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_原题是: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近日 , 一则有关汉服和韩服的社会文化新闻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 韩国人说中国人窃取了韩服的设计 , 汉服实际起源于韩服 。 其实 , 这一类“什么都是韩国的”新闻 , 早已见怪不怪 , 以至于有这样的段子:“世界是你们的 , 也是我们的 , 但归根结底是韩国人的 。 ”
有意思的是 , 韩国人宣称所有权的东西 , 大多都和中国有关系 , 就连中国人要放假旅游的法定节假日都不肯放过 。 似乎韩国才是真正的“大国” 。 那么 , 历史上半岛政权究竟有多大?和中国的关系如何?如今总是想从中国“抢”传统 , 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 ,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章图片

高句丽不是高丽 , 半岛外没有朝鲜
《尚书》等文献记载 , 周武王灭商之后 , 封箕子于朝鲜 , 可能就在今天的朝鲜半岛 。 不过 , 也有研究者结合考古材料认为 , 箕子政权最初在辽河流域 , 战国末年才在燕国军事压力下被迫迁入朝鲜半岛 。
在朝鲜半岛 , 则流传着檀君朝鲜的传说 , 声称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 , 也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年代 , 朝鲜就已经建立了政权 。 不过 , 这个具有浓烈佛教色彩的传说直到13世纪才形成 , 又是僧侣所做 , 所以长期以来并不为史家所相信 。
西汉初年 , 汉高帝剪灭异性诸侯 , 燕王卢绾的部下卫满带着人马逃亡朝鲜半岛 , 建立了卫满朝鲜 。 汉武帝时 , 朝鲜与汉朝交恶 , 汉军灭掉了卫满朝鲜 , 在其故地设置了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 。 所谓“朝鲜杀汉使者 , 即时诛灭”就是这件事情 。
乐浪等四郡的设置 , 标志着中央王朝对半岛的直接统辖 。 但四郡并没有覆盖整个朝鲜半岛 , 南部长期活跃着土著力量 。 久而久之 , 形成了辰韩、马韩、弁韩三个部落联盟 , 统称“三韩” 。
三国时期 , 魏曾经武力平定三韩 , 但随着西晋灭亡、天下大乱 , 乐浪等郡内迁 , 中原王朝对半岛的直接管理就此终结 。 待到隋朝再造大一统帝国时 , 朝鲜半岛上的三个政权分别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 , 称作“海东三国” 。
三国以高句丽疆域最广 , 不仅占据半岛北部 , 还控制了辽东 , 高句丽王陵就在今天吉林、辽宁两省 。 然而 , 疆域最大的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朝鲜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 反而是偏居半岛一隅的新罗 , 先和唐朝结盟 , 一起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 。 然后又摆了唐朝一道 , 迫使设在今天平壤的唐朝安东都护府内迁 。 最终 , 唐朝与新罗的边界划在了大同江 , 也就是今天流经平壤的那条江 。
公元九世纪末 , 新罗内乱 , 分裂成三个政权 , 结束这场分裂的政权国号“高丽” 。 趁着五代十国的乱世 , 高丽向北扩展 , 到达了清川江流域 。 契丹兴起后 , 高丽又以臣服换赏赐的方式 , 获得了鸭绿江以南的地区 。 1388年 , 李成桂取代高丽政权 , 后经明朝恩准 , 改国号为“朝鲜” , 两国的疆界仍划定在鸭绿江 , 一直延续至今 。
因此 , 就政权追溯而言 , 从新罗到朝鲜 , 鸭绿江是其几经扩张获得的最北疆界 , 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赚到了” 。 至于更北方 , 半岛之外的土地 , 与新罗之后的半岛政权向来没有什么关系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章图片

“事大以精诚”的选择
从历史不难看出 , 自汉代以来 , 半岛政权的生长与扩张 , 多是趁着中原帝国分裂的大乱世 。 蒙元以后 , 这样的机会不再有了 , 半岛上的政权要想生存下去 , 必须首先理顺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
在威震欧亚的蒙古人面前 , 高丽毫无选择地当了藩属 , 国王必须娶元朝公主当王后 。 蒙古人对这个“驸马国”很不客气 , 特别是忽必烈时期东征日本 , 在高丽设了“征东行省” , 调用的钱粮、人马不计其数 。 直至今日 , 这段历史还经常被搬上银幕 。
