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否因为小时候有成绩好带来的优越感,所以一直保持这种努力学习的干劲( 三 )
毫无征兆的,我在初中二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这个期末,成为了全班第一。比肩小陆,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奖学金。我甚至还拿到了校运会的金牌。800米冠军。很简单,挑一个没人有兴趣的项目,轻虐一下自己,就可以了。简单,粗暴,不需要任何天赋。可是,华丽的考试成绩单背后,我依然感受到,在权威的眼里,我只是个普通学生。老师们是规则体系之中的人,绝不代表他们会认同这种价值体系。他们清楚的知道,谁是依靠规则漏洞上位,谁,拥有实打实的硬实力,那种我们称之为天赋的东西。小陆,应该就是这样一类人。我想,他不需要靠做题,不需要利用规则漏洞,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站到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前面去。-------我是以本校全年级积点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进的高中。在领取入学通知书的那天,我在班级分派榜上看到了小陆的名字。瘦小,白净,神情悠然,却能感觉到内心的孤傲。这是我看到他的第一印象。他并不认识我。这很正常。除了考试,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竞赛小组,也许就是个奇奇怪怪的人而已。我依然被分配去出墙报。有些事情,叫做只要你一直在坚持,大概多少都会有所收获。在这个行当里摸索了足足三年,我出的墙报已经不再那么蹩脚了,开始有一点自己的套路。有一天,大家走进课室,发现背景墙上用粉笔画了一幅巨大的“山海关”。这是国庆专题。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不会有手机,甚至有线电视都远未普及的年代,这样一幅横4米高2米的画,多少还是有点震撼力的。高中老师比初中老师活泼太多了,居然把我叫到讲台前,接受大家的掌声。长到这个年岁,在这个体系里生存了这么些年,因为深谙规则,我刷存在感的方式已经不止这么一种了。没过几天,校运会,我拿了三块金牌。虽然一个人限制报两个项目,我却得益于初中会考,当年的专项体育尖子大都去了别的学校,而拿到了第三枚金牌:短跑项目接力冠军(团体项目不限制报名次数);写了一篇“鸡汤文”,虽然笔法拙劣,行文晦涩,却得了个不大不小的校际征文比赛奖;各种科目的考试,更是小菜一碟,没费什么大的力气,几乎全部是全班第一,唯一输给小陆的一科,是英语。而我们可爱的班主任可能是嫌这个游戏还不够刺激。在某个星期班会课上,他宣布:“大头,你搬去那边坐。”同学堆里竟然响起一片哗声——就这样,我和小陆成了同桌。接着,成了死党。因为,两个不需要听课的人坐在一起,为了消磨那些看起来非常无聊的时间,会不停的交流彼此的想法,从天亮聊到天黑,筹划着一些另类而有趣的事情。我早该想到,以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头脑,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规则漏洞的存在,并且善加利用呢?我心悦诚服的承认他的天赋,是他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之外,还能够在真正的专业学科领域游刃有余。仅仅是高一,附近大学就已经有慕名前来要招他入学的人士,希望以丰厚条件锁定他的志愿选择。甚至于,在人情世故上,他也有着远胜于我的世故和成熟。他游走在团委与学生会中间——一个我从来不愿涉足的领域——组织各种活动,在同学中有着不一样的威信和号召力;他参加合唱团,参加省港辩论大赛,中文的,英文的;他甚至敢于对抗那些来自老师团体的庸腐陈旧的观点,在一些公开场合阐述自己的立场。他敢于说“不”,并且让大家都站在他的一边,这真的是很酷的事情!所以,我终于明白了“真相”:即使我不择手段的征服了眼前的这一个体系的规则,那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在另一个更为宏大并且现实的体系里面,我还只是原来的那个我:“nobody"。这一个更宏大的体系,我们称之为:生活。于是,一切又从“0”开始。-----------“为什么去华南理工建筑系?”“不想我出墙报的这门手艺被埋没了啊......”“我是问为什么是华南理工!”“离家近,回家饭菜比较好吃......”沉默......“为什么是清华计算机?”轮到我提问了。“因为中山大学说不管考成啥样可以保证我有书读啊.....”“所以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我不考啊?”“关你球事!”------------读大学的时候,天南地北,我们就再没碰过面了。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居然是清华的建筑系馆的素描。“你来这里大概会好。刚举行了乒乓球赛,你知道的,我不擅长这个。”他向我描述着在清华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些许落寞。