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千秋楚相孙叔敖

_原题是:千秋楚相孙叔敖
? 王 剑
【楚庄王|千秋楚相孙叔敖】春秋时期 , 一个少年在上山砍柴的路上 , 遇到了一条两头蛇 。 按当时楚国的风俗 , 看见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 。 少年心想:“既然要死人 , 那就死我一人吧 , 不能再叫旁人看见了 。 ”于是 , 他挥起柴刀 , 斩杀了这条蛇 , 并将其埋入山丘 。 回到家以后 , 少年担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 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 母亲知道原委后 , 宽慰他说:“不妨事 。 我听说暗暗做了好事的人 , 上天会保佑他的 。 ”
这个斩蛇的仁德少年 , 就是孙叔敖 , 河南淮滨县人 , 以贤能闻名于世 。 当时 , 孙叔敖居住的期思邑经常蒙受水患 。 于是 , 他率人“决期思之水 , 而灌雩娄之野” , 充分利用废旧河道和两岸湖沼洼地 , 成功修建了依地势高低、由多个小型水库串联而成、能实现自流灌溉的先进水利工程——期思陂 , 一时间名声大震 。
楚国令尹虞丘子听说后 , 就把孙叔敖推荐给了楚庄王 。 楚庄王想考察一下孙叔敖的才能 , 就派他到沂地修筑城池 。 孙叔敖使用量化管理的方法 , 不仅计算土方量、运土的距离 , 也精准计算民工应该携带的工具和干粮 。 由于计划周密 , 运筹得当 , 30天就完成了筑城任务 。 楚庄王心中大悦 , 没过几年 , 就任命孙叔敖为楚国的令尹(楚相) 。
江淮地区是楚国东抗吴越、北取中原的战略要地 。 孙叔敖上任伊始 , 就征集民力在江淮之间疏沟开渠 , 兴修水利 。 最著名的工程当属“芍陂” , 这里原是一片洼地 , 孙叔敖因形就势 , 围堤造陂 , 凿渠引水 , 建成了一个人工大湖 , 可浇灌淠东平原万顷良田 。 不久 , 江淮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 一跃成为楚国东北部的重要粮仓和兵源地 , 为楚庄王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楚国崛起后 , 晋楚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大战“邲之战” 。 其时晋强而楚弱 , 孙叔敖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 , 把强晋打得措手不及 , 仓皇北逃 , 楚国得以成为中原霸主 。
楚国称霸以后 , 胸怀气度也不一样了 。 有一天 , 楚庄王觉得楚国使用的蚁鼻钱太轻 , 有失大国体面 , 便责令市场上一律更换大钱 。 老百姓觉得用大钱很不方便 , 怨声四起 。 商人们也纷纷放弃经商 , 贸易市场出现萧条迹象 。 孙叔敖知道情况后 , 赶紧去见楚庄王 , 据理力争 , 晓以利害 。 楚庄王答应恢复旧币 , 很快楚国市场又恢复到原来繁荣的局面 。
楚国民众爱坐矮车 , 但楚庄王认为不便于驾马 , 下令把车的底盘改高 。 孙叔敖表示反对 , 他认为 , 政令多了 , 百姓会无所适从 。 建议加高闾里的门槛 , 这样 , 百姓乘车出入 , 自然就会把车子底盘改高了 。
安定时间一长 , 楚庄王又觉得没意思 , 就想攻打晋国找点乐趣 。 群臣认为不适宜 , 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 但都不敢劝 。 孙叔敖找到楚庄王 , 并不直接提攻打晋国的事 , 而是说:“大王 , 我的后园有棵榆树 , 树上有一只蝉在高声鸣叫 , 却不知道后边有只螳螂正准备捕食它 。 螳螂捕蝉的时候 , 却不知道身后有只黄雀伸着脖子呢 。 如今 , 大王只知道贪占晋国的土地 , 却没想到要爱惜士卒的生命 , 没想到战争带来的后果和祸患 。 ”庄王听了之后 , 觉得很有道理 , 就听从了孙叔敖的劝告 , 决定不去伐晋了 。
孙叔敖为相期间 , 楚国“上下和合 , 世俗盛美 , 政缓禁止 , 民乐其生 , 吏无奸邪 , 盗贼不起” , 楚国国力进入了全盛时期 。
孙叔敖为政有方 , 深得民众的拥戴 , 楚国官员和百姓纷纷称颂 。 然而 , 有一位老人却身着丧衣、头戴白帽前来拜访 。 孙叔敖见老人这幅装扮 , 感到十分疑惑 , 于是问他:“敢问老人家 , 是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我呢?”老人忧心忡忡地警告道:“你的地位很高了 , 对人的态度就要更加谦卑;官位变大了 , 做事情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了 , 就不要再索取他人的钱财了 。 ”孙叔敖听到这样的话 , 赶紧恭敬地叩拜致谢 , 表示接受他的忠告 。
孙叔敖一生谨记老人的叮嘱 , 三得相而不喜 , 三去相而不悲 , “持廉至死” 。 楚庄王多次重金封赏他 , 他都坚辞不受 。 他衣着朴素 , 饮食简单 , “妻不衣帛 , 马不秣粟” 。 史书说他“冬羊裘 , 夏葛布 , 枯鱼之膳 , 栈车牝马 , 面有饥色” , 连孔子都觉得孙叔敖平时太过节俭 。
楚庄王二十一年(前593年) , 孙叔敖病重去世 , 年仅38岁 。 弥留之际 , 他把儿子叫到床边 , 告诫他:“我死之后 , 国君必然会加赏于你 , 你千万不可接受过于肥沃的土地 。 ”孙叔敖死后 , 他的妻子和儿子穿着破旧的衣衫 , 靠打柴维持生计 。 伶人优孟看不过去了 , 就扮成孙叔敖的样子 , 在庄王的寿宴上唱“慷慨歌”泣诉 , 留下了“优孟衣冠”的佳话 。 楚庄王得知真相后很受震动 , 连忙招来孙叔敖的儿子 , 把荒凉而又贫瘠的山地“寝丘”封给了他 。
“楚相千秋业 , 芍陂富万家 。 丰功同大禹 , 伟业冠中华 。 ”作为“古今第一清官” , 孙叔敖被司马迁的《史记》列为“循吏第一” 。 1957年 , 毛主席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 , 称他是“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