有趣的是 , 尽管被蒙古人呼来唤去 , 但高丽似乎对“驸马国”的身份还有那么点留恋 。 明朝一统河山 , 推进到了辽东半岛 , 高丽国王居然想和刚刚揍完蒙古铁骑的明军比划比划 。 统兵大将李成桂不是傻瓜 , 他没有带兵过鸭绿江 , 而是掉回头去 , 废掉了高丽王国 , 而后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 也就是朝鲜 。
李成桂推翻了想和明朝比划拳脚的高丽国王 , 新的朝鲜国号是明太祖赐予的 。 然而 , 朱元璋对李成桂的态度并不友善 。 在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中 , 有十五个国家是“不征之国” , 朝鲜就名列其中 。
不过 , 当朝鲜使臣得知此事 , 他们非但没有感激涕零 , 反而大为惶恐 。 因为朱元璋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朝鲜国 , 即高丽 。 其李仁人 , 其子李成桂名旦者 , 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 , 首尾凡弑王氏四王 , 姑待之 。 ”虽然朱元璋搞错了李成桂的亲属关系 , 但“姑待之”这三个字隐含的杀意却让朝鲜君臣不寒而栗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章图片

李成桂像
原来 , 早在洪武二年 , 高丽国王王颛就向明朝表示了臣服 , 并且得到了朱元璋的册封 。 五年后 , 权相李仁人弑杀王颛 , 拥戴王禑 。 洪武二十一年 , 李成桂发动病变 , 囚禁了王禑 , 先后拥戴了王昌、王瑶两个傀儡 , 最后自己上位 。 明朝方面没有搞清楚李仁人和李成桂的关系 , 把这一系列弑杀君主的悖逆罪行 , 全都扣在了李成桂的头上 。
朱元璋对朝鲜的不满 , 可不止是这句“姑待之” 。 李成桂掌权之后 , 明朝使臣的指责与恐吓几乎没停过 。 洪武二十六年 , 火气不顺的朱元璋接连派了两拨使臣责骂朝鲜 , 第二封诏书是这么写的:
“朕起自南服江淮之间 , 混一六合 , 攘除胡虏 , 骑射舟师 , 水陆毕备……百战之兵 , 豪杰精锐 , 四方大定 , 无所施其勇 , 带甲百万 , 舶舫千里 , 水拜渤懈 , 陆道辽阳 , 区区朝鲜 , 不足以具朝食 , 汝何足以当之?” 。
如此强烈的威胁 , 让李成桂有些受不了 , 他对朝鲜大臣抱怨道:“乃屡责我小邦 , 诛求无厌 , 今又责我以非罪 , 而胁我以动兵 , 是何恐吓小儿哉!”
抱怨归抱怨 , 李成桂终归是个现实的人 , 他的做法是“事大以精诚” 。 无论朱元璋如何责骂、是否有理 , 朝鲜方面都恭恭敬敬认错 , 一丝不苟办事 。 明朝说什么就是什么 , 明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只要不挨打 , 颜面上就没有过不去的事情 。
这样的态度尽管没能完全消除朱元璋的怒火 , 但总归让朝鲜平平安安过完了洪武时代 。 到了永乐年间 , 朱棣提高了赴朝使臣的级别 , 让朝鲜君臣看到了希望 , 他们“事大之礼益恭” , 得到了积极地回报 , 史称“朝廷亦待以加礼 , 他国不敢望也” 。
从此 , 朝鲜成为大明帝国名正言顺的头号藩属国 。 万历年间壬辰之乱 , 明军入朝作战 , 保全了朝鲜江山社稷 , 朝鲜对明朝的谦恭与感激达到了极致 。
朝鲜对明朝的恭顺一直持续到满清的兴起 。 公元1627年和1637年 , 满清两次征伐朝鲜 , 史称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 。 朝鲜兵败如山倒 , 明朝也无力救援 , 只得倒向新兴的满清 。 不过 , 李朝上下对清朝口服心不服 , 不仅私下称清帝为“胡皇” , 称清使为“虏使” 。 在明朝灭亡之前 , 除了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 , 朝鲜的内部公文 , 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 , 仍用崇祯年号 , 就连官方编修的《仁祖实录》也是如此 。
明朝彻底灭亡之后 , 朝鲜孝宗还琢磨过北伐清朝 , 并且真的像模像样扩充军队、训练兵马 。 不过 , 想归想 , 敢不敢做又是另一回事 。 面对清朝使臣的诘责 , 朝鲜方面该认怂就认怂 , 还在顺治年间按照清廷的命令 , 两次派兵前往黑龙江流域协助清军与入侵的哥萨克作战 , 史称“罗禅征伐” 。
在《燕行录》等史料中 , 我们能看到朝鲜使臣偶尔流露出的“文化优越感” , 比如笑话中原百姓剃发易服 , 不识明朝衣冠 。 但在国家关系层面 , 朝鲜对清朝依然秉持“事大”的态度 , 与明朝时期没有太大的差别 。 以至于在晚清时代朝鲜半岛的动荡政局中 , 还出现了一大批主张继续效忠清朝的“事大党”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清《万国来朝图》局部
