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月薪3000“挨耳光都算是轻的”养老机构的年轻护工都是这么被“熬”走的
文/李丹
打水、送水、打饭、送饭、导尿、清理大小便……
入职没满1年 , “就地离职”四个字已经无数次出现在陈立的脑海里 。 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6点半 , 循环往复的体力劳动换得“一个月不到4000元的工资” , 陈立计划着干满一年就辞职 , 转做社工 。
本文插图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群(图源:受访者供图)
处于黄金期的养老机构 , 留不住年轻人 。
官方数据显示 , 我国2.49亿名老龄人口中 , 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4000万人 。 与此同时 , 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多万名 。
2013年开始 , 我国大中专院校陆续开设老年服务等专业 , 力图向行业输送年轻血液 。 但低薪、重负、矛盾难调……不少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完成三年课程后逃离了养老行业 , 更有甚者从未入行就毕业转行 。
年轻人逃离养老机构 , 既是结果 , 又是原因 。
行业内素有“至少10年才能回本”的说法 , 老人支付能力不高、养老机构挣不来钱 , 压缩护理人员工资是常规的“节流”手段 。 反过来 , 在没有专业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的机构 , 老人们被困在一眼望得到头的四方天地 。
“未来15年内 ,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不会很舒服 。 ”15~20年 , 这是行业从业者的心理预期 。 但 , 养老的未来 , 怎样才能好?
留不住人
“孝道的市场转包” , 社会学家蓝佩嘉这样称呼那些代子女履行孝道、照顾老人的一线养老护理员 。
三年专科 , 学完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老年人康复治疗与训练、老年人际沟通与活动组织、老年社会工作等课程后 , 方佩进入了一家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 。 工作两年来 , 她“一直在坚持” , 但最近 , 她打算放弃了 。
“身体累我不怕 , 主要是心累 。 ”方佩工作的养老机构分为失能、半失能、失智和独立四个护理区 。 在这里 , 她见过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玩大便 , 弄得身上、床上、墙上到处都是 , 被无故发脾气的老人动手打 , “挨耳光都算是轻的” 。
“(护理员这份工作)不仅社会认同感低 , 风险还很大 , 国家目前缺乏法律法规来维护我们在工作中的风险权益 。 ”据方佩介绍 , 在养老机构里 , 老人出现任何问题 , 无论护理员是否有过错 , 都会被院领导和家属视为“护理操作不当” 。
王蔷同样是一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 但她并没有进入养老行业 。 干护理员需要熬夜 , 需要夜班 , 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熬夜 。
“大部分年轻人 , 尤其是女生 , 实习后很难坚持下去 。 ”一般情况下 , 养老相关专业会安排学生在大三这一年进行实习 。 方策目前读大一 , 尽管还没上过一线 , 但听学姐说过 , 护理员工作很累、工资很低 。 即便是在养老机构做院长助理的学长 , 也有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辞职的 。
养老行业前景好 , 有数据和事实为证 。 2017年10月 , 国务院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 随后 , 2019年11月 , 民政部表示将拓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 缩短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 。 到2022年底 , 我国将培养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
但与好前景相对应的 , 似乎是相关专业毕业生正逃离行业的现实 。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乔晓春曾调研过北京地区的458家养老机构 , 调研结果显示 , 所有的护理人员中 , 年龄在40~59岁的占到了近四分之三 。
本文插图
图源: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论文《养老产业为何兴旺不起来?》
“(养老)机构、老人 , 甚至是老人的家属都希望年轻的、更具备专业性的人员从事这个行业 ,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 , 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开出的薪水都不高 , 护理员的工作又比较脏、比较辛苦 , 很难留住年轻人 。 ”MEDMET中国区CEO张胡斌分析表示 。
推荐阅读
-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 中国加入RCEP,退出的印度为何又再次提起中国?
- 为何中国总能化险为夷,而美国却总把好事变坏事?
- 即使上哈佛,国人成材率也不高
- 美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
- 是谁救了福尔摩斯的命?
- RCEP成功签署 美国和西方一些精英再次看错了中国
- 一个清净的中国人
- 美国|美方禁止美投资者投资部分中国企业 商务部回应
- 中国的脱贫智慧|破译中国减贫奇迹的制度密码 “中国的脱贫智慧”网络主题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