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潜江,一座有文化味道的城市( 三 )


传统文化滋养心灵之根 。 湖北实验花鼓剧院(潜江市花鼓剧院)每年演出花鼓戏200余场 , 群众自办的12个花鼓戏班每年演出花鼓戏100余场 , 受益群众数十万人 。 《原野情仇》《生命童话》《河西村的故事》等大戏上北京 , 唱响首都舞台 , 先后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中国文华表演奖、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金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 潜江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荆州花鼓戏)之乡” 。
弹丸之地的潜江 , 拥有潜江民歌、花鼓戏和皮影戏、草把龙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其中江汉平原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此外还有潜江唢呐、潜江高台舞狮、鼓盆歌(潜江鼓歌)等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市级代表名录123项 。 潜江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先后在俄罗斯、韩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多个国际非遗展示活动中精彩亮相 。 令许多国际友人称奇 。
分流汉水入长江“汉出为潜” , 这是潜江名称的由来 。“楚王好细腰”的章华台就在潜江境内 。 在这样一个充满想象的风雅之地 , 活跃着中国当代一群最执著的乡土文化人 。 全市有各种文艺协会(分会)80多个 , 会员4000余人 , 辐射镇村组文艺爱好者20000余人 。 连续十余年 , 举办"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欢乐潜江"“魅力潜江"“诵读潜江”六大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 这些活动已成为当地人们喜爱的文化品牌 。
《雷雨》《笔架山》《水乡流韵》《返湾涛声》《园林春潮》《章华台》等10余种刊物 , 成为乡土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 城乡文化广场 , 是中老年人群长期以来活跃的文化阵地 。 吹拉弹唱 , 乡情乡味 , 辛勤劳动的人们 , 在这里放飞心情 。
形式各样的文化下乡和文化交流,让文化的触角 , 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 潜江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民看电影看戏 , 政府统一买单” 。 近年来 , 实施免费送戏下乡300多场 , 送电影1.2万场 , 送图书50多万册;全市投入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的经费达到了1200万元 , 而且逐年增加 。 文联管辖的10多个协会和各地各部门举办的不同类型的书画、摄影、诗会、曲艺、邮展等已成为一种日常活动 , 广场月月红由单纯文化部门主办到现在变成个个部门办 , 如火如荼 , 热闹非凡 。
倾情文化投入让文化成为民生所需 。 近年来 , 潜江在文化设施方面投入近30亿元 , 每年都有650万专项经费支持文化发展 。
文化满足了潜江市民的需求 , 也让潜江市民产生了自信 , 文化成为一种自觉 。 (王本伦)
(责编:张颖、周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