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拼多多争议该结束了?( 二 )


用户|拼多多争议该结束了?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该季度拼多多投入100.72亿元的市场费用 , 市场费用率为70.88% , 仍然处于高位 , 但同比降低21.07个百分点 , 由此释放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 使经营亏损率从2019年Q3的37.16%收窄至目前的9.12% 。
对于市场费用率大幅降低 , 拼多多表示主要是补贴策略发生转变 , 补贴方向从高客单价的电子产品转向农产品 。
用户|拼多多争议该结束了?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在虎嗅过去文章《拼多多:用补贴“买”用户》里表示 , 拼多多用户的粘性不高 , 现有用户有很大程度是归因于用户补贴 。 并且 , 拼多多在获客之后仍然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补贴)维持现有用户的活跃性 。 而拼多多目前所探索的C2M模式对商品成本的影响非常有限 , 所以我们认为拼多多实现真正的C2M模式道阻且长 , 很难实现真正的“商品成本便宜” 。
因此 , 即使拼多多后期策略重心转向用户留存 , 市场费用也很难大幅降低 , 其利润短时间内扭亏无望 。
在拼多多持续亏损的状态下 , 为何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
现金流陷阱
根据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评测自生造血能力的强弱 , 而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正相关关系 。 若按净现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1的合理标准下 , 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一致的 。 所以 , 产生利润 , 那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来说就是正数 。
2016年-2019年 , 拼多多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2.92亿元、5.25亿元、102.2亿元和69.68亿元 , 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如下表显示均为正 。
用户|拼多多争议该结束了?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为什么拼多多能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取得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究其原因 , 是拼多多现金流存在陷阱 。 拼多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主要源于应付账款和商家保证金 , 在2016年-2019年的应付账款/限制性资金(商家保证金)分别为13.12亿元、102.81亿元、98.47亿元以及163.03亿元 。 若剔除应付账款和商家保证金的影响 , 拼多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基本是流出的 。
反观阿里 , 阿里2020财年(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06亿元 , 其中 , 净利润贡献1404亿元 , 应付账款和商家保证金只有28.78亿元 。
所以说 , 拼多多并非靠自主经营而是靠占用上游商家的资金来获得经营性现金流 , 这是极其不健康的 。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拼多多没有自己的支付 , 把商家可收到的账款打入拼多多账户 , 只要商家不提现 , 这些账款就趴在拼多多平台上的 , 构成应付账款 。 而阿里把商家可收到的账款打进商家支付宝账户 , 无论商家是否提现 , 这些账款都是属于商家的 。
但对拼多多而言 , 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 因为平台占款存在很大的隐忧 , 商家未提现的账款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 而且当平台一旦出现资金断链 , 商家账款可能会遭受损失 。 所以 , 在我们看来 , 随着电商市场逐渐规范化、成熟化 , 法律监管将趋严 , 平台押款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 届时 , 拼多多就失去占款的“优势”了 , 也能反映出实际“造血”能力的不足 。
拼多多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持续扩大 , 主要由融资活动产生 。 拼多多在2018年4月D轮融资13.69亿美元 , 7月IPO融资15.78亿美元 , 2019年2月完成后续融资(FPO) , 成功募得12亿美元 。
但对资本依赖过大 , 容易出现资金断链的风险 。 2019年10月15日 , 淘集集CEO张正平正式向商户发布了道歉信 , 就淘集集遭遇的拖欠商户款项、被黑客恶意攻击、资金流断裂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 其中 , 他表示 , 进入2019年9月 , 由于融资迟迟得不到确认 , 公司现金流开始下降 , 出现挤兑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