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再现还是艺术表现?——观电影《金刚川》
作者:赵立功
国产战争片向来是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类型构成之一 , 从2017年创下将近57亿元票房的《战狼2》开始 , 一系列新时代语境下的战争叙事作品 , 无论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段下的战争内容 , 所致力的 , 都是以对战争关系新的思考和对中国军人形象的银幕再塑造 , 参与到对时代主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构建中 。 无论艺术上成败得失 , 中国电影人的艺术努力和拳拳之心首先值得肯定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热映的国产片《金刚川》 , 就是新时代语境下战争叙事作品的最新大制作 。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最后阶段的金城战役为背景 , 通过志愿军在一条名叫金刚川的河流上架桥保障大部队通过的故事 , 力图重现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 影片中 , 担任架桥保护任务的志愿军高炮班 , 在武器装备落后且有限的劣势下 , 发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 与空中敌机展开生死对决 , 经过一次次严酷的战斗 , 最后以全班壮烈牺牲为代价 , 完成了使命 , 掩护了大部队顺利过桥 。 银幕上的炮火硝烟 , 震撼着银幕下无数观众的视听;志愿军顽强战斗的形象 , 期以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祈愿山河无恙、祖国富强 , 是观众观影的共同心声;铭记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 , 是银幕上下共同的情感旋律!
文章图片
作为一部热议度极高的国产战争大片 , 《金刚川》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亿元大关 , 10天票房过7亿元 , 充分说明了作品选题之正确 , 回应时代主题之及时 , 社会观影期待之热烈 。
但毋庸讳言 , 一些战争片 , 包括一些票房上获得成功的战争片 , 在思想性、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上未必都能获高分 。 《金刚川》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塑造上的同时 , 其故事情节的编排和细节设计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可商榷性 , 例如把战争的宏大集体行为缩减到敌我双方个别战斗人员的对决斗勇甚至发展到个人意气之争 , 这固然方便人物性格的塑造、形象的刻画 , 但如果弱化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判断和表达 , 过分强调双方战斗人员之为“人”的个性——在美军飞行员身上 , 放弃了传统影视形象基于对侵略方非正义判断和表达的集体化、概念化“审丑”标识 , 代之以更趋中性的对个体飞行员专业性表现和基于优越感的傲慢性格表达;在我方人员身上 , 连作为正义身份标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也抽离不见了 , 为了所谓“接地气” , 人物甚而惯性地延续了导演以往作品中角色的类似“痞”性——在此基础上“平等”地进行性格塑造和形象刻画 , 很可能造成貌似“客观”的战争表现 , 实则强化了艺术创造中与敌方的共情 , 这势必干扰观众观影的价值判断 , 削弱甚至造成电影思想的错误表达 。
在《金刚川》中 , 还有许多从军事角度看难以自洽、为人诟病的细节 , 例如为躲避美军机的轰炸 , 邓超饰演的志愿军指挥员命令战士卧倒隐蔽 , 而他却骑着亮眼的大白马在现场指挥——顺便说一下 , 作为影片的首席导演 , 管虎执导的影片《八佰》 , 里面同样有一匹莫名其妙的大白马半实半虚地反复出现 , 导演镜头里的这个晦涩意象究竟要表达什么暂且不论 , 仅就艺术上的再次因袭而言 , 若非偏执 , 也是一种基于轻车熟路的讨巧;又如 , 两门高射炮被放置在玉米地里本为隐蔽炮位 , 战斗中却要在周围点上篝火 , 如果说是为吸引美军机而掩护架桥 , 但又不断交叉出现美军机连炮位带桥面一起炸毁的场面 , 其惨烈状让人产生的不仅是一种浓浓的战术上的失败感 , 更有对志愿军作战血性满满而智慧不足的压抑感;再如 , 战前对话中交代夜间作战对我方有利 , 而影片中美军机轰炸场面又很多是在夜间 , 且飞行员能打开护窗戴着纹丝不动的牛仔帽完成飞行战斗动作;前面的台词中为强调架桥的必要性 , 交代金刚川水深流急 , 无法涉水渡过 , 但影片镜头中的江面温和平静 , 毫无危险的感觉 , 结尾处志愿军还能在江中站稳 , 充满舞台造型感地用人体扛起一座浮桥 , 如此抵牾 , 也就造成很多细节意义的彼此消解 。
应当承认 , 依托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 , 《金刚川》中一次次从不同角度反复叙述的战争场面 , 真实表现出了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我方的惨重伤亡 , 观之的确有视觉震撼力 , 所表达的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的顽强战斗精神粗看的确能感动很多观众的心 。 但经不住推敲的细节编排 , 却未必能有效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真实历史逻辑 , 观众口碑的分化既反映着影片存在的情节问题 , 也削弱着影片的社会观影效果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于我军胜利原因的哲学表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钢少气多” , 以美军为代表的敌方则是“钢多气少” 。 《金刚川》的编导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 并着力予以表现 , 但进入电影叙事艺术范畴 , 在如何以“气”胜“钢”上 , 无疑还有一个重要历史因素值得发掘和表现 , 即我军将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智” , 如何表现这一点 , 也是影响影片艺术质量的关键 。 遗憾的是 , 影片恰恰在表现志愿军的战争智慧上 , 没有做足文章 , 缺乏妙笔亮点 , 遂使影片多少沦为“钢”“气”之争的简单机械演绎 。 不由回望《上甘岭》《奇袭》等一批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国产老片 , 那里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 是怎样一支叫人扬眉吐气的“智慧之师”!
在结构艺术上 , 《金刚川》显然杂糅了国产电影《上甘岭》的日记体和西方一些追求形式的电影人爱用的多角度空间交叉的叙事手法 , 有着新颖的形式感 , 但综观整部电影 , 其艺术得失也提示中国电影人 , 更应做好的 , 是剧情和细节的严谨科学编排 , 而要做到这一点 , 尤须把精力放在对历史和生活的忠实上 , 放在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扎实地挖掘和艺术化地有效利用上 。
当然 , 对于一部从开拍到上映历时仅三个月的“急就章”而言 , 《金刚川》囿于种种匆促 , 例如选景、情节打磨等等 , 存在上述粗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 重要的是 , 它回应了重大时代主题 , 再次唤起社会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 , 唤起人们对保家卫国英雄们的敬仰与怀念 , 它是中国电影人在时代命题面前可贵责任担当的又一次体现 。
文章图片
【|忠实再现还是艺术表现?——观电影《金刚川》】2020年11月6日《河南日报》第11版
推荐阅读
- 番茄炒鸡蛋先炒番茄还是先炒鸡蛋?其实都不对,正确方法送给你
- 做蛋炒饭,先炒蛋呢还是先炒饭呢很多人做的不对,难怪不好吃
- 吃香椿,焯水还是不焯水?别随便吃,和大厨学正确做法,又香又嫩
- 天际|罕见“红颜笑脸”再现天际,双星合月你观测到了吗?
- 天热了,还是家常小炒菜受欢迎,鲜香开胃,做法简单还好吃
- 印度_社会|天灾还是人祸?印度多年前与美国联手“监视”中国,现在自食恶果
- 苦瓜炒肉加一宝,这种做法还是第一次,开胃又下饭,一大盘不够吃
- 煮饺子的时候,应该热水下锅还是冷水下锅,很多人都太想当然了
- 蒸螃蟹时,需要几分钟?冷水蒸还是热水蒸?教你好吃做法
- 脸盲症|“脸盲”真的认不出人,还是故意找借口?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