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十四五”|白发绘红颜,洛阳牡丹“盛开”商丘土楼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采访人员 段伟朵
文章图片
“竞夸天下无双艳 , 独立人间第一香”“须是牡丹花盛发 , 满城方始乐无涯”“唯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京城”……走进商丘市睢县土楼村 , 迎面而来的是一家一户庭院娴静 , 门口对联不少以咏牡丹为主 , 村民靠卖牡丹画 , 有年收入过万 。
由省委宣传部主办 ,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我眼中的十四五”集中采访活动正在进行 , 11月9日 , 大河报采访人员来到了商丘市睢县 , 探访洛阳牡丹“移栽”到商丘这个小村庄背后故事 。
【探访】白发绘红颜 , 干了半辈子农活的手拿起画笔
9日上午 , 初升的阳光照射在土楼文化扶贫大院 , 74岁的刘秀芹忙完家务活 , 披着一身阳光走进大院 , 准备完成昨天进行了一半的画作 , 发现跟她一起画画的老伙伴们 , 都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
文章图片
扶贫大院开设有专门的画室 , 村民谁愿意学画、画画 , 都可以免费来画 。 刘秀芹用右手熟练地拿起画笔 , 开始给一副牡丹上色 , 她的左手这几年开始无意识地发抖 , 但不影响拿笔 。 前几天 , 她刚完成了一幅年年有余 , 大胖娃娃抱着大红的锦鲤 , 格外喜人 。
文章图片
(刘秀芹在作画)
坐在她对面的 , 是77岁的李玉荣 , 她是这个“画画班”年纪最大的一位学生 。 此前从来没拿过笔的手 , 刚刚拿起画笔的时候 , 颇为不适 。 但老人静下心来 , 跟着老师认真学习 , 这两年下来 , 画牡丹、画花鸟 , 都不在话下 。
文章图片
(李玉荣在作画)
画室里 , 一片寂静 , 只能听见画笔抚过纸面的沙沙声 , 七八个老人穿着朴素的服装 , 却笔下生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芹、李玉荣画的这些画 , 不仅仅是陶冶情操 , 其现实意义在于 , 这些画作还能卖钱 , 补贴家用 。
刘秀芹如今已经四世同堂 , 但老伴儿前几年生了一场病 , 家里因病致贫 。 如今 , 两个儿子、四个孙子都在外打工 , 其中一个儿媳带着俩孙子跟老两口住 。
文章图片
“儿媳都孝顺 , 但家里男孩多 , 负担重 , 我画画补贴点家用 , 够俺老两口花 , 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 ”刘秀芹老人一边画画 , 一边跟采访人员唠家常 。 一幅画大概需要画两天 , 画成一幅画能卖100块 。 画画用的纸笔和颜料 , 都是画室免费提供 。 从2018年4月26日土楼文化扶贫大院开办以来 , 刘秀芹就开始参与 , 目前 , 她用画画的钱给家里添了一台电冰箱 , 一台洗衣机 。
52岁的杜雪梅 , 算是这帮农民画家里最年轻的一位 。 她的手更快 , 一年靠画画收入能有小万把块 。
文章图片
(杜雪梅作画)
62岁的王素英 , 头发几乎全白了 , 但她拿起画笔的手却格外灵敏 , 几笔下去 , 牡丹枝叶就跃然纸上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一年靠画画能挣五六千 , 赚钱后就补贴家用 。 “家里养羊 , 画画的钱给羊买食儿 。 ”
文章图片
(王素英作画)
文章图片
“目前村里学画的都是老年人 , 大约有四五十名 。 ”土楼村村干部告诉采访人员 , 年轻人外出打工 , 老年人在家学画 , 农闲时候画点画 , 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 还能提高家庭收入 。
【背后】洛阳牡丹“移植”商丘睢县 , 背后是一个文化扶贫的好故事
是谁 , 在教这些务农半辈子的老年人画画?
57岁的李玉芬是其中一位老师 , 她在土楼村开办了工作室 , 取名“牡丹苑”;张强是另外一位老师 , 他的工作室叫“天香园” , 堂屋取名“洛邑堂” 。
这些老师 , 画牡丹、爱牡丹 , 他们多是从洛阳来到土楼 。
文章图片
(李玉芬(右一)教村民作画)
李玉芬在洛阳市一家大厂工作 , 从小爱画 , 曾在天津美院进修 , 如今是国家一级美术师 。 退休后在洛阳开办画室 , 学生有百十个 , 是洛阳白居易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 那么 , 她为啥会从洛阳来到土楼村?
文章图片
“机缘巧合 , 我来到这里 , 来了 , 就不想走 。 ”李玉芬介绍 , 土楼村是睢县政协副主席冯新芳的扶贫联络村 , 她与冯新芳是好友 , 此前曾多次受邀来土楼村为村民画画 。 2018年 , 冯新芳请包括她在内的一批洛阳画家教这里的村民画画 , 把洛阳农民画家、牡丹村的经验 , 也复制到土楼村 。 他自费租用村里一处闲置两层楼的院落 , 挂上“土楼文化扶贫大院”的牌子 , 动员全村男女老少来学工笔画 。
“跟教授年轻人学画不一样 , 这些老人很多从来只拿过锄头 , 没摸过笔杆 。 ”李玉芬说 , 她用了半年的时间 , 手把手教大家学画 。
教会之后 , 冯新芳又说 , 干脆别走了 , 在这儿“扎根”吧 。 村里很多人常年外出务工扎根外地 , 土楼村闲置着不少老院子 。 冯新芳与村里商议 , 每处院落每年1000元对外出租 。 李玉芬就租了其中一户 , 打造了“牡丹苑” 。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本着“请进来、留得住、走出去”的思路 , 目前 , 土楼村以石磨、石碾、土砖、土瓦为原材料 , 46处闲置院落被来自北京、郑州、洛阳、商丘等地的艺术家租赁并相继打造成了集书法、绘画创作、艺术衍生品设计等具有浓厚文化内涵和乡愁气息的农家文化小院 , 其中 , “惠济斋”、“牡丹苑”等32个小院已形成独具土楼特色的农家艺术宅院 。
文章图片
“我女儿在上海 , 平时我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 , 教老人 , 也教孩子 。 ”李玉芬笑着说 , 女儿有时候从上海回来看她 , 都直接到土楼来 。 她跟这里的村民相处得也非常好 , 这天中午 , 女儿刚从上海寄来的大闸蟹 , 她叫了几个村民来家吃饭 。
【|“我眼中的十四五”|白发绘红颜 , 洛阳牡丹“盛开”商丘土楼】
文章图片
目前 , 土楼村的文化产业“百花齐放” , 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 大多数群众参与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 , 形成了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乡村 , 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 , 到土楼村观光旅游的有1万余人 。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土楼村的脱贫故事 , 只是睢县的一个侧影 。 据介绍 , 睢县曾是贫困县 , 在三年攻坚中 , 睢县始终将脱贫攻坚放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位置进行推进 ,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 , 动员全县各方力量尽锐出战 , 坚持精准方略 , 下足“绣花”功夫 ,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 坚持脱真贫、真脱贫 , 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 以高质量脱贫成效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
截至2018年底 , 全县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 共脱贫28412户、88953人 , 贫困发生率1.25% 。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感受松软海绵蛋糕“弹弹弹”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农民|春分时节小麦田间管理,做好这些工作,高产又优质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
- 想吃点心不用买,教你在家做“驴打滚”,不用烤箱,软糯香甜!
- 它,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炒一炒就出锅,清爽可口,好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