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作者 |戈多尔斯基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11月14日 想象一部小说集
晴空 , 深秋金色的光彩 , 到处都是;下午参加读书会 , 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中短篇小说集)发布会 , 并参与交流 。 回住处 , 会长交代写一点感想 , 草就如下 。
70后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宏大叙事的最后信徒——这样说因为80后作家不再延续当代严肃文学的经验 , 80后作家成名与70后同步进行的 , 甚至在市场上抢占了本该是青年作家70后的风头 。 回过头来再看 , 70后作家仍在关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 而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 , 迟迟不见退潮——私人的、回忆的和情绪化的成长史 , 此类题材不断衍生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本文插图

鲁敏的小说与自己是平行的 , 她通过小说重构社会问题 , 她对世界的不信任感 , 来自于传媒或者口口相传的失真及变形 , 如何用小说还原真相 , 以小说的方式虚构真相 , 这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性之一 。 郜元宝谈到鲁敏小说虽然写社会问题 , 却非新闻性的写作 , 她用极端的文学方式与读者交流 , 文学策略的使用 , “复仇式”修正读者的思想 , 打中他们的要害 , 阅读的过程 , 作家与读者相互控告 , 形成一种互辩的意味 。 这种鲜活感是她小说特有的气质之一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本文插图

路内谈到这部自选集的意义:它是作家对自己作品的一次阅兵式的召集 , 是作家有指向的表达一种新的问题意识;新闻写作要求一切都是可信的 , 但消解了故事 , 作家从故事着手 , 对真相的探索 , 是对社会观念和大众认知的反叛;她在小说中表达的真 , 是转瞬即逝的 , 是一种闪念——很难抓住 , 非常考验读者明锐的洞察力 。 鲁敏的小说迷人之处 , 在于她的激进 , 她对极端的碰撞实验 , 她不停止的探求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本文插图

鲁敏谈到自己的中短篇创作方法 , 打碎材料 , 重新组装 , 经过转化 , 改变内部结构 , 再成型时 , 已非本来的面目 。 在小说的细节上 , 人物自身的逻辑性是自洽的 , 转折处 , 是自然的 , 是我们不愿相信又无法不相信的逻辑事实 。 也就是说 , 鲁敏对小说写作的自觉性 , 是在她周密的布局和细节的暗示上表现出来的 。 她会把真实的部分尽量凝缩起来 , 考验读者的感受力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本文插图

郜元宝讲到鲁敏在小说技术上的成熟 , 甚至过于圆熟 , 她的转折、伏笔、详略和收尾 , 都游刃有余 , 但也有部分小说对结尾的处理 , 还不够大胆——这也是她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之一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
本文插图

对谈接近尾声 , 鲁敏也谈到人生如梦 , 但她不是虚无主义者 , 人生如梦在很多人看来是终点 , 而她恰恰相反 , 人生如梦是她的起点 , 她想明白了人生 , 也参透了小说的秘密——她的写作就变得毫无滞碍 , 举重若轻般 , 有苦难 , 也有关怀 , 有精神高蹈 , 也有人间烟火 。
未读到这本小说集 , 但从作家和评论家的分享讨论中 , 已经有一个雏形 , 按图索骥 , 或许会更接近鲁敏小说的秘藏 。
【孔夫子旧书网|参加鲁敏新书《梦境收割者》读书会】11月15日于青浦某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