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采访人员 曹杰 吉小平
凌晨12点 , 启明东路回响着火车汽笛声 , 路边“深夜第一家牛肉汤”字样的发光招牌闪亮 。 汤馆中传出三弦声 ,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徜徉在水乡古镇里的那种悠扬声音 。
“吃肉、吃杂(碎)?”孙志钢问汤客 。 他过耳的长头 , 很文艺 。 37岁的孙志钢本不该属于这里 , 这一切源于20年前开始的一连串变故 。
父母下岗 , 错失上大学机会
孙志钢每天凌晨12点来到汤馆 , 身后背着装有三弦的黑袋子 。 3.5小时前 , 孙志钢的母亲丁变玲解下围裙 , 匆忙回家为孙子做晚饭 。 小孙子正上小学六年级 。 孙志钢的父亲孙建新则继续站在炉灶前 , 为客人盛汤 。
孙志钢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 上肢动作僵硬 。 “我们能帮 , 就尽力地帮 , 只要他们一家生活得好 。 ”丁变玲说 。
时间回到2000年夏天 , 孙志钢那年高考 , 被郑州一所大学的纺织品设计专业录取 。 “你们孩子很有才 , 一定要支持他读大学 。 ”母亲记得一位男老师 , 曾找到他们家 。
“我们一千元也拿不出来”丁变玲说 , 那时上大学的艺术相关专业 , 每年学费要5000多元 。
孙志钢从小喜爱美术 , 擅长绘画 。 高考前一年 , 他因病手术 , 家里花掉一万多元 , 父母还欠了外债 。 那时 , 孙志钢的母亲已经下岗;父亲单位工资停发 , 处于下岗边缘 。
这年 , 孙志钢放弃升入大学 , 步入社会 。 也是这一年 , 他的父母卖起了包子、油茶 。 “来熟人了 , 我就赶紧躲起来 。 ”丁变玲回忆初到市场卖饭时 , 难为情的一幕 。 用卖包子、油茶挣到的钱 , 孙建新和丁变玲续交社保 。 退休后 , 两位老人都有了退休金 。
“他干啥工作都要干成”母亲这样描述孙志钢 。 步入社会后 , 孙志钢在食品厂干过学徒、在电脑城修过电脑 。 由于善于钻研 , 到2007年时 , 孙志钢已经攒下不小一笔钱 。 这期间他患有的强直性脊柱炎一直发作过 。 2006年他同孙妍结婚 , 一家四口已经过上幸福生活 。
股市失意 , 8年奋斗化乌有
看着周围朋友因投资股市赚了钱 , 2007年时孙志钢也携带8万元入市 , 其中3万元还是借来的钱 。 “当时 , 三个月就连本带利回来了 。 ”孙志钢回忆那年牛市的情形 。
“当时挣钱太容易了 , 我过着‘吃喝玩乐’神仙般的日子 。 ”孙志钢结实了一帮炒股的朋友 。 每次聚会 , 他先是一斤半白酒开场 , 然后接着唱歌、喝啤酒 。 “那是醉生梦死一般的生活”孙志钢回忆 。
在他们琢磨着通过做短线在股市投机时 , 2007年5月30日一场股灾悄然而至 。 那天股市强烈下挫 , 在后来三天中 , 孙志钢的股票每天跌去一万多元的市值 。 抗不住亏损 , 他只得将股票清仓 。 在之后的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中 , 孙志钢持有的股票市值从最高时的20万元 , 但到了2008年夏 , 他决定离开时 , 只从股市拿回了4万元 。
2008到2010年 , 孙志钢消沉了下来 , 喝酒和打电脑游戏成了生活的全部 。 “他在家喝酒 , 我出去干活 , 实在心理不平衡 。 ”妻子孙妍说 。
为了生活 , 妻子在街头卖过炸馍 , 夏季在烧烤排挡当过服务员 , 春节期间还背着气球在老城十字街编成玩具卖 。
适应不了这种落差 , 那段时间孙志钢心情极差 。 “他除了电脑和床没有砸 , 其它的家用全砸坏 。 ” 那段时间孙妍过着受气的生活 , 常常为此独自落泪 。 “我能忍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 完全是看公公和公婆的面子 。 ”她回忆时说 。
由于孙志钢没有及时终止过往的生活方式 , 到了2010年时小俩口的积蓄只剩1万多元 。
1万元开汤馆 , 3年熬出头
就在孙志钢消沉的两年中 , 儿子降生 。 他作为人父 , 养家的责任变得清晰起来 。
“他不会熬汤 , 我找了一个祖传熬牛肉汤的亲戚 , 上门教会他 。 ”为了让孙志钢的汤馆能成功开张 , 父亲孙建新竭尽全力帮助儿子 。
2010年在启明东路 , 孙志钢觅得一个78平方米的小店 , 他用剩余的1万多元积蓄交房租、买桌椅、安装招牌 。 汤馆艰难开张 。
那时 , 孙妍从前一天晚上十一点来到汤馆 , 直至忙碌到第二天下午三点 , 一天只睡四五个钟头 。 “我年轻 , 能熬得住 。 ”孙妍回忆说 。
刚开始生意惨淡 , 最少时一天只能卖300多元 , 而当时一天的成本是1000多元 。 但夫妻俩知道 , 汤馆的生意就像锅里的汤一样 , 需要熬 。
“汤卖不卖?”那会儿在晚上熬汤时 , 孙志钢发现经常有汤客问 。 发现其中有商机后 , 孙志钢索性一点点地提前卖汤的时间 , 最终形成了深夜汤馆 。
“每到晚上 , 汤馆座位常常是满的 。 ”到了2014-2015这两年 , 孙志钢用“火爆”形容当时的生意 , 还常有人询问他“汤馆能加盟吗?”
