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话说“面子”

_原题是:话说“面子”
面子 , 又称脸面 。 人们大都爱面子 , 它往往是身份、社会地位的体现 , 是自我价值的认可 。 所以 , 自古至今 , 无论帝王贵胄 , 还是布衣平民 , 都有一种面子情结 。
记得小时候 , 上世纪80年代 , 农村里黑白电视机都是富裕人家才有 , 可我叔父家的电视却是“彩色”的 。 当时的彩电货源少 , 而且价格贵得吓人 , 一般家庭都买不起 。 叔父家也不是“万元户” , 他家的电视机为什么是彩色的呢?原来 , 他买了一张彩色透明塑料膜贴在电视机荧屏上 , 一打开电视 , 图像花花绿绿的 , 就变成彩色的了 。 问及原因 , 叔父说 , 这样 , 好有面子呢!
读书人更爱面子 ,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 穷困潦倒却不肯脱掉那身长衫 , 长衫是什么?读书人的面子啊 。
农村有句谚语:打肿脸充胖子 。 “爱面子”过了头 , 就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 演变成了摆谱、浮夸 。 因此 , 有些人就认为吃公家的东西不掏钱 , 是有面子;吃别人吃不到的“国家保护动物” , 也是有面子 。 某些地方领导劳民伤财地搞一些面子工程想为自己脸上添光贴金 , 也是想让自己的政绩“好看”一些 。 某些影星、歌星 , 最怕的是人气下降 , 稍有沉寂就要跳出来“辟谣” , 或者自曝一下“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 甚至毫无底线地炒作自己 。
鲁迅先生专门写过一篇《“要面子”与“不要脸”》的文章 , 说有些自以为有了面子的人 , 实际上是“不要脸”的人 。 在生活中 , 这种以“不要脸”为代价 , 来制造人际关系泡沫的人 , 还不在少数 。
【叔父|话说“面子”】翻看某些违纪违法干部的忏悔录 , 贪官们的“雷语”让人吃惊——比如:“周围的人都包养情人 , 自己没有 , 多没面子”;有的人平时与一些老板“勾肩搭背” , 看他们挥金如土 , 自己挣的钱与他们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 感觉没面子 。 还有人追求这样的“面子” , 比如有“本事”干违法的事 , 却不被惩罚;犯了法 , 却能“纸面服刑” , 或者通过多次减刑 , 象征性服刑几年 , 就悄然或昂然出来 。 这些错位、邪恶的面子心理 , 意味着人们的某种扭曲的追求 , 很容易让人丢掉廉耻之心 。
生活中 , 面子心理用到对处 , 可以激励人积极进取;用到坏处则会让人丧失立场 , 丢失良知 。


    推荐阅读