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人类如何驯化自己?( 二 )


多年来 , 科学家已经认识到 , 驯化似乎保留了类似幼体的心理和生理趋向 , 尤其是那些能引起父母和其他成年个体关心的特征 , 比如“更可爱”的、有点无助而且对人类友好的特征 。 这些都支持了布赖恩·黑尔的论点 。 最近的科学研究已经拼凑出了这其中的原因 。
在脊椎动物的发育过程中 , 胚胎的后部会短暂存在一条名为“神经嵴”的细胞带 。 当胎儿在子宫内生长时 , 这些细胞在身体各处迁移 , 帮助形成我们面部和下巴的软骨和骨骼;我们的色素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 也起源于神经嵴 。 神经嵴细胞还形成了我们的肾上腺髓质 。 肾上腺能释放皮质醇——我们的“压力荷尔蒙”——和肾上腺素 , 参与我们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
家养动物的肾上腺较小 。 布赖恩·黑尔认为 , 对友善的选择会减少神经嵴迁移 , 因此 , 由肾上腺激素驱动的攻击性和反应性行为也会减少 。
但是 , 到达预定目标的神经嵴细胞的减少也影响了它们在身体中所驱动的其他特征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家养动物的鼻子和下巴更小 , 以及会出现缺少黑色素的白色皮毛 。 科学家已经知道 , 驯化——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似乎都涉及到一种名为BAZ1B的基因的选择 , 这种基因有助于在发育过程中驱动神经嵴迁移 。
近年来 , 在提及自我驯化理论时 , 最经常提到的便是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朗汉姆(Richard Wrangham) 。 他是布赖恩·海尔的研究生导师 , 两人也长期合作 , 研究某些物种是如何驯化的 , 包括一起前往西伯利亚研究别利亚耶夫的狐狸(尽管别利亚耶夫于1985年去世 , 但他的实验在60年后仍在进行) 。
20世纪90年代末 , 别利亚耶夫的长期合作者柳德米拉·特鲁特(Lyudmila Trut)的著作让理查德·朗汉姆想到 , 西伯利亚狐狸的故事可能会对灵长类动物的驯化 , 特别是倭黑猩猩的驯化有所启发 。
人类|人类如何驯化自己?
图片

倭黑猩猩一家正在进食 。 图片拍摄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罗拉亚倭黑猩猩保护区 。
倭黑猩猩和黑猩猩是与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 。 然而 , 黑猩猩通常暴力成性 , 而倭黑猩猩的生活更和平 , 由雌性掌握着社会权力 。 和人类一样 , 雄性倭黑猩猩也很暴力 , 但雌性会团结在一起 , 以控制过于好斗的雄性 。 与黑猩猩不同 , 倭黑猩猩不会杀害自己物种的成员 。 它们还有大量的性生活 , 这为它们赢得了“自由恋爱”的名声 。
理查德·朗汉姆说:“我开始认为 , 在倭黑猩猩中 , 自我驯化是选择对抗侵略性的最佳方式 。 ”他和布赖恩·黑尔都认为 ,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性情差异来源于其各自生活的地方 。
黑猩猩在非洲一些食物更匮乏的地区演化而来 , 在那里它们不得不与大猩猩争夺战利品 。 倭黑猩猩的演化则是在富饶的刚果盆地 。 布赖恩·黑尔解释道 , 尽管在条件艰难的时期 , 专制和侵略性具有演化上的优势 , 但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少数个体能获得大部分资源和繁殖机会的等级结构中 , 代价可能极其高昂 。 黑猩猩和狒狒的数据都表明了这一点 。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 种群有了一种可用的新资源 , 或者资源变得丰富 , 那么侵略性就不再具有优势 。
根据对倭黑猩猩的研究 , 理查德·朗汉姆将这一想法更进一步 , 把同样的理论应用到人类身上 。 他说:“我已经意识到倭黑猩猩和人类之间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 因此人类的自我驯化就具有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可能性 。 ”
研究发现 , 在群体中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最友善的雄性倭黑猩猩 。 布赖恩·黑尔认为 , 人类和倭黑猩猩有着相似的过去 , 在我们的演化过程中 , 新的生态环境——也许是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水果和动物群更丰富的地区——改变了我们对社会互动的计算 , 有利于合作 。
顺境中的朋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