大概是到了一个更高层级的地方,见识了更多天才,真正感受到了在天赋上的“被碾压”,以及对于自身才华能力的疑虑。“没事儿。我这边忙的一逼。建筑系真不是人呆的地方,现在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能顺利的活下来。”这就是仅有的不多的几次对话了。------------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再次见面,已经是10多年后。我在环美旅行的路上。康涅狄格,纽黑文。我走出火车站,循着他在手机里的指引,笑着打开车门,坐上他的车。岁月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疏离感。我坐在副驾驶座,聊着天,开着同样风格的玩笑,觉得也就是当年同桌时那般模样。唯一有所不同的,只是窗外的景致变幻,婆娑的树影,初秋时节新英格兰的蓝天白云。“本地有个相当不错的比萨店,我们到那里午餐吧?”他扶了扶眼镜。“为什么跑到耶鲁来?”“你......能不能说话的时候考虑一下上下文?”“为什么到耶鲁来?”“因为不敢申CalTech。”“呵呵,你也有今天!”他摇了摇头,“能人太多了,毫无办法。耶鲁给了全奖,还是来这里算了。”“你呢?怎么跑洛杉矶去了?”“哈佛把我拒了,UCLA给offer。”“哦......”“听说你现在画画已经老牛逼了?”“别,就是会倒腾点渲染软件而已。没啥特别的。你在倒腾啥?”“我嘛,在做渲染器啊,最近刚做了一个带时间计算功能的,可以推测20年后物品的风化衰老情况,你要不要试试?”“滚,离我远点,我不想听!”“有什么打算?旅行的下一站是?”"回国开业赚钱去了啊,你呢?”“可能是去西雅图吧,还不清楚......”在这个意大利餐馆,我们喝着可乐,大口大口吃着批萨,聊着各种经年累月积攒下来还未来得及交流过的琐事。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
-----注:文中照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摄自耶鲁大学。摄影:大头帮主。附注:1、关于小陆的故事,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大头人物志》,可惜虎扑步行街改版的时候被删光了。如需本尊求证,请致信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微软总部DirectX12开发团队,不谢。2、关于纽黑文,也写过一篇游记,是《火车环美旅行》的其中一章。命运......同上。3、我在华南理工建筑系的学生和校友堆里,远远排不上号;建筑红楼里有太多让我敬畏的人;忝列其间成为校友一员,我很荣幸。4、屁大点事儿,又不是抢鸡蛋,居然还有排着队上门评论说假的,我也真是醉了。
(2014年高考前夕,某已回中学当老师的前高中同班同学,从旧档案翻出来一张报纸,拍完照发给我,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以下是获奖感言。没兴趣的同学赶紧散了吧。谢谢日报再次推荐。特别鸣谢日报美编(作为设计工作室老板,超想挖脚………)题图选配水准一贯赞。上面未成年人的比例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我不得不审慎的写一下本文的“阅读理解”——既是写给未参加高考的小盆友,也是写给明显语文没学好在评论里面寻求帮助的若干小头人。关于本案,关于学霸为何努力读书的问题。我写的答案,讲得很清楚,就是为了爬上去,为了取得和天才平等对话的机会,而拼老命的读书。云淡风轻的叙述背后多少血泪?假如真有人以为过程只是“轻虐”,那实在太天真了。我和小陆都不例外。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那些有个金爹的人,也会有担心其被抓去问话的一天。这个法则,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即使再有天分的所谓”天才“,亦然。但到头来呢?与小陆成为朋友,面对了一个更加真实世界,我才发现对付考试的这种方法是如此可笑。正如文中所述,我告诉自己,体系本身可笑,要有自知之明,不需要对抗,但更不要沉迷其中。以后要面对的那段"生活”的考试,才是需要一辈子认真奋斗的事情。(注意,这才叫鸡汤型说教!这种大道理休想我会写在正文答案里,只有PS才会读到哦,亲!)在大学,在社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除了撰文回答这种题目或者自我缅怀一下往事,你主动在别人面前提自己高考有多高分,都是件可笑的事情;假如一个所谓“学霸”只有在校学习成绩能拿来“炫耀”,那就更加可悲了。所以我写了一大堆跟主课业无关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杂艺,却恰恰成为日后生活天平上的砝码。(当然,你们都知道我不是纯考试型学霸,因为我还组建了一个帮派。)至于我高考期间天天打篮球打到半夜这些事情,跟题目无关,不提也罢。(注意,这才叫“炫耀”。)总会有人觉得学历是有多了不得的事情,一上来言必称清北复交才堪身价,殊不知其上还有各种世界名校,耶鲁之上,还有加州理工(文中写明CalTech)。然则,拿到这些学历,又如何?小陆告诉我,他最骄傲的事情,是一直在合唱团里面,从中国一直唱到了美国。