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哈士奇|潍坊四中名师李国利:爱心点灯,照亮学生的前程( 三 )


本文插图

李国利老师 , 就像和善的兄长一样 , 以他爽朗的性格感染着孩子 , 以他细致入微的关心匡助着孩子 ,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了高中生活的快乐 , 同时 , 也用他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真情爱戴 。 上课的时候 , 有学生闻声他咳嗽 , 一下课就会争着给他杯子里倒满水;因病住院时 , 更有学生偷偷跑到病院去看他;每到开学初 , 总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到学校跟他离别 , 匡助他搬办公室;平时 , 也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发信息、打电话向他倾诉困惑 , 分享喜悦……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中所包含的那种尊重、信任与感谢感动 ,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 作为教师 , 虽是平凡的 , 但也是幸福的 。 由于他们是在人生的沙漠里播种绿洲 , 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种花草 , 在社会的膏壤中播种但愿 。
夺命哈士奇|潍坊四中名师李国利:爱心点灯,照亮学生的前程
本文插图

因材施教 优生优培
每一个教师都想“集天下英才而教之” , 但现实中哪有那么多英才 , 再说 , 一个学生就算是有英才的潜质 , 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培养 。 如何就现有的学生 ,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 使他们在学习中拔尖 , 这是四中每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 。 作为一名在教授教养一线的老师 , 他带过资优班 , 也碰到过“题目学生” , 无论是面对怎样的生源 , 李国利老师都能奉献一片真心 , 因材施教 。
他没有由于尖子生考学有把握、学习不用人操心而忽略他们 , 而是给了他们足够的关注 。 根据学生不同的潜质 , 引导他们不断完善 。 夯实基础 , 形成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 在了解学生的条件下 , 进行宏观控制 , 保证学生找到的学习路径是准确的 , 保证课本、复习资料、训练试卷的数目和质量 , 时间的利用率等等 。 同时 , 他更没有健忘那些学习有难题的学生 , 对于这些学生 , 他可谓“呕心沥血” , 不仅在生活中关心他们 ,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 及时给他们鼓励 , 更会在课堂上时时关注他们 , 用最简朴的题目点燃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 用最具鼓励性的语言表扬他们 , 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 , 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备考 。
夺命哈士奇|潍坊四中名师李国利:爱心点灯,照亮学生的前程
本文插图

记得有这样两个学生 , 刘丽华和杜文敏 , 刚接手那个班时 , 李老师就发现两个小女孩有些自卑 , 都喜欢坐在教室的一角 , 很少跟人嬉闹 , 没事就在本子上写点什么 。 为了唤起她们的自信 , 李老师利用一次又一次批作业的机会给她们鼓励 。 发现她们两个有写作的兴趣 , 就跟语文老师商量 , 通过各种渠道让她们找到自信 。 有一次作文 , 她们分别写了母亲与父亲对自己的那份爱 , 感情真挚 , 文笔很美 , 李老师就跟语文老师一起帮她们修改 , 后来又鼓励她们斗胆投稿 , 匡助她们多方寻求发稿的杂志 , 还把她们的文章一篇篇地打出来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 后来 , 她们的文章《爱在灯火阑珊处》《那雪下了一个冬天》在《语文报》上先后变成了铅印版 , 两个人久潜的决心信念终于绽放 , 终极考入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林木蕃芜 , 必先固其根 。 ”教育的根在教师的功底与素养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 严谨笃学、共同发展 , 是他恪守的教育理念 , 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 一年又一年 , 杨柳枯了又绿 , 学生来了又走 , 李老师却始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 。 他“胸中有书 , 目中有人 , 手中有法” , 他事无巨细地为学生着想 , 任劳任怨地为学生付出 。 不仅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 , 更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做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 , 更做他们的引导者;他不做“居高临下”的老师 , 而做学生同等交流的朋友 。 他让心与爱一起走 , 做一个用爱心点灯的人 , 用光照亮学生的前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