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武云飞:踏查祖国边疆和海疆( 三 )


一个鱼骨骼结构最完整的化石被武云飞小心地从岩层上剥离下来 , 用干净的棉花纸裹好 , 放进准备好的铁皮箱里 。他又取下许多表现比较清晰的化石 , 一一包好、装好 。采集了半天化石 , 武云飞的肚子“叽叽咕咕”地叫起来 , 他这才想起 , 这一早出来 , 什么都齐备了 , 就是忘了带饭 。
直到天傍黑了 , 地质队要开晚饭 , 却找不着武云飞的影子 。有人说 , 他咋还不回 , 不会让狼吃了吧?他们赶紧打着手电筒 , 一边喊着武云飞的名字 , 一边往山上找 。
原来 , 这一天对武云飞来说很长 , 却也很短 , 不管是饿还是累 , 通通忘光 , 时间也忘了 , “轰轰轰直干到晚上” 。天暗下来、看不清石头上的纹路时 , 武云飞才把注意力从化石里拔出来 , 背着装满化石的铁皮箱和铁镢头往回走 。
山里没光源 , 太阳一落 , 两眼一抹黑 。他探索着往驻地走 , 却又找不着确切的方向 。直到远远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 他赶忙回应 。武云飞高高兴兴地背着“战利品”往声音和光线传来的方向走 , “对上号了 , 回去吃饭!”
回到驻地 , 地质队队长一看武云飞采集的化石 , 连声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化石 。论文发表后 , 消息很快传向世界 , 许多国际学术会议都找他去开会 , 海内外学者都希望能有幸亲眼看看化石 。如今藏北伦坡拉化石报道已有42年 , 仍有院士、学者在依托它们进行研究 。
1993年 , 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武云飞调回青岛 , 回到母校 , 把他数十年来积攒的经验和学识传递给新一代水产人 。他教学的方式不拘一格 , 带学生到不同的地方考察 , 总要去当地市场卖鱼的摊子看看 , 用相机拍下新奇的鱼类 。武云飞不知道他用相机拍下过多少照片 , 从在高原上拍摄的鱼类和环境 , 一直到退休后赶集偶然看到罕见的灰星鲨鱼皮 , 都被他记录在册 。
2004年 , 70多岁的武云飞参加《中华海洋本草》编纂 , 为了收集鱼类 , 他仍旧带着手撒网 , 到达东南沿海的几乎所有海岛 , 在数不清的海域 , 迎着海风和烈阳 , 撒下陪伴他超过半个世纪的渔网 , 一如20岁时的模样 。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毕若旭 程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