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梦又不成灯又烬”——为什么欧阳修填词可以出律,我们却不行?
本文图片
有朋友求问:“故欹单枕梦中寻 , 梦又不成灯又烬”是什么意思?
欹 , 读作(qī 、yī) , 是歪向一边 , 倾斜、倚靠的意思 。 单枕 , 孤单的枕头 , 这说明床上只有一个人 。 烬 ,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 这里是指油灯也灭了 。
所以我就斜靠枕头去往梦境里寻找 , 谁知道一夜灯油尽 , 却美梦难成——也可能根本就没睡着 。
这显得没头没尾 , 要真正理解 , 还需要找到出处 , 连接上下文 。
原文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 , 触目凄凉多少闷 。 渐行渐远渐无书 , 水阔鱼沉何处问 。
夜深风竹敲秋韵 , 万叶千声皆是恨 。 故攲单枕梦中寻 , 梦又不成灯又烬 。
“玉楼春”是词牌名 , 又名“归朝欢令”、“呈纤手”、“春晓曲”、“惜春容”等 。 双调五十六字 , 正体为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 欧阳修的这首作品 , 上片韵字“近”、“闷”、“问” , 下片韵字“韵”、“恨”、“烬” , 同押《词林正韵》第六部 。
本文图片
大部分词牌的平仄规律只需要按照要求填写就可以了——不过这是针对今天的创作者来说的 。 在当年词牌本身并未定型之时 , 词人们多一个字 , 少一个字 , 甚至写出长调来 , 将小令扩充到双调 , 都是属于开创——只要音乐能够支持 。
当时把小令变成双调 , 无非就是重复演奏一遍乐曲 , 方便歌女唱下片的词 。 所以当词牌在野蛮生长之后开始整理 , 它们的格式就会出现很多变体 , 有时候少押个韵 , 有时候多一个字 ,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
我们经常听说“增字”、“减字” , 这都是在音乐可变的情况下词牌创作灵活性的证明 。
为什么到了今天 , 词牌创作反而卡死了呢?因为音乐散佚了 , 我们不能再针对音乐调整字词 , 只能通过词谱(没有乐感)来填写词牌 。
平仄的标示在词牌脱离音乐成为吟诵体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可一旦音乐完全消失 , 这些平仄的限定反而成为了一种没有依据的限制——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一句按词谱填出来的词 , 在朗读的时候会感觉有些怪怪的?
本文图片
因为到大晟府周邦彦规范这些词牌的时候 , 词还只是用来唱的 。 用来唱 , 字的发音就会跟随音乐发生变调 , 就好像今天的流行歌词 , 念起来可能好像狗啃陀螺 , 但是唱起来 , 字词发生变调 , 反而可能畅通 。
词谱就是根据音乐和汉字平仄协调下来的记载——当音乐不在了 , 很多原本因为音乐而好听的词念起来就不清朗通顺——它原本就不是用来念的 。
何况还有古今发音的变化 , 特别元朝北方话对中原语音的推倒 , 也是导致唐音宋调的诗词和今天普通话念起来不合的重要原因 。
所以 , 我们对词牌的平仄大多是一种遵守规则 , 但是懒得去追究所以然的相处方式 。 没有人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用平 , 要用仄 , 因为和它配合的乐曲已经没有了 。 而平仄规律在格律诗中就已经很明显 , 也无须过多说明 。
本文图片
但是“玉楼春”还是可以分析一下的 , 因为“玉楼春”在句子长短、句数上和七言律诗如出一辙 。
我们换个角度看 , 这就是一首七言诗 。 只不过不押平声韵 , 是仄韵七言古诗 。
(以下分析没有学习过平仄专栏的朋友可以跳过不看 。 就好像你不看 , 也知道水可以发电——这是常识 , 但是我这里就要说说水为什么可以发电——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废话 , 特别还是不讨人喜欢的平仄分析 。 )
古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 , 近体诗是格律诗 , 古体诗是不遵守格律的诗歌 。 而古体诗实际上和词牌是同源的 。
【词牌|“梦又不成灯又烬”——为什么欧阳修填词可以出律,我们却不行?】偶一为之的我们称之为古体诗 , 早于词牌之前的按格式填诗 , 我们称之为“乐府诗” , 实际上就是根据乐府收集的诗和乐曲重新写作——这和后来的填词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 变化的只是乐府音乐和后来新兴的胡乐、宴乐的不同 。
本文图片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玉楼春”看作古体诗 , 只不过后来很多人在使用同一个音乐的时候 , 按照既定平仄格式填写七言八句 , 遵守不同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来创作 , 就形成了这种词牌 。
欧阳修的这首作品 ,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种平仄格式中的过渡——按照“玉楼春”的正体格式 , 欧阳修的作品实际上是出律的 。
有些人马上会大义凛然且得意洋洋地质问:轮得到你来评论欧阳修?
这有什么不可以?按照正体来说 , 这就是出律的 , 但是出律是没有关系的 , 因为当时的人出律就可以冠之以“变体” , 只要不影响喝小酒的时候歌女演唱 , 出律又有什么关系?
本文图片
古人创作诗词是为了言志抒怀 , 并不是为了合格式 , 但是我们今天只能按照后来的标准划分 , 谁都没有问题 , 问题在于你不知所谓还得意洋洋以为抓住了欧阳修或者我的漏洞 。
其实详细来说 , 格律诗中不仅有押平声韵的近体诗 , 同样有押仄声韵的近体诗 。 只要遵守“相对”、“相替”、“相粘”的格律要求 , 押仄韵也是格律诗 , 这个我前面讲韦应物诗的时候曾经详细讨论过 。 为什么这里要拿出来说呢?
