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原题为_光明网|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迫切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 ”这既凸显了扩大内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也为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指明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
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
基于对当前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科学研判 , 2020年5月 ,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次被提出;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双循环”的战略方向和总体要求;日前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 党中央对于新发展格局的一系列重要论断 , 是统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 , 顺应经济发展历史规律的深远战略抉择 , 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强国方略 。
【光明网|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 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 我国人口众多 , 面积庞大 , 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 2014年至2019年间 , 我国消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 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 , 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 内需消费巨大的增长空间形成我国牢固经济根基的“压舱石” , 使我国可以依靠国内资源和市场来驱动产业体系构建 , 畅通国内大循环 , 有效应对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的冲击 , 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 。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 , 国内循环必然与国际循环相对接 。 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并不意味着要形成封闭的国内循环 , 也不意味着要挤压或放弃国际循环 , 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循环体系 。 要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 并在更高水平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从经济循环的角度分析 , 这一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匹配和不协调 。 一方面 , 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增速大幅下降 , 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 另一方面 , 有效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以强大国内市场作为发力点 , 需要重点关注三条发展路径:
一是在需求端 ,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既能让居民有钱消费和敢于消费 , 又能带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 可以同时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 , 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 为此 , 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 努力稳定现有就业 , 积极扩大新增就业 ,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 让居民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 夯实消费基础;要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 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 持续提升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的社会保障水平 , 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 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要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 扩展居民收入来源 ,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 逐步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和救助 ,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要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 畅通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渠道 , 进一步释放私人消费潜力 , 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对国内市场消费的支撑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