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砍柴|温暖毕淑敏:我用30年走出悲观,走出自卑( 三 )


那一刻 , 即使是在苍凉的人生无意义的背景之下 , 她仍然愿意选择让自己和他人 , 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 因为活着的意义 , 你可以去赋予它 。
“真实的世界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 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它 , 我们终将会爱上这个世界 , 和勇敢的自己 。 ?”??
在此后的许多年 , 她用自己的温暖的笔触 , 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次次编进严谨冷静的小说当中 。
她想用这种拷问生命的深深的思索去启发大众 , 如何能够不遗憾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
当年父亲临终前对毕淑敏说 , 他这一生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女儿 , 有他自己充实的一生 , 他一点都不遗憾 , 而且活得很幸福 。
那一刻深深地震撼了毕淑敏 , 她思索了人活着到底如何才能够去幸福?
李砍柴|温暖毕淑敏:我用30年走出悲观,走出自卑
本文插图

到底是我们急于去拼命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 而麻木不仁地继续着僵硬的动作?
还是去真切地感触 , 那一次次怀抱着刚刚洗过澡的婴儿的温柔的肌肤?
还是当我们划下一个小说当中最后一个句号时 , 那种如释重负般的美好的感觉?
于是毕淑敏写了《提醒幸福》 , 她想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日常生活里细微和朴素的瞬间 , 让生命在当下的这一刻里 , 活得无比有滋味 , 有意义 。
当年汶川大地震之后 , 北川邀请毕淑敏去上一堂语文课 , 大灾之后的孩子们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她问:“为什么?”?
孩子们说:“那么多的人死去了 , 我们还活着 , 难道我们还不幸福吗?
全国各省的人们都在热切地关心着我们 , 灾难发生十几天之后 , 我们就已经可以开始继续学习 , 难道我们还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
那一刻毕淑敏心灵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 她以为自己是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灾难 , 可是孩子们却教会了她如何去体会幸福 。
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 , 对生活心存感恩 , 去感受当下 , 每时每刻清风拂面的这一刻的温柔与感动 。
一念之间 , 有人在天堂 , 有人在地狱 , 心的力量是如此神秘与伟大 。
于是她去学习了心理学 , 她想用更专业和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 去抚慰更多在心灵沼泽地里艰难挣扎的人 。
成为心理咨询师后 , 在咨询案例中 , 毕淑敏面对的是各种困扰、徘徊、挣扎、纠结的人 , 虽然自己已经足够努力 , 可是还有很多的人挣脱不了心理的牢笼 。
医学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个人生活在怪诞的妄想之中 , 他觉得自己是一只煎蛋 。
李砍柴|温暖毕淑敏:我用30年走出悲观,走出自卑
本文插图
他拒绝坐下来 , 因为担心会把自己弄碎 , 蛋黄会溅出来 。
这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
医生尝试使用镇静剂平息他的恐惧 , 但都无济于事 。
最后一位医生从认可他的妄想出发 , 建议他随身带片面包 。 坐下时 , 就把面包垫在椅子上 , 这样他就不会摔破溢出了 。
从此这个病人手中总是带着一片面包 , 但这多少可以帮助他过着还算正常的生活 。
毕淑敏愿意用她手中的文字去给到这样的人 , 一片精神上的面包 , 去承接他们心中已经打碎的蛋黄 。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使命 , 应该是用自己手中的笔 , 和一生的经验 , 以及学到的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 去构建人心中最坚固的防御系统 。
这可能才是自己活着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
《女心理医生》 , 就是毕淑敏基于这样的认知下写的 , 这是在她人生最安定 , 和最成熟时期孕育的 , 有关人生经验 , 具有哲理性 , 是一部心理能量的小说 。
李砍柴|温暖毕淑敏:我用30年走出悲观,走出自卑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