因为“玉楼春”的正体 , 实际上就是一首不遵守格律关系的仄韵七言八句古风 。 但是详细分析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就会发现 , 它的前四句 , 也就是上片 , 是遵守“玉楼春”词牌格律的 , 一二句“失对” , 没有遵守近体诗的格律关系 。 但是它的后四句(下片) , 实际上是遵守格律关系的近体仄韵诗 。
因为后四句遵守了格律关系 , 反而让它相对于“玉楼春”的词牌出律了 。
本文图片
是不是看得一头雾水?我们慢慢分析(对平仄没兴趣的就别看了) 。
“玉楼春”正体的平仄关系是:
上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关键位置(二四六分明)上的平仄排列:
上片
仄、平、仄 , 仄、平、仄 ,
平、仄、平 , 仄、平、仄 。
下片
仄、平、仄 , 仄、平、仄 。
平、仄、平 , 仄、平、仄 。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句子全部是律句 , 完全遵守平仄“相替”的原则 。
本文图片
但是在“相对”、“相粘”这两个规则上 , 一二句相同 , 不相对 , 二三句不相粘 , 却相对 , 三四句又相对 。 上片和下片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 下片的平仄关系完全就是上片的重复 。
再来看欧阳修的这首词 , 什么地方出律 。
别后不知君远近 , 触目凄凉多少闷 。 渐行渐远渐无书 , 水阔鱼沉何处问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注意我们只看关键位置平仄(一三五不论对于律句都是有适用性的 , 这里不逐字分析) , 就会发现是合正体格律的 。
但是下片就不是这样了 。
夜深风竹敲秋韵 , 万叶千声皆是恨 。 故攲单枕梦中寻 , 梦又不成灯又烬 。
仄平平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下片起句的平仄就和正体相反 , 变成了“平、仄、平”(深、竹、秋) , 反而和第二句形成了“相对” 。 因此下片从格式上来说是一首遵守“相替”、“相对” , 不遵守“相粘”的近体仄韵折腰体七绝 。
本文图片
从较为宽泛的角度来说 , 下片是一首仄韵近体诗 。
但是这种格式对于词牌正体(上下片都不遵守近体诗格律关系)的格律关系来说 , 下片第一句就出律 。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称它为《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呢?原因前面说过了 , 在词谱未定之前 , 这些变动只要能不影响演唱 , 就都是合理的 。 他就是用这个音乐来演唱这首词 , 没有大的不通顺 , 当然是可以的 。
只是今天我们不能这么写了——因为词谱已经定了 , 而且无法更改——改动的基础(音乐)没了 。
本文图片
这首词牌的内容比较明了简单 , 写的是思妇思远之情 。 在北宋初期 , 词牌创作虽然逐渐脱离歌女代言体 , 题材还是不开阔 , 都是闺阁之怨 , 离别之思 。
“别后不知君远近 , 触目凄凉多少闷 。 渐行渐远渐无书 , 水阔鱼沉何处问 。 ”
与君一别之后再无消息 , 也不知道到你去了哪里 , 满目凄凉 , 让人苦闷啊 。
多少 , 其实是很多的意思 。
你我渐行渐远 , 终于断了音信 , 距离太远 , 家书渺茫 , 无处相问 。
鱼书 , 出自《乐府诗集》:“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 。 ”其实是装着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 后来就通指家书 。
上片写这么一种无处发散的思远情绪 , 因为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 没有书信往来 , 情感无法发送 , 没人接收——这也是一种离别之“恨” , 连个寄托都没有 。
本文图片
下片则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 , 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
“夜深风竹敲秋韵 , 万叶千声皆是恨 。 故攲单枕梦中寻 , 梦又不成灯又烬 。 ”
风竹秋韵 , 是秋天常见景色 , 但是在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 , 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 , 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
所以只好斜靠着孤单的枕头 , 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亲人 , 只可惜梦未成 , 灯已灭 。
“灯又烬”也代表了思妇的青春年华就在这无尽的等待中逝去了 。 一语双关 , 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 , 思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
相对于上片和下片前两句对这种思念之情无法发散之“恨”的层层递进 , 结句温柔敦厚 , 却饱含凄凉 。 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 , 具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
本文图片
欧阳修的另一首《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更加有名 , 其中千古之句为“人生自是有情痴 , 此恨不关风与月 。 ”不过依旧不入“玉楼春”正格 , 而且连上片都是仄韵格律诗的样子 , 可以看作是两首仄韵格律折腰体的合成 。
这也正说明了古体诗、近体诗、词牌这些诗歌形式的渊源和变化路径 。
可它就是词牌“玉楼春”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 , 欲语春容先惨咽 。 人生自是有情痴 , 此恨不关风与月 。
离歌且莫翻新阕 , 一曲能教肠寸结 。 直须看尽洛城花 , 始共春风容易别 。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感受松软海绵蛋糕“弹弹弹”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农民|春分时节小麦田间管理,做好这些工作,高产又优质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
- 想吃点心不用买,教你在家做“驴打滚”,不用烤箱,软糯香甜!
- 它,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炒一炒就出锅,清爽可口,好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