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月薪3000“挨耳光都算是轻的”养老机构的年轻护工都是这么被“熬”走的( 二 )
乔晓春的调研结果显示 , 2016年 , 北京地区护理人员平均每月拿到的税后工资为2788元 。 方策目前在济南 , 据他介绍 , 当地养老机构的实习工资大概在2000元/月 , 正式员工工资在每月3000元左右 , 包吃包住 。
李方元是一位敬老院探访义工 , 前后去过10多个养老机构 。 据他介绍 , 对于一些护理人员而言 , 养老机构更像是一个包吃包住的“跳板” , 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后 , 一旦有新选择 , 护理人员往往会离开 。 而这些新选择 , 通常是社工、家政等比护理工作轻松、工资较高的活儿 。
机构之困
“在敬老院里 , 常常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 大家都是吃完了早饭等着吃午饭 , 吃完午饭等着吃晚饭 , 吃完晚饭 , 会有老人感慨‘一天终于又混过去了’ , 语气当中有些调侃 , 又有些无奈 。 ”
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吴心越曾在一家民营敬老院进行过田野调查 。 在那里 , 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来形容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状态 。 “度死日”在吴方言中的意思是混日子 , 没有新的期盼 , 也没有目标 。
过去两年 , 李方元拜访过10余家养老机构 , 平均每个机构去过7~8次 。 据他回忆 , 大多数养老机构中 , 老人们的生活都比较枯燥 。 “除了有资历的敬老院可能会有特色活动 , 小部分会应付检查 , 临时安排节目 。 ”
“通常来说 , 收费高的敬老院才能提供细化服务 。 可能护理人员配置多 , 分摊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的压力没那么大 , 也就愿意花时间多陪老人 。 ”据李方元观察 , 低端老人院普遍人手不足 , 平均每个护工负责照顾10~12名老人 。 另一位养老行业从业者祥昊则告诉笔者 , 对于半自理老人而言 , 护工配比在1﹕10~1﹕15 , 而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 , 护工配比在1﹕2~1﹕5 。
人员配比低 , 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护理人员无暇顾及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 而人手不够 , 则是因为“养老行业还挣不到钱” , 只能通过削减人工支出来控制成本 。
余阿姨经营一家民营养老机构 , 前期投资400多万元 , 目前住着80多位老人 , 雇有5名护理人员 , 预计15年才能回本 。 此前 , 有研究显示 , 62.4%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 。
“目前 ,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政府引导 , 尤其是公立公营的养老机构 , 短期内不看投资回报率 。 ”在张胡斌看来 , “养老”实际上分为公立公营和完全市场化两类 , 尽管两者做的事情看起来一样 , 但内核完全不同 。 前者是“事业单位提供的一种社会服务” , 主要承担“兜底保障”的作用 , 而后者则主要针对具有高支付能力、对服务品质有要求的人群 。
李方元曾多次去过广州市老人院 , 一所在当地具有“领头羊”效应的公办养老机构 。 据他介绍:“那边的软硬件条件都很好 , 入住价格也不贵 , 大概3000元/月 , 是‘有生之年应该争取去的地方’ 。 ”但由于是“政府示范项目” , 供不应求 。
据李方元了解 , 里面住的老人分为两个“典型”:由街道或居委会推荐的“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和曾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 。 而对于普通老人而言 , 进入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需要排队 , 需要等待 。
与公办公营相对应的 , 则是完全市场化的养老机构 。 过去几年 , 房企系、保险系轮番上演“养老盛宴” 。 以泰康养老为例 , 老人们取得入住资格有两种方式:要么一次性缴纳140万~300万元不等的押金 , 要么购买保险且累计保费超过200万元 。 取得入住资格后 , 还需要根据户型缴纳金额不等的房间费(通常是上万元) , 以及包含物业、保洁、水电费在内的月费等 。
“介于公办公营和完全市场化之间 , 还有面向中低端消费人群、围绕刚需的养老需求 。 ”据张胡斌介绍 , 针对这部分数量庞大的刚需 , 低费用、仅提供食宿的养老机构是不二选择 。
推荐阅读
-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 中国加入RCEP,退出的印度为何又再次提起中国?
- 为何中国总能化险为夷,而美国却总把好事变坏事?
- 即使上哈佛,国人成材率也不高
- 美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
- 是谁救了福尔摩斯的命?
- RCEP成功签署 美国和西方一些精英再次看错了中国
- 一个清净的中国人
- 美国|美方禁止美投资者投资部分中国企业 商务部回应
- 中国的脱贫智慧|破译中国减贫奇迹的制度密码 “中国的脱贫智慧”网络主题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