事大主义的后遗症
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 , 朝鲜王国恭顺“事大” , 近乎无条件的遵从明清帝国 , 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半岛的文化心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最为突出的是对中华文化近乎于无条件的吸收 , 即“慕华” 。 从唐代开始 , 朝鲜就已经大规模学习中原文化 , 后因辽金蒙元 , 在地理上一度疏离于中华文化区 。
到明朝时期 , 学习中国达到了新的高潮 。 随着朱子理学在朝鲜朝的传播与发展 , 许多朝鲜士人认为“朝鲜乃大明之朝鲜也” , 换言之 , 朝鲜是属于中华的一个分支 。 基于此种文化观念 , 当朝鲜王朝准备创造自己的文字时 , 竟然遭到了国内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 认为这将把朝鲜从“中华”的大概念中区分出去 。
用今天的眼光看 , 这种不要“朝鲜” , 只求“中国”的做法 , 颇有些损伤民族自尊 。 但在“慕华”的格局下 , 朝鲜君臣并不这么认为 , 他们以自己更亲近于中国为荣 。
在韩剧里露脸频率颇高的朝鲜宣祖有这么一句名言:“中国父母也 , 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 , 如子也 , 以言其父母之于子 , 则我国孝子也 , 日本贼子也 。 ”不仅乐于当儿子 , 而且为自己更孝顺而沾沾自喜 , 引以为豪 。
在这样的思维下 , 当时的朝鲜几乎全盘模仿明朝 。 连文字都不要有自己的 , 更何况衣服呢?这些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学过的东西 , 在明朝时期得到了空前强化 。 汉服与韩服的关系 , 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了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
文章图片

韩剧《黄真伊》剧照
朝鲜希望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枝 , 但异族入主中原的满清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 , 也算是因祸得福 , 朝鲜倒是不用剃发易服 。 相较之下 , 割据台湾的明郑势力就不同了 , 康熙帝认定明郑是中国的部分 , 拒绝其遵循朝鲜之例 。
然而 , 正所谓物极必反 , 朝鲜长期以中国为大 , 对与中国有关的各种细微小事给予了过度的重视 。 比如在接待明朝使臣的时候 , 朝鲜君臣对朱元璋的各项祖训 , 记得比明朝人还清楚 , 并且引以为荣 。 自尊心太强 , 又总是紧盯着一丝一毫的小事 , 容易形成了睚眦必报的心理特点 , 甚至于一言不合就能引发激烈的冲突 。
进入近代 ,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 长期“事大”的负面效应集中爆发 。 1897年 , 朝鲜高宗离开俄国公使馆 , 在国内的一片呼声中自称皇帝 , 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 正式要求结束“事大”于中国的历史 。
然而 , 脱离了大清帝国这个宗主国 , 朝鲜又迎来了更凶恶的新宗主:日本 。 1905年 , 日本将朝鲜完全纳入势力范围 , 剥夺了韩国的外交权 。 1910年签订《日韩合并条约》 , 短命的大韩帝国灭亡 , 半岛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 。 看起来与中、日平起平坐的大韩帝国 , 只是一场虚幻的梦罢了 。
此种或许可以称作“反事大”的心态 , 事实上一直持续到了现代 。 一边是激进的民族自尊心 , 受不得半点挫伤;而在另一边 , 许多民族传统又的的确确来自曾经的天朝 。 在此种复杂的情绪下 , 韩国人开始了历史的建构 , 有的为传统换个“起源” , 有的则干脆让自家成为“源头” , 种种操作虽然花样繁多 , 却也不难理解 。
【李成桂|保尔:汉服窃取了韩服的设计?某些人的反“事大”情怀又来了】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 ,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平台观点 , 未经授权 , 不得转载 ,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 , 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