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背书最有效率
有效背诵的方法可以分为三步:梳理、复述和回顾。我是《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刘媛媛,我在准备《超级演说家》比赛的同时还准备了司法考试,并且顺利通过,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一直以来使用的高效背诵方法,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我本身在高中的时候是学文科的,大家知道学文科就是很多的记忆工作,那时候我可以完完整整的把历史书、政治书、地理书,从高一到高三加起来十几本,都背下来。
我记得有一次去学校讲座的时候,有一个高一的小朋友站起来提问:「姐姐,学不好历史,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能不能把历史书的目录,给我按照顺序说出来?」
他说不能,我说你连目录都复述不下来,怎么可能学好历史。
我当时在高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历史老师,历史老师就告诉我们班的同学:「历史书是一定要背下来的,你最好是把小字部分都背下来才好,因为你答题的时候需要历史书的记忆。」
老师当时只告诉我们要背,没告诉我们什么方法,可是我就记住这句话了,然后自己就开始琢磨应该怎么背。
等我把整本书背下来的时候,就发现我考试跟开挂了一样。我强调过多次那种感受,别人考试是闭卷考试,我考试是开卷考试,而且我做题的速度比开卷快很多。
因为开卷考试还要翻书,我是脑子里面有整本书,而且那些知识还是融会贯通的,这种感觉就是会让你爱上考试,你就觉得考试真的太好、太少了。
后来我把这个方法延续到了其他科目上,我就发现记忆确实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们刚刚说学文科需要记东西,但其实学化学、学物理、学数学,题目做多了,到最后基本上就是一个记忆的工作,你看到那道题,就知道有五种解法,用到了三个公式,全部都在你的脑子里面。
所以我说,你只要是会记东西,考试就不会有问题。
我高中的时候,就等于用这个复述记忆法对付了一切考试,但那个时候,这个方法只是一个初级的模型。
后来我上大学以及考研,这个方法就被我逐步给完善了起来,我一直都跟大家说法硕挺好考,因为法硕还有司法考试,就是个记忆的活,你能把教材记到什么程度,就能考多少分。
我可以把整本书完整复述,然后你随便挑一个小标题,我可以把小标题下面的内容,告诉你是什么,有几点。
再后来到司法考试,我准备的时间特别短,因为那个时候在比赛演说家,演说家跟司法考试是同一年,演说家比完就是7月份,9月份考试,可是比完拿了冠军,当时还有很多其他节目的邀约,每天都在接电话,然后我硬生生把司法考试考过了。
一方面,就是那个时候的复述记忆法已经非常成熟了,然后另一方面,就是我考研究生的时候,记东西过了一年多,居然一点都没忘。
所以这个方法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记得很快;第二个特点;你会记得很牢固,很久都不会忘,即便忘了,你只要随便把那个书再翻一翻,所有的记忆都能回来;第三个特点,记不错,因为复述记忆法有个好处,不会让你把知识点记串;第四个特点,材料越长越好,越长你越不用害怕,反而越短有的时候,还比较难记忆。
以上就是复述记忆法的形成过程,我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基本上没有使用任何其他记忆术,拍照技法、照相记忆法、记忆宫殿,联想法、故事法等等,都没有。
我也不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用这些记忆方法,除非你要去参加什么脑力大赛、记圆周率大赛。
实际上我们一般要记忆的材料,本身就是有逻辑的,不管是历史、法律,还是经济,我所有学过的文科,都有自己的逻辑,所以它们是从现实出发的知识,是完全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表达也是很顺畅的,因为作为教材,不可能是乱七八糟的说,这些材料既然有自己的逻辑,不是一堆没有意义、没有逻辑的数字,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所以你就没有必要再去联想,再去加个故事,大多数记忆术都是教你在无序的材料上去添加逻辑,然后让你把它们都记下来,以显得你的记忆很厉害。
比如你要把背的东西,都放到宫殿里面,或者让你对材料展开想象,给它编一个故事,或者让你用谐音去记,这样就会把原来材料的逻辑给打破,又增加你的记忆量。
我是非常害怕要记的东西的逻辑被破坏掉,那样的话,我的大脑当中长期记忆的顺序就被打乱了,所以我自己是不会使用任何其他记忆术的,我觉得这些方法不实用,
另外,就是我们要记得东西太多了,十几本书,你说你要编多少谐音,编多少故事,才能把它记下来。
所以我觉得除了个别情况下,去使用这些记忆术,记一些比较难记的东西。
我们复述记忆法,就可以用来对付考试和日常的记忆工作。
我为大家推荐这个复述记忆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梳理。通俗来说,就是要把背的内容给整理一下,让它更好背。
第二个步骤,复述。把它复述出来,确保背会。
第三个步骤,回忆。隔一段时间你要回忆一下,以防止遗忘。
很多人在记东西的时候,只有第二个步骤,没有梳理和回忆,记了就忘,还说自己记性不好,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先来说第一个步骤,我们应该怎么去梳理那些要背的材料?
梳理这个部分又被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分块;第二个步骤,穿线,第三个步骤,定点。
直接拿个案例来说明这三个步骤应该怎么用,比如分块,我们法律当中有一个东西叫「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比如我写了一本书,我是有著作权的,画了一个画,有著作权,我写这个书,别人不能盗版,别人不能随便拿去用,因为我有著作权。
我们这道题叫做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也就一般情况下,别人写的东西你不能用,不能去卖,那什么时候你可以使用它,而且是合理的,没有人会告你?
《著作权法》一共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
第一种,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第二种,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当中适当的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第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第四,报刊、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第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共集会上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
我念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已经晕了,我们应该怎么记呢?这么让人晕乎的内容怎么记?可能看到这个内容,你就已经傻了,怎么办?