弹三弦 , 生命的止疼法
“病发时 , 尊严扫地 。 ”就在2013年生意开始起色时 , 孙志钢的强直性脊柱炎开始周期性发作 。 “身体每动一下就疼 , 像生孩子的疼痛在持续 。 ”为了缓解疼痛 , 他曾吃了1年多止痛药 , 后来止痛药效逐渐消失 , 胃也出了毛病 。
汤馆生意“火爆”之后 , 孙志钢发现自家店周围陆续出现四家新汤馆 。
孙志钢犯病后 , 像熬汤这样的重活落在父亲孙建新身上 。 经过这几年作息颠倒的生活 , 孙志钢的父亲变成白天时无精打采的样子 。 “干汤馆的 , 就是缺觉 。 ”母亲丁变玲说 。
在约1.6米高的锅沿旁 , 孙建新每天中午脚踩小台子 , 接过妻子丁变玲手中20斤一块的牛肉 , 放进容纳500斤水的不锈钢筒锅 。
“我从小就向往三弦的声音” , 2016年孙志钢开始学习演奏三弦 。 在午夜顾客不多时 , 他弹唱自己填写的曲子 。 除了三弦外他还演奏吉他和曲胡 , 孙志钢边弹唱边喝酒 , “打发夜晚的寂寞和病痛” 。 从此 , 夜里的启明东路除火车汽笛声之外 , 还有弦乐音 。
夫妻共熬一锅汤 , 平平淡淡奔幸福
“只要不是过得太难 , 日子慢慢就会好的 。 ”孙志钢的妻子孙妍性格很乐观 , 但是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 。 2018年农历春节期间 , 她确诊得了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
“医生告诉我 , ‘心情好 , 按时吃药 , 病情就能维持’ 。 ”孙妍曾在得知病情后 , 抱着母亲痛哭 。
为了调理心情 , 孙妍在家里的房顶上养了许多绿植 。 “我观察着月季花 , 从小小的慢慢长大 , 然后花开、花落 。 ”她让自己闲不下来 , 这样便不再胡思乱想 。 “只要没有大风浪 , 一家人过平平淡淡日子就行 。 ” 这是孙妍对未来的期待 。
几年前 , 夫妻俩贷款买了房 , 每月有4000多元的房贷要还 , 再加上孙志钢每月1千多元的药费 , 夫妻俩的经济状况比较紧张 。 为了节省开支给妻子用药 , 孙志钢停了自己的药 。
犯病这些年后 , 他的脊柱僵直 , 身高从175厘米缩到165厘米 。 “我当年用长相征服了老婆” 。 他回忆 , 自己中学时曾到一所幼师学校进行歌唱表演 。 节目完毕后 , 他作为领队受到万人瞩目 , 引得对方学校女孩们的阵阵惊呼 。 那时电话还不普及 , 女孩们纷纷索要他的家庭住址 。 “我两手一摆 , 从她们中间平静地穿过 。 ”
没了年少时的优越感 , 如今孙志钢对妻子充满感激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孙志钢的母亲丁变玲已经63岁 , 她怕自己记不清账 , 每次都要在纸上写下客人的账单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晚上8:30丁变玲下班回家 , 准备为孙子做晚饭 , 她在汤馆的工作由丈夫孙建新接替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午夜时分 , 孙志钢在汤馆演奏三弦 , 他用这种方法打发寂寞和消除病痛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午夜12点 , 孙志钢(图右一)开始了自己在汤馆的工作 , 他要一直做到清晨5:30左右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孙志钢(图右一)和妻子孙妍(图右二)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清晨5:30孙妍开始在汤馆工作 , 她主要负责白天的经营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午夜时分 , 孙志钢在汤馆演奏三弦 , 他经常自己编写歌词 , 现在已经写了近30首歌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午夜时分 , 孙志钢在汤馆演奏三弦 , 他用这种方法打发寂寞和消除病痛 。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
文章图片

【|夜牛肉汤馆的三弦声:一个文艺青年的20年奋斗】午夜时分 , 孙志钢同前来看望他的朋友对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