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三 )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精准防控”,但实际上在今年对一些散发疫情的处理中,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今后的疫情处理当中,这种大规模核酸检测将成为一种标准做法吗?它与您提到的“精准防控”是否一致呢?
张文宏:我认为精准防控的一个典型案例,最早出现在北京的新发地。北京在处理这件事情时,采取的就是精准防控的策略。因为当时,北京的防控区域是分区的。大家是在根据新发地暴发疫情的周边病人出入的地点,给予它标记是中等风险,还是高风险。
如果这个地方的防控能力非常强,事实上可以做到精准防控;你对自己的防控能力把握到什么程度,你的精准防控就可以做到什么样的水平。所以这次上海出现这一例病例,我们只是对浦东的一个村进行了编码,是一个中等风险地区。
关键还是要对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进行精准追踪,对他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检测及隔离。我们应该对隔离区域里面进行全员检测。但大家不由得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万一有个别的病例出来,你没有检测到怎么办?我们采取第二轮的“定点清除”,对密切接触者和他活动的区域进行清除,事实上也是能够把握住的。
中新网|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文章图片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采访人员 蒋启明 摄
新冠病毒没有以前厉害了吗?
中新社采访人员: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我们现在的一个主观感受,好像是无症状的感染者越来越多了,死亡的病例好像没有那么多了。那么据您的了解,目前新冠病毒的毒力和它的传播力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关于新冠病毒造成的病死率,有没有一些新的认知?
张文宏: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11月9日)超出了5000万例,病死人数到了120万,但是病例数的新增速度与死亡病例的增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新发病人的病死率事实上是下降的。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数据叫每周的病死率,你会看到也出现下降,这很容易给大家造成一个错觉,认为病毒不像以前那么毒了。
病死率的计算模型,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全球各个地方的诊断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很多没有症状的人会去检测,然后会发现很多无症状感染者。而在早期,我们的诊断能力没办法覆盖无症状的人,所以在早期发病的都是重症,我们报出来的病人当中,病死率自然比较高,现在没有症状的人也去检测,病死率就会很低,这很正常,因为你选的不是同一个人群。
第二,全球范围内,病死率最高的人群是谁?大家都知道是老年人。所以这一高危人群,开始做非常好的自我保护。年轻人的病死率本来就是极低的,全球这一波疫情产生的特点,是(以)社会重启以后的年轻人的感染为主,他们病死率也是低的。
第三,1月份到现在10个月的时间,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新冠抢救物资,不断得以补充。新冠疫情就是一次打仗,后勤保障得越好,这个仗就越成功,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就越高。所以随着防疫物资的极大丰富,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第四,当你看到一个现象,就随意地去猜测它的原因,往往都是错的。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如果你不在医疗系统里面,很容易就认为是病毒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
我们对病毒还要引起重视。我告诉你另外一个数据,英国最近每周的病死率又开始上升了,因为病例在增加,又开始出现轻度的医疗挤兑。一旦出现医疗挤兑,病死率就会大幅度上升。所以最近一个月,英国、法国、德国都开始了局部封城,就是为了让医疗机构不要发生挤兑。
中新网|今冬如何“跑”赢新冠病毒?张文宏给出权威解答
文章图片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采访人员 蒋启明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