昨天我特意到领英去翻,发现这厮在清华读研的时候还当上了计算机的学生会主席,不知骗取了多少………总之一点都不屌丝,我上当了……人最重要的命题,是学会生活。只有未知世事的学生,才会把考试当成一切。是的,这句话是说给曾经的我们,以及现在看这篇文字的小盆友们的。你们即使现在不懂,将来生活自会教你们懂。要说现在,我早就过了拿学历说事的阶段了。我聘请员工更是从不问学历,只看实际能力。所以,那些说我拿这段往事来”装逼“的人可以消停一下么?这真的就是”屁大”一点事情。孩子,行走江湖,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硬实力——经验,人脉,资金,专业能力。再华丽的履历表,不过就是个装饰品。实际工作生活里面甚至还不如我在上卖弄些小画管用。假如你仍然觉得我确实是在“装逼秀优越感",你说是,就是吧,我真的不拦你。也许,只有缺什么的人,才会在意别人秀什么。人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志向,就是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满足于完成别人分配的角色。这也是我在答案中一再反复阐述的观点。不要屈从于所谓的命运,一定要努力抗争。我是一个创业者,真正0存款白手起家,不靠天地爹娘,深知其中艰险。同样历尽艰辛,达到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过活的层级。要说真有什么值得炫耀,那就是现在的我,可以稍微不被生活的枷锁束缚,可以带领着一群年轻人自由自在的做着感兴趣的事情。难不成我的雇员会嫌我学历低,自动减薪以示匹配?那就好了,说不定我后移的发际线就有救了。最后,我想借@徐智涵先生在原案的评论,来说明我为何写下此文(真的很谢谢他,非常荣幸得到如此切中肯綮的点评。很多厉害的人都特别低调,让我感到惭愧。):不管当年是霸是渣,时光已经一去不返。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偶然间读到这样的文字,满满的回忆不禁瞬间涌上心头,湿了眼眶。想起很多过去的同学朋友,不知不觉大家已经天南海北,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或是高端或是平凡地打点着不同的人生,唯有那些一起学习过的经历,像一条纽带,始终羁绊着岁月的情怀,不曾忘记。谢谢大家。
■这个问题让在校学生来回答其实不太合适,在社会上受过挫折再来看这个问题,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我来答。
我们来谈谈优秀的人为什么变得优秀,或者为什么会慢慢变得不优秀。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所谓凡人,没有移山填海的毅力,没有苦心孤诣的强大心智,说难听一点,我们做事情的动机其实和海洋馆的海豹差不多,是为了眼前的那一条小鱼干,顶一次球,给一条鱼,再顶一次,再给一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收到正向的反馈,才能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个特点,这种反馈的周期特别短,反馈的机制特别简单。
你好好学习了,考题就会做;考题会做,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家长老师就表扬你,你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你就有优越感,你下次就更加努力学习。这就是反馈机制。
反馈周期呢?每学完一个单元,会有一个单元考,周期大致是一个月。大家想想,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努力集中冲刺一个月,就能看到努力的效果,就能拿一个全班前几名,然后家长老师表扬,你觉得特别爽,打了鸡血一样继续学习,这种爽感可能会持续几周,下一次考试又来了。也就是说,上次正反馈给你带来的动力还没消退,你就又获得了一次正反馈。有的朋友可能说单元小测算什么,好,不算,即便只看期中期末考试,一年也有四次。任何一个人,每年有四次机会看到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上了大学以后,好好学习一个学期,有一个好的GPA,这个反馈周期降低了,可仍旧不低,变成了一年两次。
推荐阅读
- 千年商都广州市是否沦落为第五城
- 是否长得漂亮的女生到哪都受欢迎,事事顺遂
- 天堂没有高科技,人间是否已经比天堂先进了
- 温柔是否一种很容易被取代的特质有没有啥特质不容易被取代
- 夫妻二人因为小事挣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最后向已经年满二岁的孩子提出援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咋做
- 怎样看待因为贴票错误被拒绝报销、连续退回多次,被同事质疑财务流程应该服务于员工,而不是负责“找茬”
- 喜欢的人是学霸是一种咋样的体验
- 家庭保险是否包括因雨水渗漏而导致的窗户腐烂
- 怎样看待「清华现超级学霸」 课程 15 门 100 分 4 门 99 分,有人唱衰有人赞叹的现象
- 在北京资产过亿是否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