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国高校最多的省,考好大学更加难( 三 )


后者的投档分 , 高过了如武汉大学、南开大学(401分)、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399分)等老牌C9或热门985——即便从历年高校排名来看 , 这些大学都在东南大学前面 。 不仅如此 , 江苏省内的211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投档线 , 也超过不少外地的非冷门985高校 。
这一情况当然不单发生在今年 , 有考生吐槽本地大学的分数长期存在“虚高”——它不知让多少想在家门口读好大学的学子无奈垂泪 。
“折腾”的高考 , 和倍受折腾的考生
饱受非议的 , 还有从未停止过“折腾”的江苏高考本身 。
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以来 , 江苏高考经历了十余次大小改革 , 从总分到选科再到评定 , 没有谁不曾经历过反复捶打重塑 。 目前推行的“3+2”模式自2008年开始实行 , 算是过去20年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规则 。
“3”包括语文、数学总分160分 , 英语总分120分 , 文科语文增加40分 , 理科数学增加40分 。 ;“2”为两门选修科目 , 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 , 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选一门 , 二者按照A+到D六个等级显示 。
一考定终身 , 一科定“生死” 。 /unsplash
这一模式的主旨 , 本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 , 减轻学生负担 , 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
所以 , 高校录取时 , 不仅看分数排名 , 还要看考试所选科目等级是否达标 , 二者缺一都意味着可能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
这样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 ,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或许是 , 它甚至会发生在高考状元身上 。 今年江苏考生白湘菱以430分拿下省内文科第一 , 由于选考的历史等级为B+ , 她被想报考的北大、清华、南大拒绝 。 白湘菱最终选择了为其提供百万奖学金的港大 。
去年 , 南京市理科第一名因化学B+ , 同样没能进入清北 , 后经特招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 , 徐州市文理科状元也遭遇了类似尴尬 。
一科决定命运的判定 , 让一些顶尖的学生无缘顶尖学府 ,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江苏自己失去了那些最优质生源 。
更普遍的bug , 可能早已在选择那一刻发生——在应试选拔面前 , 大多数人还是将兴趣让位给了竞争 。
一项对江苏省Y市2003年以来高考选科的调查显示 , 在当时“3+1+1”方案中 , 自2003-2007年 , 物化组合逐年减少 , 生化组则反之 。 到2007年 , 选择难度最大的物理的比例降至24.7% , 仅为4年前的一半左右 。 [3
2008年实施新方案 , 物理被纳入必选科目 , 往后10年 , 物理被选比例自然上升 , 但化学取而代之成为断崖式下降者 。
总体概之 , “考生越来越倾向于避开难度大、考生群体相对优秀的科目组” 。 [3

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 , 是“考生功利化的选科导致部分理科人才流失;部分中学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高考 , 使得科学类课程被‘边缘化’” 。 [6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2018年一次省委常委会上曾形容省内高考为“地狱模式”——它会让学生特别重视语数外成绩 , 而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理科教育受到极大削弱 。 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近年来大幅削减在江苏的高考招生指标 , 原因就在于此 。
他还提到 , 根据实证研究 , 近年来江苏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数理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下降趋势 , 在参加物理、化学等国际奥赛的顶尖学生中 , 已渐难觅江苏籍学生身影 。 [4
事实上 , “3+2”已经在今年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 。 去年4月《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并指出 , 自2021年起 , 江苏将实施“3+1+2”选考模式、总分750的新高考 。
江苏新“3+1+2”高考科目设置 。 图/江苏省教育厅网站
娄勤俭在上述会议中也提出 , “江苏本省一本要超过50% , 部属院校不低于25% , 3年内逐步达到30%” 。 [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