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10月28日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 展期4个月 。 展览选取了119件(套)展品 , 分“博善兴佛”“金像流辉”“金像铭愿”三个部分 , 系统展示了博兴地区历年来出土的石雕、金铜、白陶佛造像 。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展览序厅
“博善兴佛”部分 , 展示了博兴地区的佛寺遗址与龙华寺出土金铜佛像 , 介绍了博兴地区佛寺文化的兴盛与佛造像艺术风格融汇南北的特色 。 博兴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古寺遗址有30多处 , 包括龙华寺、般若寺、兴国寺、高昌寺等等 , 其中北朝至隋代寺院遗址20多处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寺院遗址相继出土了金铜、石、白陶等各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佛造像 , 证实了北朝、隋代在这一区域寺院文化的兴盛和民间造像活动的频繁 。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观音菩萨立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螺髻梵王立像
“金像流辉”部分 , 介绍了龙华寺出土金铜佛像的特点 , 展现出博兴地区佛造像饱含的历史价值与独特的地方特征 。 博兴金铜佛造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征 , 一铺三尊的组合形式、龙衔莲花、阔舟形背光、覆莲座等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面貌 。 造像小巧但内容齐全 , 装饰繁简适宜 , 体现出高超的造像技艺 。 造像题材主要以观音、释迦多宝佛、弥勒为表现对象 , 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信仰与追求 。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孔昭俤造弥勒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一佛二菩萨立像
“金像铭愿”部分 , 展示出佛教传入中国后 , 为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不断进行本土化转型 。 所以博兴地区的佛造像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一定的包容性 , 铭文内容表现了博兴地区民众对佛造像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 诠释了佛教发展传播历史脉络的连续性 , 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 体现了这一时期佛造像艺术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 。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菩萨头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佛头像(2件)
例如 , 1983年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94件金铜佛造像 , 其中45件带有铭文 , 铭文中又有35件具有确切纪年 , 纪年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 , 历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代 , 长达125年之久 。 这批金铜佛造像所跨年代之久、纪年序列之清 , 在区域佛造像中实属罕见 , 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 , 也为探讨山东地区佛造像的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在国博开幕
本文图片

莲花台座
佛造像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 。 伴随着佛教传播 , 在华夏文明的浸润下 , 中国佛造像逐渐发展成为包含中国文化艺术内涵 , 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瑰宝 , 彰显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

图文|杨逸尘
编辑|毛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