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第一,语速放慢,态度平和,不赶话。北京话语速偏快,甚至给人吞字、连字的印象。但,慢条斯理的北京话不是没有,老舍、溥仪等人的录音还能找到,就是舒缓平和的。过去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权势富贵人家,子弟读书多、宅门规矩多,加上生活环境优越,到了清末民初,更有官派留洋的一批人。这群人生活没压力,心态平和,说话普遍语速慢。
第二,不带脏字等各种话佐料。什么“丫的”、“你丫”,这并不是北京话主流。所谓京味儿的影视作品,给人这个印象。特别是王朔的作品,主角经常一嘴炉灰渣子,带着痞气。实际上,有规矩的北京人家里,孩子整天嘴上没把门的,家大人得张张嘴。出门这么说话,叫散德行,家大人脸上没光。也是京派的文艺作品里,书香门第、正经人家的角色,说话很干净,《四世同堂》里那一家人很典型,也未必是为官做宦,就是有一定教育的平民人家,都不会让孩子嘴脏。
第三,说话慢条斯理、不带脏字,不吞字、不连音,就不是北京话?是,很多读音、词汇,甚至语言习惯,是北京独特的。比如很自然地用“您”字,对长辈、甚至平辈,都爱用您称呼,改不过来。甚至大街上吵架,也是“您这不能不讲理吧”。再比如,“这”这个字,普通话是读zhe,北京话是读zhei,这个读法甚至到了延庆、昌平、密云等北京周围郊区都未必这样。一听,就容易分出来这是北京的。再比如,“明儿个”、“后儿个”,就是“明天”、“后天”,这些独特的儿字音用法。这种用法,和东北话里也经常用的儿,有区别。这些独特的读音、词汇、语言习惯,心平气和、慢条斯理地说出来,很悦耳、亲切,也可以很优雅。
第四,客气,但不油滑,不市侩。
“受累,跟您打听个道儿,去东单,怎么走?”
“东单呐,那可不远,您往北去,过前面的十字路口,就到东单地界了”。
“得嘞,谢谢您,回见”
“甭客气,回见吧”
可以脑补这段对话,慢条斯理、不卑不亢、客客气气的,优雅也亲切。
另一种风格:
“嘿,东单怎么走?”
“嘿!跟谁嘿呐?”
“怎么茬儿!?问你丫个道儿,至于的吗?”
“至于!不知道!去一边呆着去”
这也是北京话,两种风格,家教使然。前面优雅,后面痞气。
可惜,很多人以为,后面的是常态,以为北京人都是。其实呢,前面的更普遍。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普遍有语速越来越快的趋势,能优雅说话的人越来越少。
不仅北京话,各地方言说快了、带脏字,或者油滑、市侩、带攻击性都优雅不起来。
■网友的回复
不知道怎么优雅,但是提醒一下南方人,学北京腔避雷,千万不要为了听上去有北京味,强行加儿化音。尤其自己普通话说出来,能让北方人听出来是南方人的时候,能不加儿化音就别加了,真的很别扭。
举几个我自己真的听人说过的。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北京腔的倍儿爽,说成倍爽儿。
北京腔的下载,其实真的说下载就好了,真的不用说下载儿。。。(下崽儿?什么鬼)
还有靠边儿停,和靠边停儿。。。
馅儿饼,和馅饼儿。。。
妥儿妥儿的,妥妥的儿。。。
味儿多美。。。巴黎倍儿甜???