不要上来就像我这样念,也不要上来就背,你先把这段材料给分析一下,给他分一个块梳理一下,你好好地看一下这12点,就可以发现这12点可以分为四块。
比如第一块,1到5可以分为一块,刚刚念那一堆是1到5,基本上就讲了,你自己学,你要评论的时候,你可能要引用别人的文章。
我要评论一下韩寒的文章,肯定要引他的文章,你自己学,你要评论以及报道的时候,可以算你合理使用,不算你侵犯他的著作权,所以1到5分为一块。
6到7可以分为一块,因为6到7是学校要讲课使用的时候,或者是国家机关要执行公务,也可以算是合理使用。
8、9、10可以算一块,这块主要讲我们要收藏,还有表演,但表演免费,或者我们要临摹画画,你这个雕塑特别好,我能不能画一下,那算不算侵犯你的著作权,毕竟这个人物是你创造的?也不算,所以我就把它归为这一块,就是跟收藏、绘画还有表演相关的归一块。
最后11跟12是说,如果把这个东西翻译成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是盲文,就不算,所以11、12算是公益相关的,也可以分为一块,。
这12点可以分为四块,分完之后,你的记忆量就降低了,变成了1/4。
当然分块的方法,不只是这一种,你也可以把1、2和6、7分为一块,因为这块说我自己用、自己学习一下、研究一下、欣赏一下,或者是国家、学校用,它不算侵犯,你可以把它分为个人、学校、国家,这算一块。
分块的方法,不一定一样,你按照自己的方法分就可以,当你把它分好之后,你的记忆量就降低了,你可能原来要记12点,你现在只能去4点就可以了,记4点比记12点要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低记忆量,给要记的东西分块。
分块的三个方法,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本答案适用于所有文科考试,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期末考复习;突击复习、长线复习皆可使用。
先说说本答主。我高中选修物理化学,是个纯理科生;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也属于商科中的理工科,高中+大学从来没背过书。
后来跨考新闻传播学,最痛苦的就是背新闻史,为此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后来也是硬着头皮,三个月背完了新闻史10遍+,最后也顺利考上自己的第一志愿。
首先,我们先自问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我们背书背不下去?
不是我们记忆力差,也不是真的记不住,而是背书太消耗情绪。
有多少人是背书时情绪太差了,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放弃的?
其次,背书为什么会消耗情绪?什么样的事情会消耗情绪?
答:看不到进度、无法获得成就的事情,会特别消耗情绪。
比如我觉得,自己在背书的最大感受是,书之所以难背,是因为
1、会遗忘,这使得我无法从背书中获得成就感。背了100个字,但根据人的遗忘规律,一天后就只记得30个字,这本身就很让人打退堂鼓。
2、评价不及时。高中的时候,为什么大家会学习那么努力,至少比本科努力得多?因为我们每学一个知识点,就有一套标准,来评价我们学得怎么样,这就是考试。
控制论里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就是“反馈”,反馈可以发现系统的漏洞,改进整个模式的运转。
比如一台机器,它的功能是,当你输入5,它会输出6。但如果它不把6反馈给一开始的输入端,会导致一个后果——如果有一天这个机器抽了,输出7,但这个机器本身并不知道,它就会继续运转、继续运转,直到这个系统崩溃。
而有了考试就有两点好处,一是你必须学,用输出倒逼输入;二就是形成反馈,告诉你,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因此,一定要
1、找到背书的乐趣→最大程度上减少自己背书时的情绪消耗2、找到能带来成就感和反馈的背书方法。上面是方法论,那么从操作的层面,该怎么实现这种方法呢?
第一、知道自己要背什么你要背的是书吗?不是。
是学长学姐的笔记吗?我不知道,至少我不是。
那应该背什么?
我觉得要背的,是你自己整理出来的、确定的答案。
做笔记最大的原则,就是信任感。
这种信任是指,你对答案内容完全信任,对排版非常信任。
背书这件事本来就够苦逼了,你后期还要因为答案不满意、排版不满意来影响自己背书的心情,那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因此我的方法是,整理一份自己完全信任的笔记,这样每当你拿出这份笔记时,心里都止不住地愉悦。你不会因为里面的小错误而质疑笔记本身,尤其到备考后期,可以极大降低复习时的情绪压力。
分享一张我整理的笔记截图:
“我非常信任自己的笔记,无论是大的框架还是小的知识点,我都对笔记cover能够所有的知识点非常自信。”
那么怎么整理一份你信任的笔记?
首先要知道你考什么,其次要分析答案是什么。
(一)从真题入手,分析考什么以新闻史为例,我整理了2017年之前所有的新闻史考题(如下图),这样我就知道自己所要整理的,无非是两个部分:
1、名词解释
2、简答论述。
而具体考了哪些、重点是什么,根据下面的频率分析,一目了然。
复旦中新史的考频分析我据此整理了新闻史的198道名词解释、49道大题,我敢肯定,复旦考试内容绝对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即使超出范围,我不会,别人也绝对不会。
(二)答案是什么?知道了要考什么,下一步就是,答案是什么。
作为一道新闻史报纸的名词解释,要从出版时间、地点、报人、变迁和停刊、读者对象、报纸内容、地位(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整理,主要参考工具:
1、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2、圣才笔记——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3、百度文库、论坛上可下载的新闻传播学笔记
4、各类学长学姐的复习笔记
比如针对“时务体”这个名词,我会先读复旦的教材,然后,从圣才笔记上查找该名词的解释,如果有,则用caj云阅读,进行文字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