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腹地|蒙眼狂奔的药企

大湾腹地|蒙眼狂奔的药企
文章图片
本文首发大湾腹地公号;作者:赵小南、田栩冰编辑:陈奇
头图来自:unsplash
“医药投资现在变得非常激进 , 连早期融资 , 都会遇到激烈竞争 , 国内头部机构也开始把钱投向天使轮 , 这在过去已经不可能出现的 。 一家医药公司 , 什么都没有 , 就有几千万甚至几亿美金的估值 。 ”一位医药方面的投资人说 。
创新药等项目 , 原本并非是投资机构喜欢的标的 , 这是一个长期烧钱的行业 , 跑出来的公司屈指可数 , 天使轮的公司风险概率更高 。 但多重利好驱动下 , 情况在2020年发生剧变 。
狂抛橄榄枝的股市
生物科技企业第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 是港交所上市改革 , 2018年 , 港交所酝酿25年以来最大变革 。
除了同股不同权 , 最吸睛的莫过于生物科技企业 。 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明确 , 对于从事医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产和研发 , 但尚未有盈利或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 , 上市须满足以下条件:预期市值不能低于15亿港元 , 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 , 核心产品临床试验已经进入第二期或者第三期 。
彼时 ,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称 , 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生效以后 , 将会有双位数的公司申请上市 , 其中数量上会以生物科技公司居多 , 而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会在规模上取胜 。
“2017年港交所说改革的时候 , 很多药企就说去港股上市 。 ”倚锋资本合伙人朱湃称 。
不仅是港股 , A股很快也对生物科技企业抛橄榄枝 。 2019年科创板开板 , 第五套上市标准为 , 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 , 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 市场空间大 ,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 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 毫无疑问的是 , 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目标企业为生物科技企业 , 临床试验等标准更是指向了创新药企业 。
“科创板开板是生物医药里程碑事件 。 我最怕出资人问我 , 你投的企业去哪儿上市 , 我说一是上纳斯达克 , 二是有收入了上创业板 , 但我这么说 , 人家还是带着疑问 , ”朱湃称 , “做药周期很长 , 很多药企从开始融资到上市不会有收入 , 有些公司根本挨不到药出来 。 ”
在港交所改革、科创板开板以来 , 生物科技类企业向来不是资本市场喜欢的企业 。 生物科技尤其是创新药行业 , 研发周期长 , 企业盈利缓慢 , 一款成功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消耗巨大的代价 。 可研发成功前 , 公司只有支出 , 收入微不足道 , 无法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
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收入和利润有着要求 , A股市场尤为如此 。 长久以来 , 成熟的投资者或许不会苛求公司利润 , 但至少要看到收入 。 在美股和港股 , 收入比净利润更重要 。 可创新药企业 , 就连收入都微不足道 。
以已经在港股上市的康方生物为例 , 2017年至2019年 , 康方生物每年的营收都要远低于研发支出 。 2019年 , 康方生物收入为7087.90万元 , 研发支出为3.08亿元 。 与此同时 , 药企面临着巨大风险 , 新药失败意味着此前的所有投入功亏一篑 , 遑论收入和利润 。
在上市渠道单一时 , 风险投资不会把筹码投向生物医药企业 。 当港交所、科创板对生物科技企业狂抛橄榄枝时 , 康方生物们 , 至少可以登陆资本市场 。 不管是药企还是风险投资机构 , 迎来前所未有的利好 。 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 , 是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变革;科创板则是2009年创业板开板以来A股市场最大的改革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要求公司有40亿估值 , 其实一家药企估值到了40亿元 , 除非是非常明星的项目 , 否则很难在一级市场融到钱的 , 估值太高了 , 一般的机构接不住 , ”朱湃称 , “2018年港交所改革 , 药企纷纷搭建了红筹架构 , 要去港交所上市;第五套标准一出来 , 很多公司把红筹结构给拆了 , 就是为了回科创板 。 ”朱湃称 。
数据显示 , 2018、2019年分别有76家和54家生物医药公司在全球各交易所上市 , 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超过160亿美元 , 是除金融业以外上市数量最多、融资额度最大的细分产业 。 至2020年 , 生物医药公司全球首发募集资金将近190亿美元 , 比2019年全年的1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
单看港股和科创板的数据 , 生物医药企业也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 上交所此前曾披露数据 , 截至2020年9月15日 , 科创板已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达41家 , 累计首发募资金额535亿元 , 占科创板同期总募资额的21.7% , 合计市值达7158亿元 , 占科创板总市值的25.66% 。
到2020年10月10日以前 , 港交所已经接纳了23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 , 今年以来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共募资254.54亿港元 , 占总募资额的11.69% 。 在大量巨型中概股回港上市的背景下 , 这一占比表现已经是十分优异了 。
疯狂的风险投资
二级市场的热情很快传递至一级市场 , 创新药项目开始被机构疯抢 。
“2017年大家还是比较谨慎的 , 尤其是医药这个方向 , 早期项目、天使轮大家一般不会投的 , 都知道这是个烧钱的行业 。 ”中科创星投资总监于翔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