下许多空余时间,开开心心地玩,看书,运动和早睡早起!====================2015.11.22短短半个月时间,竟然有那么多赞,我这几天彻底惊讶到了,这也太夸张了!作为一枚新人,实在感谢大家的厚爱↖(^ω^)↗■你把时间碎尸万段,你的时间就一文不值。
——蔡志忠。
1遇到感兴趣的问题,马上查资料
举个例子,当你在旅游的时候,路过一个道观,里面有个三皇殿,这时候,可能你的脑海中会升起一个念头:总听人说“三皇五帝”,那么“三皇”指的是哪三皇?
——注意,请千万不要放过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原始求知欲,是吸收知识最高效的时机。
查,现在就查,一定要搞它个明明白白。
所以,这时候,先别急着往前走,放慢脚步,在旁边找个阴凉地方,打开手机,搜索“三皇”。
噢,原来“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燧人氏,终于知道了。
接下来,我们带着求知欲继续观察这个三皇殿,看看里面供奉的神像,是不是真的是伏羲,神农,燧人氏?
哇,还真的是哎:手持八卦的是伏羲,手持稻穗的是神农,手持火炬的是燧人氏。



图为郑州黄河游览区三皇塑像
嗯,记住了。今后不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人一提起“三皇”,我脑子里就会迅速浮现今日所见的三尊神像。
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再接着查查“五帝”指的是哪五帝。
现在,我要突然地考考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三皇指的是哪三皇?
——大家一起来:伏羲,神农,燧人氏。
你看,没费多大劲,就轻轻松松记住了一个知识点,这多好。
知识体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的。一点也不麻烦,只需要沉下心两三分钟,把似懂非懂的点查明白,就可以了。
(注:学术界对于三皇的说法有不同版本,我们作为常识积累,只需记住其中一个版本,并且知道还有其他版本的存在就好了。我自己是后来玩仙剑五前的时候发现“三皇”还有“伏羲、神农、女娲”一说,再次去查,才发现居然有七八个不同版本。)
这种积累知识点的方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了。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和大人们去唱卡拉OK,有一个叔叔说:“你们唱啊,我就不唱了,我五音不全。”
我就抓着他问:“叔叔,你说的五音不全是哪五音?音符不是有7个吗?1234567,你为什么不说自己七音不全?”
那个叔叔也回答不出来,我问爸爸妈妈,他们也回答不出来。
后来,我问了钢琴老师,老师说:“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也就是12356,是中国特有的音阶。你说的七个音的1234567,那是西方的音阶。”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五音不全”是中国古人的说法,当然要根据中国音阶调式来说嘛。这时候我心里才觉得满意了,踏实了。
(注:十几年后,等我学了中国古代音乐史,我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的音阶调式是那么的丰富,远远不止有五个音而已,但那是后话啦。作为七八岁孩子的常识积累,我觉得钢琴老师的回答已经足够了。)
这种方法,帮助我积累了大量人文知识,后来我惊奇的发现,中小学教材里涉及的语文,地理,历史,政治,音乐美术知识点,有70%以上其实我之前都已经多多少少碰到过了,只是课本知识帮我又加固了一遍而已。
这种零碎积累法,最好的一点在于: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你不是被逼着学的,你是出于对知识真的有兴趣,有好奇心,所以才去学的。
顺着好奇心的路径去学习,你每获得一个知识点,都会收获一个成就感,一种发自内心觉得人间很奇妙啊的感觉。
主动积累,会让你越学越快乐,而不是越学越恶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