真的不要强行加,南方口音强行加儿化音,北方人听了表示像划玻璃一样挠心挠肺的难受。。。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就先不要加。
最后用网上一个段子结尾,北京人笑起来,是哈儿哈儿哈儿哈儿哈儿哈儿的。。。
■网友的回复
典雅的北京上层读书人的口音早年被审音refined以后就是现在的标准普通话,现在老舍和溥仪的语音资料仍然可以搜到,除了略有北方特色的声调,基本是标准普通话。普通话没有拿走的一些特征要么是被认为“土音”不宜进入通用语,要么太过细微不容易被其他地方的人民习得且不影响表达。综上,请讲标准普通话。如果一定要带上北京口音又想“优雅”,那么有两个建议:(1)请不要使用脏话:人称带词请杜绝“丫”这个后缀。有人以为这算不上脏话但这个字的历史本身就是骂人的。另外第二人称多用“您” (2)请口齿清晰,杜绝“口含茄子”式的“装垫儿台”,“凶柿”类发音。读书人和上层阶级说话常常让下层人感到“做作”或者“优雅”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说话讲究,口齿清晰(3)腔调上杜绝玩世不恭的痞气。其实北京话的女尖音说话很讲究,感觉是民国女大学生撑起来的京话的优雅。对男士,某些相声腔可作参考
我想全世界对“优雅”的定义至少在“用语讲究不粗鄙”和“口齿清晰”上应该是一致的。现在的北京小青年为了体现北京话的特色,刻意强调和弘扬一些普通话没有的表达,但殊不知这些表达有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不优雅”才被普通话排斥掉,同时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北京话=粗野的京骂这种不好的印象。所以回归结论,优雅的北京话可参考老舍和溥仪的语音资料,即声调上稍稍带有北京特色的标准普通话。
另外我个人也同意另外两位答主的观点,跟南方一些汉语做比较,“优雅”并不算是北京话的特点。要问什么话最优雅,个人撑苏州话,仅仅尖团音和梅花?两把大杀器可以说是神挡酥神佛挡酥佛了。
-------------------------------------更新-----------------------------------------------
看到大家对这个题目这么感兴趣,鄙人再献上自己总结的“京式懒音”公式以帮助皇城人民自我审音正音好了:
(1) if一个词音节数=1,且前后无内容,则不懒音:例如 “对!”,“是!”
(2) if一个词音节数=2,但是这个词前后不紧密连接其他内容,或这个词被重读强调,则不懒音: "老师(儿)!”,“现在!”;
(3) if一个词音节数=2且这个词后面紧跟其他内容,尤其当这个内容和前面的词组成一个语义群的时候,正数第二个音节会被懒音吃掉,其声母会被贯穿,取而代之的是发音部位最接近的近音: “老日好!(老师好)”,“大鸭好!(大家好)”,“现爱开始(现在+开始)”,“现爱开日写(现在+开始+写)”,“谢夜您!(谢谢您)”,“老日他打aaa我!(老师他打我)”
(4) if一个词音节数\u0026gt;2,则第二个字同括号2,发生京式懒音:“专村(中关村)”,“垫儿台(电视台)”,“北鹰话(北京话)”,“地野战(地铁站)”,“黄咬明/黄袄明(黄晓明)” 等等等等
(5) if一个动词接在“不”或“就”后,这个词不管几个音节,都会与“不”或“就”组成一个语义群,正数第二音节懒音:“就儿他!(就是他)”,“倍儿道(不知道)”
(6) 以上规则通常多发于擦音声母:zhchshr变r,其次jqx变y,zcs懒音最少,且懒音与否与前后字的发音部位有关,如果部分差太远就不倾向懒音
■网友的回复
北京话里出现最多的字是哪个?
大部分人一定以为是“儿”字,但其实吧,北京话里头的“您”可真不比“儿”少!
见面一句“吃了吗您内?”,分别一句“走好内您!”,客客气气的要说“您”,耍幽默逗贫嘴的时候要说“您”,讽刺挖苦还得说“您”……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跟北京人说话,不自觉就成了甲方|图片来源:微博前一段时间,北京大爷哄孙子上了热搜。“您可别哭啦,您这样真没必要”,嘿,听起来画面感倍儿强!
