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消费研究小组|读家对谈:诗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读家对谈:诗歌教育 , 不可缺失的一课
南京消费研究小组|读家对谈:诗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
本文插图

一直以来 , 中国就是一个诗歌教育大国 。 今天的学校教育体系中 , 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教育的状况似乎并不令人乐观 。 而诗人北岛、蓝蓝等愿意为孩子们、为中国的诗歌做出自己的努力 , 分别编写了《给孩子的诗》和《给孩子的100堂诗歌课》 , 以弥补我们当代教育中明显的诗歌教育的缺失 。 今天 , 我们邀请诗人蓝蓝 , 谈谈诗歌教育的缺失、诗歌对于孩子们的意义、编写《给孩子的100堂诗歌课》的初衷与选稿标准、“未来诗人”将如何成长等话题 。 这既关乎诗歌 , 也关乎教育;这些话题属于家长、老师 , 更属于孩子们 。
育邦 蓝蓝 / 文
育邦:孔子说:“入其国 , 其教可知也 。 其为人也 , 温柔敦厚 , 《诗》教也 。 ”孔子极其重视诗歌教育的功效 。 可以说 , 他为中华民族开创一种诗歌教育的传统 。 现在的孩子开口说话 , 就会背诵“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诗歌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基因 , 在我们的身体中永不停息地流淌 。
蓝蓝:中国文化中一向对诗歌教育非常重视 。 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集就是诗集 , “不学诗 , 无以言” , 所以自古至今 , 无论贫富 , 无论官员还是贫民 , 家里孩子的蒙养教育大多都从学诗开始 。 像《千家诗》《格诗联壁》《笠翁对韵》等 , 都是私塾蒙馆里教孩子学习的启蒙教材 。 可以说 , 历史上的“盛世” , 大多数也是诗歌教育和诗歌创作的兴盛之世 , 比如唐朝 , 比如宋朝等等 。
育邦:而今天的学校教育体系中 , 诗歌教育的状况似乎并不令人乐观 。 古典诗歌教育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地位 , 这是伟大传统的延续 。 而新诗教育则境地相当尴尬 。 “诗歌除外”几乎是中考和高考作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 。
蓝蓝:古典诗歌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有更多的比例 , 是因为教材编选者基本可以根据历代文学家、学者“经典化”的定论去编选 , 而只有百年历史的自由体诗 , 如何去遴选能够成为“经典”的诗篇 , 不仅仅是教材编写者的难题 , 同时也考验着当代的批评家和学者们 。 因为如果不具备敏锐的文学判断力 , 是无法在浩瀚的现代诗中辨认出哪些才是真正可以传世的经典作品 。 这就造成了有相当一部分教材编写者并不了解当代最好的诗人是谁、他们在写什么这样一个情状 。
我举个例子 , 譬如诗人海子 , 他最脍炙人口的诗就是被编入了教材的那首《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而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诗人、阅读过海子全部或者大部分作品的人来说 , 这不是他最好的诗 , 不是真正能够代表他创作水平的诗 。 但为什么只有这样的诗才被选入教材呢?因为它容易懂 。 不仅仅是海子 , 还有一些诗歌被选进教材也是这样一个理由——教材编写者容易读懂 。 我非常理解现在有很多诗人自己开始编写类似诗歌教材的读物 , 他们大多是一线诗人 , 都正值创作的最好年纪 , 却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 , 为孩子们、为中国的诗歌做事情 , 去弥补我们当代教育中一个明显的诗歌教育的缺失 。
读诗的人和不读诗的人有什么不同?要我说 , 那可就太不同了!诗歌培养人的想象力 , 诗歌还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 想欺骗一个诗人是不太容易的 。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 读诗使人聪慧” 。
南京消费研究小组|读家对谈:诗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
本文插图

《给孩子的100堂诗歌课》
作者: 蓝蓝
出版社: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育邦:在孩童时期 , 学校教育往往让孩子们离诗歌越来越远 。 米沃什说:“在学校 , 我们每天被灌输 , 直到我们的观念与我们同代人的观念没有分别 , 直到我们不敢怀疑某些原理 , 例如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