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司马光为官做人的品行修为

为官|司马光为官做人的品行修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谈及司马光 , 人们定能随口道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也能立刻联想到《资治通鉴》这部史学著作 , 但是对于他的品德操守 , 世人却知之甚少 。他之所以能够名垂史册 , 不只于世人所见到的成就 , 其后必有强大的精神品质作为支撑 。忠君报国 , 济世爱民
司马光(1019年—1086年) , 字君实 , 号迂叟 , 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 世称涑水先生 ,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光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 从地方判官 , 到州府幕僚 , 再到学官言官 , 直至首辅宰相 , 在他长达49载为官生涯中 , 一直坚守着忠君之心、报国之志 。从其“砸缸救友”一事中 , 便可看出幼年的司马光就聪慧过人、机智勇敢 。1038年 , 20岁时一举考中进士 , 从此步入仕林 。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 , 而是说道:“贤者居世 , 会当履义蹈仁 , 以德自显 , 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足可见其不图虚荣、心怀抱负 。
从政初期 , 司马光先后前往华州、苏州、韦城等地方任职为官 , 其间深入民间走访、了解民众疾苦、体恤下层百姓 , 很快便赢得了“政声赫然 , 民称之”的美誉 。在关怀百姓的同时 , 司马光亦关心国家 。1047年 , 年仅29岁的司马光闻知贝州城农民起义一事后 , 便立刻写了《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给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的庞籍 , 以为平息动乱建言献策 。其后 , 司马光经时任宰相庞籍的举荐 , 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殿中丞、郓州典学等职 , 使其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素养 。1055年 , 司马光随庞籍前往并州任通判 。1058年后便回到开封任职 。在此期间 , 他一方面关注朝堂 , 刚正执着 , 不惧生死 。虽深知“臣言此 , 自谓必死” , 但依旧连上三状《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 , 请求仁宗早日立储 , 以稳定朝堂 。感念其忠心赤胆 , 最终皇帝非但没怪罪 , 反而采纳建议立赵曙为太子 。同时他也居安思危 , 大度举贤对边事很有研究的刘邕 , 以安定边防 。此外 , 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危机 , 司马光也连连向宋仁宗上书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 , 提出了为君之德有三言 , 即仁、明、武;后者论述了朝廷选人用人之道 , 这两部著作对当朝皇帝和官员都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也关心下层 , 心系民生 , 同情百姓 。在洛阳为官时 , 他不忘乡亲父老 , 每年都会回乡探亲并体察民情 。很多地方官员想要设宴款待 , 但无一例外都被回绝了 , 原因是民众仍食不果腹 , 自己无心享受美酒佳肴 。他在《论财利疏》中对民生疾苦描述道:农民苦身劳力 , 粗衣粗食 , 还要向政府交纳各种赋税 , 负担各种劳役 。收成好的年代 , 卖掉粮食以供官家盘剥 , 遇到凶年则流离失所 , 甚至冻饿而死 。对此司马光认为 , 只有“利民”才能“安国” , 所以他建议皇帝采取“养民”之策 , 减轻繁重的赋税徭役 , 同时开源节流 , 严惩贪官污吏 。因其一生忠君效国、忧国忧民 , 世人尊称他为“社稷之臣” 。
崇俭戒奢 , 廉洁自律司马光在官场驰骋数十载 , 虽身居高位、声誉远扬 , 却不贪图享乐、不贪恋权贵 , 而是崇尚节俭、清正一生 , 不仅自己做到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 同时亦要求他人干净为人、清廉为官 。
独善其身 , 稳得住操守 。北宋时期“高官厚禄”可谓名副其实 , 官员的俸禄极差大 , 品级越高 , 所享财富越多 。而司马光却是例外 , 并非没有 , 而是不贪 。1063年 , 仁宗皇帝驾崩 , 英宗继位 , 豪赏群臣 , 挥金如土 。司马光当时身居四品 , 可以获遗赐一大笔金银珠宝 。在众人乐不可支之时 , 司马光却没有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 反而看着这些赏赐深觉不妥、忧心如焚 , 于是先后两次上书表示对此举的意见 , 并预备带动朝堂官员将赏赐捐出 。可惜事与愿违 , 不仅上表无果 , 而且无人响应 , 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所得全部捐给谏院充公和补贴亲友 。他的执着与定力 , 廉正与操守 , 无疑是后代为官者的榜样 。节俭朴素 , 耐得住清苦 。司马光生于官宦之家 , 虽家境殷实 , 但不骄不奢、简朴一生 。幼年时 , 大人们为其准备的华美衣裳 , 他总会放到一旁不好意思穿戴 。成人后 , 入仕为官却朴素依旧 。一次好友范镇前往司马光的住处去看望他 , 踏进屋内 , 只见家徒四壁 , 除简单家具和成堆书籍外再无其他 , 被褥也布满补丁 。范镇回到家后因同情其清苦 , 便叫夫人做了一床被子送给他 。司马光收到后颇为感动 , 在被头亲笔用隶书写到:此物为好友范镇所赠 。而这床被子从此伴随他直至入土 。人到暮年 , 他依旧艰苦朴素、赤贫如洗 。老友刘贤良准备买一婢女侍奉体弱的司马光 , 可他却谢绝道:“吾十几年来 , 食不敢常有肉 , 衣不敢有纯帛 , 多穿麻葛粗布 , 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司马光一直“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 即使妻子去世 , 也因家中无存钱置办 , 只能卖地办丧 , 即有了“典地葬妻”的典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