您也甭奇怪,这就是一种北京方言而已。毕竟北京人在很多场合使用“您”这个字,可真不是抬举您。
part.1 北京人半句话离不开“您”
北京人对“您”的使用可谓出神入化,按照老北京人的说法,会不会用“您”说明了懂不懂规矩,听不听得懂则说明了您入没入门道。
您要是以为北京人讲起“您”来都像“您吃了吗?”那样简单直接,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北京话的精髓,就在于话中有话,话里话外都是梗。
往简单说,“您”表示一种尊敬礼貌,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毕竟“您”字自带礼貌光环,放哪种方言里都这样。但其实在北京话里,“您”的使用可谓硬性KPI了。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北京人讲“您”是打小培养的|图片来源:跟北京人问路,要是不带上“您”,可能被忽悠了都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跟北京人问路不带个“您”是有风险的|图片来源:晓说然而,有时候北京人讲起“您”来,根本不是为了跟您客气。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北京人说“您”的时候,他到底想表达啥|图片来源:微博更多时候,北京人说“您”可能在损人。
您可别一听见“您”就特受用,敢情对方损了您,您还跟这儿傻乐呢!
——哟,您可真厉害啊。(您可快闭嘴吧!)
——哟,我这脚是硌着您了吧。(快抬脚,您踩着人咯!)
——哎呦喂,那我可得谢谢您内!(您倒是做件好事啊!)
北京人这么说“您”的时候,再配上漫不经心的表情、故意抬高八度的语调,那十有八九啊就是在表达讥讽啦。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不过您也别生气,毕竟人家堆着一副笑脸说话,您一点儿脾气不能有。
要是北京人生起气来,那也绝对少不了“您”。
@北京人:“姆们北京人称呼对方,要么用您,要么用你丫。怎么着,您挑一个?”
在北京叫个车,乘客要是迟到久了,遇上脾气火爆的司机准得念叨:您可真够早的!那打鸣公鸡都不带有您起得早的!您怎么不再多耽搁一会儿啊!
如果赶上乘客脾气也不好,估计俩人能夹带着“您”交锋上好几回:“嘿,您这怎么说话呢……”“这事儿您就说是不是您不对!”“您这脾气敢情是吃了火枪子儿!”
这些个“您”放在这儿可就是膈应对方了,可损起人照样得客客气气的。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要是在“您”前边儿再加上感叹词,那可就更丰富了,简直像是360度立体环绕声:
嘿(一声),您今儿可真够早的!(表示讽刺)
嗨!您别说,还真行!(表示肯定)
嚯,您这可够厉害的!(表示惊讶)
哎呦,您这是去哪儿啊!(表示疑问)
北京人到底为啥爱说“您”?
其实,不过是一种语言习惯罢了。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北京人不止自己说“您”,还能广泛“传染”|图片来源:微博为了不得罪人,北京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抬高,由此创造了“您”和“怹”这两个尊称。
普通话里的“您”就来源于北京话,不过远没有北京话当中那么百变。
@网友:你-您的区分是普通话强调出来的,对于市井间的老北京日常土话来说(不谈上层读书人规范用语),第二人称单数大部分情况就只说“您”没有“你”,因此并没有敬称和礼貌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吵架也说“您”。
往前数,“您”这个字儿在清代就开始使用了,《红楼梦》中芳官的唱词里便有“您看那风起玉尘沙”,清末小说《老残游记》中也提到北京人说话以“你宁”(您)相称。
但就发音上来讲,中原官话中的“恁”在宋朝就出现了,而且发音是类似的。
这两个字尊称其实都是“你们”“你那”的变体,说实话还不是大家说话的时候犯懒,能吞音滑字的地方就不必完整说出来,“你那”说多了就变成了“您”。
怎样优雅地说北京话
▲历史文献中“您”字出现的词频统计|图片来源:《北京话“您”的历时考察及相关问题》
只是如今多年过去“恁”还是个表示尊敬的代词,但北京话里的“您”,哟嚯,大概有了八百种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